有關市場經濟管理論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市場環境的不斷髮展的情況下,對企業經濟管理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論文

  國有經濟的存在,是當代世界各國經濟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不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國民經濟中都存在著一定比重的國有經濟。從一般的規定性來看,所謂國有經濟,就是由國家***政府***通過贖買、投資等一定的方式形成並擁有所有權的經濟形式。就國有經濟的形成而言,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曾採取贖買甚至沒收的方式把私人經濟轉變為國有經濟,而在正常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國有經濟主要是通過國家投資形成的,這不僅包括國有獨資企業,而且也包括國家控股或參股企業中的國有股權部分。國有經濟在產權制度上的基本規定是國家擁有決定權。一定的產權制度所包括的產權不是一項權利而是一組權利的總和,是以所有權為基礎而形成的包括所有權在內的權利體系,一般可劃分為所有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使用權、收益權、讓渡權等。國有經濟最基本的規定是所有權為國家擁有,在國家擁有所有權的基礎上,產權制度的具體內容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國有經濟作為社會經濟中的一種經濟形式,與其他的經濟形式並存,進行經濟活動併發揮作用。在我國經濟中,從社會性質上看,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一種表現形式。國有經濟的實體形式是國有企業***包括國家控股和參股的企業***,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基本單元和微觀經濟組織。雖然國有經濟的普遍存在是不爭的事實,但究竟如何認識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地位、效率以及矛盾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而且也是關係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問題。

  一、國有經濟是市場經濟中重要的市場主體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執行和發展提供與創造了多方面的條件,其許多功能和作用是非國有經濟所無法取代的。第一,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的建設和經營領域,如郵電、鐵路、港口、供水、供電部門等,其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大都由國家投資和國有企業經營,以滿足國民經濟執行和發展的需要。在這裡,國有經濟承擔著為整個國民經濟服務、併為其它經濟部門和企業取得效率與收益創造條件的職能。第二,國民經濟的一些基礎工業部門如重要資源和能源的開發生產等,由於投資規模大、收益回收週期長,同時,由於這些部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許多也是由國家投資、由國有企業經營的。國有經濟發揮著促進國家的工業化程序、創造經濟增長和市場正常執行基礎的功能。第三,在其他的許多經濟領域,國有經濟承擔著提高國家的經濟競爭能力以促進本國市場經濟的開放和走向國際市場的職能,承擔著建立新興工業和產業、進行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的職能,承擔著一定的經濟調節的職能。同時,在創造和擴大就業機會、開發和援助落後地區、接管某些發生危機或破產的重要民間企業以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國有經濟的這些功能,彌補了市場經濟中市場機制在一定領域、一定方面的失效,保障了市場的正常執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表明了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必要性。國有經濟履行這些職能並有效發揮作用,都是以其自身的經濟活動來體現的,這就使國有經濟作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定經濟形式成為市場主體具備了基礎性條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經濟的基本單元即國有企業成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市場主體的可能性也日益突現。就國有經濟而論,國家擁有所有權並不排斥國家所有權與國有企業的控制權、經營權的分離,也不排斥對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等都集中於國家的產權結構重新安排。國有經濟的產權制度本身具有權利行使代理性的特徵,即國有經濟的資產運營總是在國家或政府的授權下由一定的組織或個人來進行的,這就為國有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性。在一定意義上,這是和市場經濟發展中由於生產的社會化、分工的專門化、經濟的信用化對市場主體所提出的要求相符合的。國有經濟在資本國家所有的基礎上,通過在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企業法人,國有企業也就有可能成為有活力、有生機並適應市場經濟的市場主體。

  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還創造和提供了國有經濟的基本單元即國有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的條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作為市場客體的資產已經價值化、貨幣化和信用化,這就使國有經濟的具體實現形式、委託—代理關係、激勵和約束機制等的多樣化、有效化獲得了廣闊的空間,從而為在國有經濟中調整、改革和重構企業制度,建立與完善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創造了市場客體條件。同時,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市場體系,競爭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存在與完善,有助於克服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情況下國家作為所有者同國有企業經營者資訊不對稱的難題;競爭的經理市場的完善與發展,有助於形成國有企業經營者的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而競爭的資本市場的完善與發展,也可能使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得以基本反映。這些,提供了在國有經濟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並使其有效執行的充分競爭的市場條件,從而使國有企業建立與發展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市場主體參與競爭成為現實,促進國有企業煥發活力與生機。

  二、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效率

  認識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關係的又一個重要問題,是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效率問題。在一定意義上,市場經濟是一種效率經濟,講效率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要求。有的人對國有經濟成為市場主體持懷疑態度,就是以國有經濟的國家所有必然造成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低效率為論據的。因此,考察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效率問題,不能不涉及資產所有狀況與企業效率高低的關係問題。

  在國有經濟中,資產所有權不屬於任何個人所有,而屬於全體公民作為一個整體***由國家來代表***所有。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個人能以其個人身份和名義對國有資產提出剩餘索取權要求,國有經濟的收益歸全民作為一個整體所享有。由國有經濟的資產所有屬性所決定,其基本單元即國有企業的效率高低、盈利或虧損,並不對構成國有資產最終所有者整體的個體產生直接的利益影響,因為每一個公民個體因國有企業的盈利所獲致的利益和因國有企業的虧損而承擔的損失是極其間接和微乎其微的。因此,作為國有經濟最終所有者整體構成部分的公民個體,缺乏直接地主動監督國有經濟提高效率的激勵。而作為國有經濟所有權直接代表的政府,一般而論應該是有這種激勵的,因為國有經濟運營效益的提高、利潤的增加,就意味著國有資產的擴張和社會福利的提高,這對於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應該有足夠的激勵效應。但問題在於,一方面,許多國有企業本身就承擔著實現一定社會目標的職能,在一定的條件下,政府作為所有者正是要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要求這些國有企業去實現所承擔的社會目標,其間有時不得不把利潤目標、效率目標放在次要位置;另一方面,在國有經濟的運營中,國家或政府代表全體人民行使所有者主體的職能,但這是在一個相當大範圍中通過若干層次建立和形成一定委託代理關係,才能實現國有資產的管理與國有企業的經營的,其間可能產生比較高的運營成本,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手段,同時可能逐層弱化國有經濟的所有權約束,從而導致國有企業的效率降低。因此,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國有經濟的運營中,一方面是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不符合社會需要或市場需求的低效或無效的產出,很多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往往是低效率的,同時也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無效配置。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國有經濟運營中存在的低效率狀況是和資產國家所有的屬性有關的。那麼,是否資產國家所有就必然造成經濟的低效率,或者說國有經濟中存在的低效率狀況就必然地、絕對地是由資產國家所有造成的?對此還應作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有些人認為,公有、國家所有必然造成企業的低效率,而私有制必然帶來私有企業的高效率。然而,大量的研究分析說明,私人所有權並不必然、絕對地產生私有企業的高效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所有權和管理經營權統一於私有者一身的方式,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公司企業中已不復存在。一方面,現代公司所使用的先進而又極端專業化的生產與管理技術使得往往只具備普通知識的股東即一個一個的私人所有者,即使有著強烈的謀求收益最大化的目標,也很難對經理人員的經營進行干預;另一方面,現代公司的巨大規模又使股權異常分散,單個或數個股東缺乏足夠的財力通過持股的數量來控制公司的生產經營。因此,在私人業主制中能發揮其作用的私人所有者利潤最大化的動機,在公司制企業中很難、甚至不大可能發揮出來,從而難以成為決定這些企業效率的唯一的因素。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明私有公司企業中的經理人員就一定比國有企業中的經理人員,基於所有權的原因而更加關心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和效率。私有制的執行實踐也表明,市場經濟中大量的私有企業的破產,既是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的強制性作用,也是由於這些私有企業的低效率,資產的私有並沒有絕對、必然地保證私有企業的高效率。

  顯然,市場經濟中一定經濟形式的企業效率的高低並非絕對的、唯一的和所有權關係相聯絡。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的效率高低和成功與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就產權制度對於企業效率的影響而言,並不僅僅只是對所有權發生影響。所有權、控制權、經營權、收益權等構成的權能結構以及在不同權能主體之間形成的相互制衡關係,還有協調權能結構和權能主體之間關係的激勵、約束機制等,都對企業的效率產生著極大的影響。設定其它條件不變,在同一所有權的前提下,不同的企業或者同一企業採取不同的權能結構、在不同的權能主體之間形成不同的制衡關係以及不同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其經營效率肯定是不同的,甚至有著極大的差別。因此,不能只是簡單地從所有權關係考察國有經濟的效率,還應該看到在所有權關係不變的條件下,對產權制度其他方面的調整、改革也會影響到國有經濟的效率。

  2.市場經濟中企業具有效率和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充分而公平的競爭環境。不論是國有經濟,還是非國有經濟,在委託——代理關係下形成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狀況時,如果缺乏競爭的市場條件,都不可避免地產生經營者或代理人侵犯所有者或委託人權益、預算約束軟化從而效率低下的問題。而在競爭的條件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都可以利用市場這個間接治理方式以及內生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對經營者或代理人的有效監督,從而使企業經營具有效率。

  3.市場經濟中影響企業效率的又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的治理結構。就公司制企業而言,無論是什麼樣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可能迴避委託——代理問題,都要分層次地把資產經營權委託出去,都有代理成本問題,關鍵在於成本和收益的對比,在於付出一定的代理成本以後,所取得的所有者收益的水平高低。多層次委託代理關係導致高代理成本、弱監督激勵的問題,對於國有經濟和私有經濟都是存在的,關鍵在於建立和形成一個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在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的框架中,所有者和經營者、委託人和代理人的責權利是明確的,相互之間存在著有效的激勵與約束。在國有經濟中,只要建立和形成了有效的治理結構,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通過諸如任命董事會、監事會成員或經理人員及監督考核企業經營績效等方式手段,以及企業治理結構的有效運作,就可能履行國有經濟所有者代表的職能,促進國有企業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還必須特別指出,企業的產品或產品結構、市場需求及其變化、對某一經營事項所作的戰略決策是否正確以及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狀況等等,都對企業效率產生著影響,而且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有可能發生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國有經濟的資產國家所有的屬性在一定條件下有著使國有企業產生低效率的可能性,但資產國家所有並非是低效率的充分必要條件或絕對唯一的原因。在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同樣具有產生高效率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在國家所有的基礎上,只要建立適當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明晰,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加之充分而公平的市場競爭條件,國有經濟同樣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就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而言,並不否定國有經濟成為市場主體。

  三、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的矛盾

  說明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也是重要的市場主體,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中不絕對地是低效率,並不意味著就否定國有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矛盾。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程序中,國有經濟也存在著矛盾的方面,對此應該區分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佈局性矛盾

  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國有經濟的存在併發揮一定的功能,但國有經濟的數量與分佈顯然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越過這一區間,就會發生所謂佈局性矛盾,即國有經濟數量過多、分佈過泛所產生的矛盾。長期以來,由於我國的國有經濟佈局不合理,國有企業數量過多,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分佈過泛,國有企業技術水平低、裝置和產品老化的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難以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對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造成許多障礙,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功能難以充分發揮,也隱含著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佈局性矛盾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存在諸多問題的極其重要的原因,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是對國有經濟佈局進行戰略調整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改組。

  2.體制性矛盾

  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國有經濟的面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我國國有經濟的形成和在改革開放前的發展與計劃經濟體制密切相連,舊體制對國有經濟的影響仍然在許多方面存在,有的國有企業還沒有真正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明晰的產權關係,有的國有企業仍然預算約束軟化、難以自負盈虧、不能適應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許多國有企業還普遍存在著政企不分、機構龐大、人員冗多、企業辦社會等問題。這就是由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所產生的國有經濟的體制性矛盾。這一矛盾的根源是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途徑,是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的制度創新,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3.管理性矛盾

  即由於國有企業管理水平低下而形成的矛盾。管理水平低下表現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比如,忽視對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生產經營不從市場需求、市場變化出發,決策隨意而出現重大失誤;規章制度不完善,在生產經營中無章可循、有章不循、違章不究,缺乏嚴格的責任制度和考核監督檢查;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存在漏洞,導致經營成本提高、資金運用低效、產品質量下降;忽視現代管理技術、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運用,在管理上墨守陳規,不思創新,等等。管理水平低下必然降低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抗禦風險的能力,使國有經濟參與市場經濟的執行遇到困難。但是,必須指出,這種矛盾並不是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特有的,非國有經濟、非國有企業也存在著這種矛盾。因此,這種矛盾在市場經濟中普遍存在,所有企業都存在這種矛盾。對國有經濟而言,解決這種矛盾,主要是要強化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實現管理創新。

  4.機制性矛盾

  即國有經濟所特有的運營機制所產生的矛盾。國有經濟在運營機制上有兩個特點,一是由於國家是所有者,國有經濟無論採取何種制度組織形式和生產經營方式,其運營都要與作為所有者的國家或政府發生聯絡,因而如何提高國家或政府的效率、合理確定作為所有者的國家或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的關係是國有經濟在運營中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二是國有經濟的所有權和收益權屬於國家,任何個人、組織或團體都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直接擁有,因而如何提高國有經濟運營效果與相關主體的利益關切度就成為國有經濟運營機制的一個關鍵。國有經濟的這些特點,要求在作為所有者的國家或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在政府管理國有企業的部門機構以及國有企業中,建立既適合國有經濟有效運營、又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資產運營以及激勵與約束機制。但是,在國有經濟的運營實踐中,這種機制往往是待完善的,從而產生出矛盾。在市場經濟中,對所有的經濟型別、所有企業而言,這種矛盾一般是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所特有的;對所有的國有經濟、國有企業而言,這種矛盾則具有普遍性。解決這種矛盾的途徑,是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過程中,通過探索和創新,建立與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經濟的資產運營及激勵與約束機制。

  5.功能性矛盾

  即由國有經濟本身所特有的功能所產生的矛盾。國有經濟的特有功能決定了一些國有企業不能以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為單一生產經營目標,生產經營往往要服從於有關的社會目標和政策目標,經營行為也往往要符合一定的公益準則。從一定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看,偏離利潤目標往往與市場機制發生矛盾。這種矛盾主要存在於承擔國有經濟特殊功能的國有企業,解決這種矛盾的途徑,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通過特殊的政策,達到國有企業的利潤目標和社會目標、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協調與平衡。

  四、確立和保障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

  在新世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國有經濟、國有企業的改革仍然是中心環節,其基本點應是進一步確立和保障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

  1.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必須重視在三個方面推進改革。***1***通過制度創新在國有企業真正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真正實行職能分開即國家的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經營職能分開,形成兩種機制即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與企業外部的激勵約束機制,解決三大負擔即切實解決國有企業的債務負擔、冗員負擔和辦社會負擔的問題。***2***實施兩大戰略,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一方面改變國有經濟佈局分散、國有企業數量過多的狀況,既使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比重合理化,又使國有企業主要集中於應該發揮其功能的行業與領域;另一方面改變國有資產質量不高、國有企業整體素質不強的狀況,既優化國有經濟的資產質量,又增強國有企業的資本實力和整體素質。***3***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2.保障國有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國家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協調國有企業的多重經營目標。***1***對於處於競爭性領域中生產經營目標主要是利潤目標的國有企業,國家應採取一定政策措施保障這些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一樣具有同等的市場競爭條件,既不應通過所謂的優惠政策進行競爭保護,也不應加重企業負擔,而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促使這些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生存和發展。***2***有些國有企業在生產經營中負有利潤目標和一定的社會目標,不過利潤目標和社會目標並不矛盾,如有些大型骨幹企業或企業集團承擔著推進民族工業發展、提高民族工業國際競爭力的社會目標,這種社會目標和企業追求利潤的經營目標可以不發生矛盾。為了促進這些國有企業所負有的社會目標的實現,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國家應根據實現社會目標的需要,採取一定的政策措施,給這些國有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3***有些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既有利潤目標,也要兼顧一定的社會目標,為了保證社會目標的實現,有時必須以利潤的減少為代價。對於這些國有企業因兼顧社會目標而發生的利潤損失,國家應有相應的補償措施或對其生產經營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援,使這些國有企業不因兼顧社會目標而減弱市場競爭能力、降低市場競爭地位。***4***有些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本身就具有公益性,生產經營以社會目標為主,企業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或是由於產業特點難以獲取正常利潤,或是國家從社會利益出發對企業的價格和收益進行限制。這些國有企業因為以社會目標為主,承擔著特殊的政策性義務,因而國家必須通過特殊的政策措施、甚至是優惠政策措施,保障這些國有企業的資金來源和正常運營,對企業因實現社會目標所付出的代價進行補償,使這些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與其他企業大致相同的市場競爭能力,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5***有些國有企業兼有利潤目標和社會目標,但處在特別有利的經營條件下,或居於壟斷的經營地位,或在政府的支援下取得了一般企業無法獲得的市場競爭優勢,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如果不加以規制,就可能在市場活動中排斥其他的企業的競爭,利用其壟斷地位或特殊優勢攫取超常利潤,阻礙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因此,國家應採取一定政策措施,規範和約束這些國有企業的市場行為。

  範文二:房地產市場經濟管理的思考論文

  【摘要】嘉興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30°21′-31°02′N,120°18′-121°16′E***。北連上海、蘇州,南接杭州,西鄰湖州,南瀕杭州灣和錢塘江,與紹興、寧波、舟山隔海相望。市區陸域面積391500公頃,嘉興市海域面積約155900公頃。隨著嘉興市居住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和城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建設投融資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住房分配製度改革的深化,嘉興市的房地產市場全面建立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主導產業。進一步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查和分析,妥善調控、積極引導,保持房地產市場規範、有序、健康、持續地發展,將對嘉興市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嘉興市 房地產市場 經濟 管理 思考

  一、杭州市房地產市場的基本狀況

  1998年以來,嘉興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精神要求,廣大城鎮居民積極參與住房改革,住房商品化等新的住房消費觀念已基本形成,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房地產企業實力不斷增強,住房梯度供應體系已基本建立,使房地產市場有了較大的發展。

  1、住房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為嘉興市房地產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自1993年以來,嘉興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房地產開放經營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政策,制定了《嘉興市房地產開放經營管理若干規定》和《關於外地單位和個人購買嘉興市區單位自管房,個人私房准予辦理產權交易產權登記的意見》等有關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和促進住房制度改革的措施,使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取消了對外地購房的限制,房地產市場更趨活躍,也為房地產市場的建立、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

  2、房地產投資快速增長,商品住宅消費供銷兩旺

  近幾年來,嘉興市及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全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嘉興市以及周邊地區經濟的良性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極大地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自1998年以來,嘉興市房地產投資額的年增長幅度在17%以上。2007年,嘉興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深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紮實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全市房地產業保持健康穩定執行態勢。全市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47.74億元,其中市區69.5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5.1%和30.3%;新開工面積522萬平方米,其中市區210.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20.8%和76.9%;竣工面積370.4萬平方米,其中市區125.9萬平方米,分別減少1***%和16.6%;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418.3萬平方米,其中市區171.1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6%和6.8%;商品房空置面積128.4萬平方米,其中市區35.2萬平方米,分別下降4.4%和12.3%。2007年全市房地產行業入庫稅收達到17.22億元,增長33.11%,房地產業稅佔第三產業稅收比重達41.%。其中,市區房地產行業入庫稅收達到7.06億元,同比增長16.5%,房地產業稅佔第三產業稅收比重達39.17%。市區1-12月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米銷售平均價4354.5元,比上年同期上漲9%。

  3、房地產企業機制靈活、注重品牌,提升了嘉興市房地產業的綜合素質

  截至2007年,全市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發展到477家,自2006年以來平均每年增加55家,比2006年上升了89.29%。規模最大的10家企業的投資佔到全市商品房投資額的30.7%。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品牌知名度高的房地產開發商已脫穎而出。通過房地產開發,改善了城市面貌,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小區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又促進了房地產開發。嘉興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良好的市場開拓意識、品牌意識和靈活的企業機制已經成為該市房地產市場持續發展的強勁內因,並將進一步提升該市房地產業的綜合素質。

  4、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逐步改善,市場供求關係日趨合理

  嘉興市商品房價格近幾年持續上漲,商品住宅均價從2005年的3278元/m2增長到2007年的4749元/m2,漲幅達44.8%。為保證滿足廣大城鎮居民不同層次的住房消費需求,避免開發商單純從經濟效益出發,一味發展大戶型、高價位的高檔住房,造成市場普通商品住宅稀缺,中低收入人群改善住房的需求難以滿足,市政府採取了適度調控措施,引導嘉興市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逐步完善。目前,嘉興市已基本建立了以商品房為主,經濟適用房和租金補貼的廉租房為輔的住房供應體

  二、房地產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嘉興市的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建立後的加速發展期。由於房地產市場起步晚、發展快,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房地產市場主體不夠成熟、市場機制不夠完善、政策法規滯後、政府調控手段落後的一些問題。

  1、房地產專案開發涉及面廣、週期長、管理難度大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包容性、專業性、綜合性很強的行業,它的發展涉及到計劃、土地、規劃、財政、房管、金融、建築、資訊等相關產業,各部門工作相對獨立,缺乏綜合協調部門。房地產專案的實施,一是審批過程中部門條塊分割,缺少綜合協調部門,使專案前期審批時間難以控制。二是一些專案在土地出讓前,未考慮周邊道路,上、下水等基礎配套設施,開發難度大,即使開發,也無條件交付使用。三是極個別開發商弄虛作假,增加管理難度。

  2、房地產的投訴是信訪的熱點問題之一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有關房地產信訪投訴也不斷增加,已佔到信訪總量的三分之一。反映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配套設施不完善,產權不明晰,有關的法律、法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房屋質量問題。質量問題的危害程度鑑定困難,同時涉及住戶、開發商、建造商、材料供應商等多部門,解決問題難度大,耗時多。三是部分開發企業行為不規範,面積“短斤缺兩”、“霸王合同條款”、虛假廣告等問題時有發生,對房地產市場的負面影響較大。

  3、商品房建設產業化程度較低,銷售價格較高

  由於近幾年該市房地產發展看好,吸引了不少未涉足房地產的企業進入這一行業。如前文所述,截至2007年全市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發展到477家,但其中規模最大的10家企業的投資佔到全市商品房投資額的30.7%,且產業化程度低,一些住宅開發,雖有水淨化系統、智慧化等,多為單一系統,達不到建設部的部頒標準,嘉興市的住宅產業化的發展與房地產的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對促進嘉興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政府部門必須以市場管理為核心,以公正、公平為原則,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提高市場執行效率,不斷提高居住水平和居住產業化水平,促進房地產市場規範、有序、健康地發展。重點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以培養住房市場為基本方向,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研究

  房地產業的發展與城市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密不可分。要在堅持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條件的指導思想下,加強對房地產發展情況的研究,提高政府巨集觀調控能力,更好地把握全市房地產的發展方向,促進嘉興經濟的發展。一是政府要有專門的綜合職能部門研究嘉興市的房地產發展的政策。及時瞭解情況,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提出系統解決問題的方法。具體要制定嘉興房地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解決發展思路、發展規模、土地供應、產業培育、先進技術應用、配套政策保障、社會住宅保障體系等問題,保證房地產市場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二是要啟動房地產市場預警和資訊披露制度,提高對市場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定期編制併發布房地產市場的基礎價格水平,空置率等,加強對房地產市場行為的規範和巨集觀調控能力,並正確引導房地產投資和消費。公務員之家

  2、完善房地產法規體系,強化監管、規範市場行為

  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有關部門要根據國家制定的房地產基本管理制度,結合嘉興市出現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關規定,消除政策盲區。建委應深入調查研究房地產管理體系和政策創新的新問題,監督完善適合我市房地產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訂操作性強的實施管理辦法,增加可操作性,減少體制性、政策性的障礙。同時,在依法行政的基礎上,加大執法力度,切實解決一批消費者反映強烈的問題,使消費者的弱勢地位逐步得到改善,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使全市房地產開發建設、經營等各項活動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

  3、適度調控土地供應,以滿足廣大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切實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

  近幾年來嘉興市行政規劃區域兩次調整,市區範圍不斷擴大,要落實土地集中統一管理制度,統籌考慮已劃入嘉興行政區域的用地。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發展的需要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建設大型居住區。通過大型居住區的建設,加快周邊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提高大型居住區的環境質量,吸引居住,疏解老城區密度和緩解商品房供應的結構矛盾。按照嘉興市住宅發展規劃中住宅供應量,確保商品住宅土地年供應量,同時逐步建立土地梯度供應體系,通過政府對土地的調控力度,儘可能滿足不同層次的住宅需求。同時要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進一步啟動住房二、三級市場,使廣大中低收入者能買到或住上自己合適的住房,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目標。

  4、著力提升住宅品質,推進住宅產業化

  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實現住宅建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提高住宅的綜合質量和整體效益,促進住宅建設可持續發展,滿足廣大居民不斷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的要求,以便有效地提高住宅效能和行業綜合效益,是當前住宅建設領域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實施的要求,做好推動和促進工作。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工作步驟,建立住宅技術保障體系,建築體系,部品體系,大力推廣和應用新材料、新技術,依靠技術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住宅技術總體水平的提高。

  四、結論

  房地產業作為嘉興市國民經濟的支柱和主導產業,對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拉動經濟增長已經並且還將發揮其積極作用,因此保持房地產業市場持續健康的發展十分重要。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發展中擔負著保障住房供應體系的責任和規範調控房地產市場的責任。相信通過市政府進一步完善行業管理體制和產業管理體制,完善各職能部門的協調機制,依法行政、妥善調控、積極引導、精心培育,嘉興市的房地產市場將繼續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井賀、劉朝馬、潘鵬:浙江房地產開發投資與GDP增長的關係分析[J].現代商業,2007***12***.

  [2]朱晉:政策、價格與“財富幻覺”——基於浙江房地產市場的實證檢驗[J].浙江學刊,2007***1***.

  [3]沈健芬:浙江房地產市場尚需完善——對浙江房地產市場的調查與分析[J].浙江經濟,2003***8***.

  [4]唐世定:浙江房地產業成長模式和發展趨勢[J].浙江經濟,2003***8***.

  [5]陳多長、王美紅:1991-2006年浙江房地產業發展特徵——基於房地產週期理論的實證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

  [6]劉豔梅:淺談誠信與房地產經濟[J].科技諮詢導報,2007***9***.

  [7]李建家:對我國房地產經濟的思考[J].金融經濟,2007***6***.

  [8]申革聯:淺談吹氣球理論與房地產經濟[J].經濟師,2007***8***.

  [9]合肥學院經濟系課題組:房地產巨集觀調控對不同經濟發展區域的影響——基於安徽、浙江兩省的分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系,市場供求關係日趨合理。市場經濟管理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