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管理論文

  公務員是在各級政府機關中,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執行國家公務的人員。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淺析國家公務員應具備的能力

  【摘 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能力也不僅僅侷限於原有的技術層面。新形勢下,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能力應該是多樣化的,基於此文章從介紹公務員能力的相關概念入手,進一步介紹了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能力的特點,最後著重介紹了國家公務員的能力構成。

  【關鍵詞】國家公務員;能力;特徵;構成

  一、國家公務人員的能力內涵

  公務員能力是一個十分寬泛的範疇,學術界對其定義也沒有統一的界定。但是顧名思義,公務員的能力是指公務員所具有的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才能。就其屬性來看,主要是公務人員能力的活動屬性,公務人員能力是在組織的社會活動中所體現的能力。公務人員的一般工作能力是進行各種活動必須具備的,而公務人員的特殊工作能力是公務人員從事特定工作所必須的。國家公務人員的一般能力屬於各級公務人員都應具備的能力結構。

  二、國家公務人員的能力特徵

  依照法律法規去履行職責,從事國家治理,群眾服務工作,不斷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協調健康發展所應該具備的才華和能力就是公務員能力的體現。從公務人員個體來看,公務人員能力具備以下特徵:

  ***一***綜合性。公務員工作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需要涉及的工作內容也很繁瑣和複雜。這一切都要求公務員應當具備較全面的綜合能力,能夠統籌兼顧的去處理問題。

  ***二***穩定性。由於公務人員工作具有連貫性、經常性、穩定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公務人員的要具備一定的穩定性以確保工作的順利完成。相反,若公務人員的工作能力一直處於一種“絕對穩定”的狀態,那麼,必然會受到優勝略汰法則的懲罰。所以,此處所指的公務員能力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三***差異性。由於每個人情況的不同,政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之間,國家公務人員個體之間的能力水平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公務員間存在能力差異是無可厚非的,因此要承認這種差異,並不斷融合以求更好的發展。

  ***四***可塑性。國家公務人員的能力應有較大的可塑性。國家公務人員可以通過在後天的學習、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的可塑性。國家公務人員工作能力的可塑性特徵是公務人員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國家公務人員能力的綜合性、穩定性、差異性、可塑性特徵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的。正是這些特徵的共存才構成了國家公務人員能力特徵的有機整體,要將這寫特徵在實際的工作中充分體現。

  三、國家公務人員能力的構成

  由於我國公務員制度的起步比較晚,我國對於國家公務人員能力素質的研究,還處於萌芽階段,目前涉及的公務人員能力主要屬於技能範疇,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智力能力。***1***觀察的能力。所謂觀察力就是對不同事物和現象的發現和分析能力並保證國家公務人員在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從實際出發制定出更加地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公務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僅僅通過表面現象就能夠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的,這就要求公務員要具備很好的觀察能力,能夠從事物的表面現象發現隱藏在表面背後的真正原因。***2***分析的能力。分析的能力是需要公務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夠在處理問題是運用邏輯推理和判斷對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分析能力是在觀察能力的基礎之上的進一步發展。***3***理解的能力。作為國家公務員在面對複雜的事物和問題時要有超強的理解力,能夠理解問題準確、迅速,並能夠舉一反三。好的理解力對於政策的制定,執行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小視的能力。***4***判斷的能力。判斷的能力不僅指公務人員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對本質工作進行分析,還指公務人員能夠有判斷對錯和是非的能力。作為國家權利的執行者,往往要面對很多誘惑,這個時候良好的判斷能力和強烈的是非觀念是十分重要的。

  ***二***國家公務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有很多,主要包括政治鑑別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公共服務能力,作為國家行政權力的行使者的國家公務員必須要有公共服務的能力,能夠切實的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己任,廉潔自律、克己奉公,防止腐敗的發生、學習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作為國家公務人員要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能夠根據實際的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工作。

  ***三***國家公務員應該具備的其他能力。***1***統籌兼顧的能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與此同時,社會矛盾也呈現多樣化和複雜化的特點。要破解矛盾問題,推進科學發展,對於國家公務人員來說,必須具備統籌兼顧的能力。***2***開拓創新的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髮展進步的源源動力,作為公家公務人員更應該與時俱進擁有很好的開拓創新的能力,敢於打破常規,敢於探索創新。***3***應對風險的能力。風險是指“與潛在損失有關的不確定性”。風險與損失有關,但是,風險有一種不確定性,“風險本身不是危險或災難,而是一種相對可能的損失”。部分風險形成的原因是客觀的,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而有些風險的形成原因則是主觀的,例如因人的看法和態度等因素影響所形成的風險則具有主觀性。不管風險形成的原因是主觀還是客觀的,都會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而且可能引起社會資源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阻礙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可能導致社會和政治的不穩定。因此,國家公務人員應該具備較高的應對風險的能力。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髮展,對公務員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作為國家公務員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智力能力還要具備職業能力和一些其他能力。當然這只是國家公務員應具備的能力中的一部分。相信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化,公務員應具備的能力也會相應的有所變化。新時期,唯有不斷提高公務員的能力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整個公務隊伍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執政水平。

  參考文獻

  [1] 金延平.人員培訓與開發[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王維***1987.02- ***,女,河北興隆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張書欽***1987.10- ***,男,河北館陶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