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可持續發展的毛概論文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如何處理好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的關係成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環境與經濟二者“相悖共生”中,呈現辯證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在社會議題上的關懷,最主要是對弱勢族群的保障,維護其權益,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本文對兩者的關係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辯證關係

  一、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可持續發展有各種不同的定義,除了《我們共同的未來》一書的定義被廣泛使用之外,世界銀行***WorldBank***也有類似的定義:“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較和謹慎的經濟分析基礎上的發展和環境政策,加強環境保護,從而導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續水平的提高。”國內一些學者則認為: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經濟、社會、體制四個方面,也可稱為“生態、生活、生產、體制”的“三生一體”的正規化。綜合各種定義,本文認為可持續發展基本上至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或內涵:

  ***1***生態可持續:保護自然生態為基礎,包括自然資源的復育與再生;考慮環境承載力、容受力的有限性;建立“生態足跡”的衡量觀念。發展的同時,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都獲得休養生息。具體作法是保護環境,包括控制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命支援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地球生態的完整性、保證以“可持續”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資源。

  ***2***經濟可持續:依靠科技革新提高生產的質與量,提高效益,節約能源、減少廢物,改變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實施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強調“綠色GDP”、建立環境經濟學的新思維。

  ***3***社會可持續:以改善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為目的,要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當代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仍處於半貧困或貧困狀態,“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貧困問題。而對待社會弱勢族群的公平與正義、儲存文化多樣性與可持續性,是社會可持續的主要關懷。

  二、可持續發展的層級與範疇

  可持續發展固然是全球共同的議題,但在推動或執行上,可以分為全球可持續、國家可持續、地方可持續與社群可持續等不同的層級:

  ***一***全球可持續

  全球可持續發展指的是從國際的觀點,整合各個國家、各區域,共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最明顯的例子是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爾摩通過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約熱內盧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共同發表《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riodeclaration***又稱《地球憲章》***earthcharter***,其“目標是通過在國家、社會重要部門和人民之間建立新水平的合作來建立一種新的和公平的全球夥伴關係”,簽訂尊重大家的利益和維護全球環境與發展體系完整的國際協定而努力;因為全球必須認識到我們的家園地球的大自然的完整性和互相依存性。除了里約宣言之外,“二十一世紀議程”的第一部分“社會和經濟方面”特別列舉了以下多項的內容:加速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和有關的國內政策;消除貧窮;人口動態與可持續能力;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促進人類住區的可持續發展;將環境與發展問題納入決策過程等。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會議***COP3***簽訂《京都議定書》,顯示各國對溫室氣體影響全球暖化議題的重視,且願具體執行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所訂的減量目標,2004年俄羅斯批准加入京都議定書,而使此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生效。

  ***二***生態環境面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最根本的關懷,詳細區分還可分為生態保育與環境保護兩部分:生態保育係指自然生態的維護、儲存、復原,進一步還希望“覆育”成功。環境保護則系針對物理性公害如:噪音、懸浮微粒;化學性***毒性化學物質***、生物性***水質優氧化***等公害的防治或減量,使環境受到的影響力增加,達到地球可持續。

  ***三***社會經濟面的可持續發展

  在大多數國家的發展經驗中,環境生態維護與經濟發展,往往呈現相反的走向,甚至被形容為“經濟與生態相悖”的現象。因為資本的內在邏輯是建立在:***1***無止境的累積與商品化;***2***生存競爭與利潤極大化。因此,資本家對自然的剝削,對環境的破壞,是不會納入其“生產成本”的計算之中,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下,汙染與汙染權的買賣只是個“經濟問題”,而無關乎道德。當然,無可否認的,經濟生產會造成資源消耗、環境汙染,是難以避免的,如果在合理的、可容受的範圍內,基本上還是符合可持續***可持續***的精神,反之,若超過其限度,就無法可持續發展。

  三、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本文論述了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辯證,主要觀點建立在經濟發展,必然會消耗大量資源,也會產出許多物理性、化學性的汙染物,加重環境的負荷,因此一般而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相悖的。然而,經濟不能發展,一國處於貧窮落後的社會經濟狀況,國民的營養、醫藥、衛生條件都無力改善,生存環境與生活幸福也受到限制;況且,經濟發展、產業升級之後,有更多的經費可以汰舊換新、防治汙染、整治河川、覆育綠地等,整個生態環境都有正面積極的貢獻,就此而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卻是相輔相成的“共生”現象。近年來,我國在兩性平等、族群平等各方面的法律保障,已有明顯的進展,不過具體落實的程度仍有所不足,尤其心理上的平等、尊重,是弱勢族群最需要的關懷,不論對婦女、兒童、身心障礙者的保障;或對不同族群的尊重、善待;對其文化儲存,都是社會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議題,此議題在雖有進步,但仍存在偏見與對立,有待克服。

  經由以上各節的論述,本文對於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辯證,大致可以提出出幾點結論:第一,“可持續發展”是當代人類共同的關懷,其要義為滿足這一世代的發展,而不損及未來世代的需求與發展;兼顧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實現環境正義、族群正義、代間正義的目標。其內涵包括環境面、經濟面、社會面的可持續。而其層次則涵蓋全球的、國家的、地方及社群的可持續。這些概念與內涵在各國共同適用、普遍採用。另外,不同國家或地區,自然資源、文化背景、發展程度有別,因此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採用的策略與歷史程序也不相同。第二,來的可持續發展,當以國家層級的可持續為核心,落實到地方及社群的可持續,透過政府、民眾、企業、非營利組織共同以“夥伴關係”來推展。環顧當前國家處境,我國在許多國際環境議題上都無法參與,但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履行國際環保公約,扮演地球村環保公民的角色,是我們必須善盡的責任,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思考,地方行動”的關鍵。

  篇二

  《論中國人口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研究我國人口與社會持續發展問題對於探討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中國的社會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問題的解決。根據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引起的問題,要有一些相應的對策。只有解決好人口問題,才能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口;人口素質;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C92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8-0248-01

  研究我國人口與社會持續發展問題對於探討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但就中國的國情而言,人口問題具有突出的重要意義。中國人口數量眾多、增長過快,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可以說,中國的社會經濟能否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問題的解決,包括人口數量問題、人口素質問題和人口結構問題。

  一、我國人口的主要特徵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這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此外,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還表現為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佈不平衡,男女性別比失衡等特點。

  二、人口過快增長引起的問題

  ***一***資源緊缺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居世界第88位.;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居世界第5位,但人居佔用面積只佔世界的119位;我國煤炭總量,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第3位,而人均佔有量佔世界第53為;我國常規可採石油總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佔有量居世界第41位。可見我國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是人均佔有量匱乏。再加上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也十分嚴重。

  ***二***環境惡化

  由於人口眾多,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嚴重、臭氧層空洞、全球氣溫升高、江河湖海汙染加劇、森林亂砍濫伐未止、物種消失加速、生物多樣性銳減、沙漠仍在擴大等等。且世界人口繼續膨脹,資源能源消耗加快,土地退化及各項建設迅速擴充套件使耕地越來越少,加之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頻發生,人類環境受到更加嚴重的破壞。

  ***三***發展滯後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許多問題,諸如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等等,都與人口基數大、增長快有直接的關係。沒有對人口增長的合理控制,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很困難的。

  三、解決人口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既要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又要為今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給子孫後代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必然的選擇。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就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人口問題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最大問題。因此,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將為我國人口素質的逐步提高創造必要的條件,進而從整體上緩解了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只有解決好這一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立法。在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是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人口發展規劃。立法是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戰略付諸實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律制定過程中貫穿可持續發展原則,才能使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權威性。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在21世紀中葉把人口穩定在15-16億,進一步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產業結構和人口消費結構,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問題。

  ***二***加強宣傳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宣傳教育首位意識,利用板報、標語、會議、培訓講座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國情及《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計劃生育政策的學習和宣傳,廣泛深入開展計生宣傳教育活動。並向全體公民宣傳全球環境與發展形勢和中國持續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前景和基本對策,增強全民的憂患意識,增強全民樹立人類與自然共生、環境與發展協調共進的整體觀念,明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明確人人有責,增強全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和責任感。

  ***三***加強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社會基礎的核心。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另外,把控制人口數量的工作納入國家和各級政府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並置於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樣各級領導幹部才能把計劃生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去對待,才能使計劃生育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

  ***四***提高人口素質。首先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這就要求各部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做好出生缺陷干預工作。允許各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開展婚前檢查、遺傳諮詢、孕期保健,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其次就是後天教育,必須增加教育投資,改善教師和知識分子待遇,普及初等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只有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社會、經濟才能得到較快的發展。這是解決我國人口問題、促進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五***充分開發老年勞動力資源。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經濟發展為老年人提高自立程度提供了起來越有利的客觀條件,近年來,由於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年輕老人有退休金收入的比例大大高於高齡老人,不少老年人獲得了養老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再加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這為他們在生活上自立提供了身體基礎。老年人自立程度的提高,不僅減少了對子女的依賴,而且還可以為家庭和社會做許多事情,應鼓勵那些有一技之長,身體尚好的老年人再就業,挖掘這部分人的勞動力資源,把他們的“餘熱”變為社會財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人口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基礎性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才能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