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論文

  由於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學校只重視學科課程,不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致使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和相對固定的系統的內容,也缺乏固定的時間保證和研究檢測的手段。因此,師生也無法操作,心理教育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或成為一種時髦的口號卻沒能紮實地實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全文如下:
 

  1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大學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黃金時段。所以,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教學應當更加謹慎,讓他們向良好的學習方向發展。然而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關鍵起點,是大學生獲得知識及提高技能的保障。健康的心理教育可以促使大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內在潛力,更好地學習各門科學技能。

  當前,許多高等院校均非常重視心理健康工作,在學校裡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然而因為我國高等院校開設這門課程時間不久,經驗不夠,還存有許多問題,亦面臨各種困難的處境,如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範圍不夠廣、分析不夠詳細深遠、師資不夠雄厚,教學方法不恰當等等。對於這一連串問題,有關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斃枰???剿鶻餼齠圓擼?湧緯棠諶蕁⑹ι?叵導敖萄Х槳傅確矯嬡朧鄭?⒍越?創笱??睦斫】檔慕萄а芯孔雋爍?鉅徊愕惱巴??br />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趨勢

  2.1營造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

  由中學到大學,對大學的新生而言,均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不管是生活環境抑或是學習方法,不管是自我的目標抑或是社會對他們寄予的期望,均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環境的改變下能否讓大學生更快地適應當前的大學生活,其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各門科學課程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能否成功地度過大學時代。所以,在大學的新生入學後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顯得更加重要,它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新生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降低心理轉換所需要的適應期,促進積極向上的心態,為大學生將來的成才、成長奠定良好的根基。

  由於大一的學生在適應環境的水準上有顯著的個體差異,在對大學生開設必修課的根基上,高校需按期開展物件明確、針對性強的專業課,進而儘可能使用校刊、牆報、廣播等多種宣傳手段,大力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另外,因為老師和學生管理者的品行及心態會直接制約到思想還沒定型的大學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物件不只是限定學生,還需經過講座以及討論等形式,增強老師及有關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準,為大學生的發展創設一個文明、和諧的心理環境。

  2.2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環境

  導致大學生這些心理問題並不是他們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於從小成長的生活環境、教學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缺乏自主生活的能力,父母較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沒有重視培育孩子的綜合能力。在家裡從來不讓孩子幫家裡幹一點家務,擔心這些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然而家長的這些行為問題,在孩子上大學時後漸漸顯露出來。相關的心理專家認為大學生所反映的這些行為與心理年齡、現實年齡不相符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應當表現出獨立、自主、成熟穩重的一面,但是當代的大學生的心理上還出現幼稚、依賴性太強等行為。所以,在給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務必先要對家長貫徹心理健康理念,使他們正確地瞭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讓他們明白哪種情況下、哪種年齡段應當對孩子實施什麼樣的教育。同時還需依據孩子的個性特徵及發展規律,對孩子實施合適的心理教育。

  2.3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心理諮詢體系

  心理諮詢是改進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增強心理健康水準、推進他們個性品質獲得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以往通常是在大學生出現了心理衝突抑或是心理障礙過後,高校才採用心理諮詢來幫助學生度過難關,使諮詢員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及精力,然而解決的只是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

  基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特徵和規律,高等院校心理諮詢工作應注意發展意向,需依據心理學對個體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研討的成果,處理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疾病抑或是將面對的各種心理矛盾,使其獲得妥善處理,進而讓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得到實效性地發揮,促使他們的人格健全發展。所以,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心理諮詢是高等院校心理諮詢的特色和價值所在,它所諮詢的物件主要是心理較為健康,沒有明顯心理障礙的學生。

  2.4設立完善的心理保健機構

  伴隨著人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認知持續深入,還有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援下,我國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亦獲得飛速發展。當前,儘管每個高等院校陸續成立了心理保健機構,由相關的保健人員負責詳細的心理保健工作,但依然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為了儘早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了降低心理疾病及心理障礙的產生率,為了防止學校發生危險事件,高等院校需儘快完善心理保健工作,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讓專業心理保健人員抑或是心理教育人員,在學生中舉辦各多樣化的普及心理健康基礎知識教育。培育一些學生幹部,使他們負責心理保健員與心理諮詢員的工作,儘早察覺出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問題,進而介紹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到他們這個保健機構尋求幫助。

  第二,對相關的教學工作人員培訓心理保健常識,讓他們更清楚地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健康情況,同時還需懂得區分政治思想和心理問題的不同,在大學生出現一般心理問題時,需懂得妥善處理。

  第三,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對所有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對較為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必要時要遷移到醫療諮詢機構。同時還需建立心理健康檢測部門,配合新生入學體檢,設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而且還需對他們追蹤觀察。依據大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有效的教育及防範措施,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承受能力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3小結

  總而言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但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亦是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更是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實現的目標。所以,我們一定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為國家培育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