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探討全文如下:
 

  一、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質的研究較少

  有些學者認為儘管實驗、測量、調查等定量研究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但這不能充分揭示深層次心理結構和心理因素。目前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仍然以人文研究為主,實證研究多處於調查結果的分析水平上,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促進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一味良藥,但是這方面深層次干預研究及相關研究還很少見,大多數研究只是從心理疏導與諮詢角度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等,具體干預理論還不曾出現。

  2.我國對研究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範圍內存在“說起來重要,坐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6]。人們對研究生這類高學歷人才心理素質的培養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其作為社會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紮實的科學理論功底外,還必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專門針對研究生心理特點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或研究課題量都很少。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裡,對碩士研究生的德育、智育、體育必須達到的水平都有較明確的規定,並且入學和畢業時嚴格把關,而對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應達到何種水平卻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目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基本沒有對研究生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做出明確要求和必要培訓,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嚴重滯後本專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傾向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範圍內還存在“重對個體嚴重心理障礙問題的處理,輕對群體事先心理保健預防”的不平衡傾向。不少人片面地將心理問題等同於心理疾病,對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缺乏全面理解,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放在個別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輔導、諮詢、治療上,偏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質,出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傾向,認為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少數有心理障礙的碩士研究生克服心理障礙,忽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多數碩士研究生髮揮潛能、完善人格、實現價值這一主要功能。具體表現在:教育過程中調適心理障礙問題較多,而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交際過程中的一般心理問題較少,使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處於被動地位。

  4.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傾向

  由於沒有建立完整、獨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主要由德育工作者構成,由於思想慣性的影響,他們有意無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範疇。從教育學倫理上講,德育強調的是社會道德和行為需要,從社會道德倫理要求出發規範學生的個人行為;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個人內心發展的真實體驗需要,從人性角度出發以自我發現為目的促進心理髮展。將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必然出現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歸為道德品質問題的不足,從而在不自覺過程中忽略學生的真實心理需求,約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形式。

  5.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科同質化傾向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在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一直以科研為導向,以培養科學研究能力為目標,從而忽視作為自然人的心理需要,更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格魅力、促進潛能發揮、實現自我價值這一重要功能的體現,沒有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視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而在發現這一教育缺失後,在缺乏針對性研究的基礎上,誤以為是本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後續,只簡單套用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沒有針對研究生特殊心理要求區別對待,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本科同質化,流於形式,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很多學者在研究中都提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還有賴於探索和完善,教育方式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沒有形成完全適合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二、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析

  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緊密相連,更多地聚焦社會發展,審視個人成長,並積極探尋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最大限度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這一情況之下,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借鑑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和成果之上,結合研究生教育培養需要,建立適合研究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正視和重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學術研究,通過學術研究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加強諮詢隊伍建設,對研究生心理諮詢工作人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專門心理諮詢業務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心理諮詢方法和手段,提高諮詢業務水平。鑑於目前高校中研究生心理諮詢工作人員大多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兼任這一現實,要特別提醒這些教師注意角色轉換,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化。其次,圍繞心理諮詢本身開展公關活動,讓研究生了解心理諮詢,形成對心理諮詢的正確認識,消除對心理諮詢的神祕感和恐懼感,願意提出心理諮詢,願意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袒露自己的心聲,願意接受輔導和幫助。

  2.建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求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採取多種方法和手段,組合各種有機要素,得到1+1>2的效果。理論指導上,逐步形成以研究生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為主,專業諮詢指導為輔助,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互為補充的教育體系。教育實踐中,形成以心理測量為科學依據,以團體輔導活動為載體,以參與社會實踐為形式,以心理諮詢和普及宣傳為手段,以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完善自我為目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學生主動參與,專業諮詢師積極介入相結合的立體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與干預體系,首先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工作,有針對性地深入調研,編制富有實效性的教材;其次課程安排上,儘可能安排人生閱歷較為豐富、專業實踐力更為紮實的教師;其次建立完整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檔案,全面瞭解研究生情況;最後建設研究生心理諮詢體系,由年齡較大、親和力更強、更瞭解研究生心理問題特點的諮詢師為研究生提供諮詢服務。積極採取措施,加強對心理危機事件的預警和干預。

  4.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

  現行研究生教育實施現導師負責制,研究生的絕大部分實踐都是在導師實驗室和專案組裡,研究生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與導師言傳身教緊密相連。導師作為研究生教育培養的第一負責人,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承擔責任。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增強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知識和技能,從而促使其主動與研究生交流與溝通,真正起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指導作用。

  5.努力營造良好學習生活氛圍

  社會性應激是研究生心理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如婚戀、就業、自我價值實現等都是誘因,特別自我價值實現是研究生自我發展的主導需要,由於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實現,也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最大的壓力源。因此,學校要把改善研究生學習生活氛圍作為工作重點,努力為研究生成才提供良好條件,促進自我實現和維護心理健康合於一爐。

  6.關注研究生心理特點,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碩士研究生心理特點與本科生具有明顯差異性,碩士研究生心理問題已從本科生的交往障礙、思想不成熟為主轉變為對未來無把握而產生的不安感和恐懼感,多數研究生經歷一帆風順,受到社會厚愛和同齡羨慕,更易形成較強優越感,自尊心和虛榮心過強,對挫折的耐受力減弱。碩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多與社會大環境相關,他們更多地關注社會、思考未來,積極尋找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結合點,以期最大限度地追求自我、實現自我。這些心理特點是實施教育內容、採取教育方法的基礎。要求我們加強理論和實踐探索,在借鑑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方法,形成適合碩士研究生心理特點的完整、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研究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與自我調適,提高研究生心理問題的自我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