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護理心理學應用的論文

  在臨床護理中應用護理心理學指的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並把護理學與心理學緊密結合,在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動的基礎上,有規律、有針對性地做好護理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臨床工作中對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人的心理特徵,並進行相應的病情觀察與護理,使老年人獲得滿意治療與護理。方法:對我科收治的老年人病人心理性格特徵進行鍼對性護理。結果:老年病人經過護士的耐心護理增加了安全感與親切感,對護士產生了信任感。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護理。結論:在給老年人護理時,要對病人的心理狀態給予理解,對病人有同情心,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與隱私,顧及到病人的內心感受,從而讓老年人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使患者早日從病痛陰影中解脫出來。

  【關鍵詞】老年人;心理;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然而高齡人群面對的問題是機體逐漸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狀態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促進康復,減輕社會負擔,降低醫療費用開資有很大的收穫,現說幾點體會。

  1工作人員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質培養。加強非語言交流,端莊的儀表,穩重舉止,優雅氣質,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可消除老年患者疑慮、擔憂心理。護士適當適度用手撫摸病人的手肩,或給予攙扶,整理一下衣服、頭髮、蓋好被子,可減輕老年人的孤獨無助感。在實施各種護理操作時,精湛的技術,熟練流暢的操作過程往往會贏得老年患者的信賴與配合。護士沉著、冷靜、敏捷、嫻熟、自信、幹練的無痛性操作技術,可給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時也能讓患者不良清緒漸漸平靜下來,讓患者在一個輕鬆環境中身心愉悅接受治療護理。

  2工作中充分發揮人類語言魅力,把握隨時溝通時機。加強語言交流,面帶微笑,眼神平靜注視病人,態度和藹,用建議與商量的舒緩語氣,回答患者疑問。抓住每次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注意觀察情緒變化,可以利用床頭交接班,晨晚向護理院宣教,做各項護理操作時與患者進行融洽的溝通,達到心與心交換效果。對一些農村患者文化低,外觀不美,舉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視、嘲笑,我們要用知識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們,更不能採取同樣粗魯的方式回擊,更不能看人下菜,搞個人歧視。一視同仁,讓他們不會產生失落、自卑感,過頭話少說,不做過頭事,謹記“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調整病人情緒,幫助老年人保持樂觀開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後,常會產生焦慮、悲觀、孤獨情緒,心理上產生憂慮常常表現緘默寡語,表情淡漠,情緒低落,凡事無動於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亂髮脾氣。針對這些問題,幫助老年人調整情緒,適度讓他們發洩一下,生活上多關心,經常主動與他們聊聊家常,建立一種熟人如親人般感情,熱情關懷,減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幫助他們適應病人角色,積極面對各種生活問題增強他們自我保健,自我照顧的能力。特別對一些喪偶無人陪伴老年病人多開導,並聯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來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讓關愛溫暖親情融人病人每一個細胞,逐漸減輕負性情緒,樹立一種正性情感。

  4幫助病人建立和諧家庭與人際關係,重視社會支援環境。人患病後都希望受到關注幫助。護士在工作中要經常與病人,促膝交談,幫助他們正視現實狀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肯定他們過去,但不否定他們未來,耐心引導,多給病人自我空間,讓他說出自己感受,對家人要求與想法,護士起一個信使傳遞者聯絡家人或單位,動員周圍人來共同關心鼓勵病人,讓他們經常帶來一些病人喜愛食品,好吃東西來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談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緒波動。

  5隨時開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認知。有針對性介紹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識,治療及康復。講解疾病與保健基本知識,幫助他們重新規劃生活,克服不良認知,幫助他們如何去延緩衰老,促進長壽提高生命質量,生存質量,而且也要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疾病,接受衰老,增強自我保健與自我照顧能力,從生活中尋找活著的意義和樂趣。接觸中護士主動熱情隨時隨地給予服務,健康教育。

  6建立正確的生死觀念,消除對死亡恐懼。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無人可違反。其實死是生命的最後一站,是有機體自然變化,迴歸自然的必然結果。人生自古誰無死,懂得這個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懼,坦然處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態度面對疾病,面對人生。因疾病,人身機能發展處於臨終階段,不能緊緊看作是醫療失敗、無能,而是看作生命發展必然結果。生命的放棄與結束,是對親人,本人痛苦的解脫,也是對生命的尊重。維護了做人尊嚴,生命也會因人的態度綻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斷的把這種觀念滲人到患者人生觀裡,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體會:護士在臨床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關病知識與技能,幫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為,熱情為他們服務,促進他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同時也可減少醫患之間矛盾。此外,護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責任心,精心護理,精湛的技術是基礎。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社會學,語言學,人文學,心理學等知識,強化心理護理意識,換位思考,把握好溝通技巧,密切醫護患關係,除了做好基礎護理外,還必須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瞭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促進病情早日康復,促進和諧醫療、醫患環境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婁福英,淺談護患關係溝通工作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7,11,:86

  [2]祁玉鳳,魚麗英,新型護患關係下護理人員的應對措施,當代護士,2006,4***4***:13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