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因素,利用UPI***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對高職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水平測試和分析,便於及早發覺高職新生心理健康問題,為儘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提供依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本文以一個申請退學學生心理問題為例,通過對學生問題的分析,歸納針對此類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輔導和教育,以幫助更多問題學生走出困境,健康成才。

  【關鍵詞】高職新生 心理健康

  1 學生個案簡介

  學生小王2010年考入高職學院,開學當天在父母親的陪同下高高興興報到。可不久,他的情緒一落千丈,變得鬱鬱寡歡,無心學習,也不願與同學們交往,還迷戀上了上網,上課經常遲到。輔導員找他談心,在交談過程中他說不適應這裡的生活,不想讀書了,想退學。通過做該生思想工作,並根據在高中階段的特長給他擔任班體育委員、系學生會青年志願者分隊隊長。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他的組織下班級體育活動有聲有色,和同學們的關係也很融洽,學生成績進步很快,並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老師、同學們都為他感到高興。

  2 案例分析

  對學生小王開學初的表現,分析其原因,我們認為:

  2.1 心理認知問題

  對剛入學的新生往往會出現心理失衡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導致新生小王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的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小王對新的環境、新的

  人際關係、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應特別注重對大學新生入學後的心理調適,幫助他們度過心理失衡期,成功地進行角色轉換。

  2.2 交際困難問題

  大一新生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原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而隨波逐流。導致新生交際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學生的團隊生活很少,彼此相處的技巧沒有得到鍛鍊。進入大學,同宿舍的同學要朝夕相處,但生活習慣、性格特點、自身修養都有所不同,因此容易產生矛盾。其次,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加上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

  2.3 網路依賴性問題

  新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路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學生對網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泡在網上,沉溺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這樣久而久之,會影響他們正常的認識、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分裂,不利於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塑造。其次,迷戀網路還會使人產生精神依賴性,喪失學習動力。

  3 案例思考

  針對這類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加強和完善對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 創造條件,保證心理求助和心理諮詢渠道的暢通

  建議在《大學生入學手冊》中增加關幹學校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如學校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服務機構的地點、服務時間、服務範圍及網址等。要讓學生對心理諮詢服務的瞭解和利用就象利用學校裡其他的服務機構和資源一樣方便和快捷。使他們在出現心理問題的情況下,可以及時得到必要的幫助。有條件的學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內容,並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對新生心理健康進行篩選、排查,並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早期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

  3.2 積極引導學生端正態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負

  從入學開始就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態做人與做事,同時認真分析學生學習專業的動機,培養對專業的興趣與愛好。從價值觀、理想信念的角度激發學習專業的積極性,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全方位瞭解學生心理需要,不斷增強其自信心,遵照服從同化內化的教育規律,營造健康快樂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另外,學校要結合學生實際和社會用工需求,加強專業思想、端正就業態度的綜合教育。

  3.3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交往的空間

  由於生理缺陷、心理障礙、學校的管理模式及家庭管教等方面的因素,限制了交際困難學生的活動空間,使不少交際困難學生生活在“兩點一線”的範圍內,即學校――家庭,甚至有不少學生整個學期都在學校生活,只有假期才能回家,很多交際困難學生不能獨自外出去參與社會上的直接交往,特別是與正常人的交往。另外,即使是學校組織交際困難學生外出活動,也大多是去公園遊玩、參觀,缺少與社會上不同人士的交往。做為學校、輔導員、班主任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為交際困難學生營造不同的交往空間,使交際困難學生親身參與,鍛鍊交往能力,獲取不同的資訊,積累交往的經驗,以更好地適應社會。

  3.4 學校要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

  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課餘時間比較多,積極開展一些諸如文娛、體育、網頁設計、辯論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對於大學生行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它對學生的行為有啟發、引導、維持和激勵作用。高校可以利用課餘時間開辦高水平的學術講座和藝術欣賞講座,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抵禦網路中扭曲的審美觀;組織校內大型文藝、體育活動,使大學生在實際的參與中提高自身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

  高職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要針對不同的個體情況,分析原因,選擇合理的方式方法去解決。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學校、社會、家庭的共同努力,幫助他們逐步達到人格和心智的成熟,使他們順利走完大學生活,實現就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