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論文

  隨著時代經濟的不斷髮展,教育不斷改革。隨之而來,學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礙日益增多。國家教育部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小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工作重要性》

  [摘要]隨著時代經濟的不斷髮展,教育不斷改革。隨之而來,學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礙日益增多。國家教育部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因此,教師的責任重大,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小學教師理應做好心理問題的提前預防工作,防止產生心理問題。它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宣傳教育、心理健康團體遊戲活動、社團活動等,是預防和調整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心理問題 預防作用

  一、大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問題起到積極預防作用

  學校可利用開通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網站,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廣播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校園板報展,校園心理劇,心理健康教育科教影片、校園手抄報展、漫畫展、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會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大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對幫助學生解決心理煩惱、心理難題、以至心理障礙。起著一定的預防作用。對如何培養健全人格,培養合格人才起到一定的指點作用。如:學校利用廣播宣傳,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行為規範等。可以以快板、配樂詩朗誦、三句半等形式來宣傳。例如:《生命教育》詩朗誦,是教育小學生珍惜生命的很好題材,有說服力,號召性強。即能教育學生對生命的重視,又鍛鍊學生的朗誦能力,口才得到鍛鍊,自信心增強了。《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快板,即能教育學生具有安全意識,珍惜生命,又鍛鍊學生語言的節奏感,抑揚頓挫與聲情並茂的配合等,並人人都寫出聽後感,選出好作品,在校園的心理健康園地上展示。

  二、團體遊戲活動對學生心理髮展起到積極調整的作用

  針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髮展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參加心理髮展團體遊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預防可能發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並幫助學生及時調整情緒、調整心態起到積極作用,使學生感覺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培養學生有團隊精神。現在的獨生子女,個性太強,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學校每月或每週都搞一次有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能起到積極調整作用。讓他們體驗交友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從而幫助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搞好人際關係,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如:《我的朋友在那裡》?《邀請舞》《歌聲與微笑》《一起去郊遊》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去體驗,鼓勵學生人人蔘與活動。特別是那些膽小、靦腆、心事重的孩子,更要讓他們多參與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去模仿、去體驗、去嘗試,磨鍊意志、調整情緒,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和強烈的學習動機。

  三、社團活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起到帶動作用

  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社團活動,對小學生心理健康起到帶動作用,小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積極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使學生身心積極向上健康快樂的成長。如:小品社團、詩朗誦社團、古詩吟唱社團、故事社團、運動社團、舞蹈社團、棋類社團、愛心社團等活動。不僅對小學生各項技能方面得到鍛鍊,而且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多參加課餘活動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帶動的作用。老師、學生和家長一起參與活動,共同與學生體驗,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如:在詩朗誦社團活動中《生命教育》,提前佈置學生蒐集臧克家的詩《生命的意義》和汪國真的詩《熱愛生命》。學生配樂詩朗誦,師生、家長加以點評和獎勵。學生積極參與,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品社團活動中, 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佈置學生自編自演一些小品。在《學會節儉》教學中,小品《爸爸不是小氣鬼》獲得領導和家長讚揚。

  四、提前做好兒童心理預防補救工作

  兒童剛剛入學時,很難適應一個紀律嚴明的學校。他們從一個家庭或幼兒園裡來到學校,需要獨立、自覺的完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完。前後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思想也發生巨大變化,作為教師要避免批評或呵斥學生,多關心、愛護和指導學生,經常與家長保持的聯絡。讓他們儘快適應學校生活。注重學生在校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感、行為習慣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等。那就要主動走進學生,瞭解學生。

  1.首先建立新生心理檔案,普遍和學生交談並有寫實記錄檔案,注重觀察學生的動態,多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對一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個案,給予重點關注及分析。特別是對貧困家庭的孩子更要給予關注。通過聊天談話的方式,瞭解家庭生活背景各科學習成績等狀況。對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分類,做好提前預防工作,遇到問題及時化解。

  2.走出去家訪,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一一瞭解你的學生家庭情況,學生是否離異家庭,孩子跟著誰生活在一起,家長是否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等情況,這些都要了解清楚,並有寫實記錄。

  3.班班尋回表演學生自編自演的小節目,如:利用三句半的形式來讚揚自己的學校、家鄉、班級等,誇誇為班級作貢獻的同學等。目的是教育培養學生愛學校,愛家鄉,愛班級,愛家人等。經實踐證明,收到很好的效果。

  3.利用板報宣傳形式。如:學生以漫畫、手抄報等形式來宣傳一些法律知識、生命教育等內容,目的是一方面教育學生珍惜生命和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展示自己的各項才能的作用,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4.利用課堂教學發揮作用。 如:把學生分成小品組,心裡劇組、團體遊戲組等。來模仿體驗生活,學生還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自編自演社會、學校、家庭生活中一些不良現象,***課後佈置小品組作業,課前三分鐘表演***。並分組討論發言。目的是教育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修養、團結合作、人際交往、集體主義精神等。當遇到心理問題時,也能夠從容應對。

  5.教師經常與家長溝通,與班主任聯絡,讓家長學校真正起到作用。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心理健康教師多與家長一起探討兒童心理學知識,老師與家長聯合。 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而不是告狀。是為了共同做好小學生預防心理問題工作。

  6.心理健康教師要注重“悄悄話”信箱的利用。教師要注重觀察每個學生的思想變化、情緒狀態、行為習慣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煩惱、遇到的困難寫下來,放進老師的信箱裡。老師要耐心的一一回信。解決學生的一個個難題。可見充分利用“悄悄話”信箱的重要性,對小學生心理問題預防工作非常有意義。

  7.合理利用發洩區。當你遇到煩惱的事,可以到心理諮詢室大哭一場,傾訴、打沙包或到空曠的地方大喊,打球、跑步等,這些合理發洩方法,可解決不良的情緒,預防心理疾病。

  8.學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導,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地方。要培養出一批批德才兼備的人才,作為教師,不僅對學生在德智體美心育等幾方面給予培養教育。更要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教師要身心快樂的教學著,教師的身心快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是學生心靈的引領者、指導者,也是學生的引路人。

  綜上所述,可見預防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總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預防為主,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激烈的競爭和壓力面前,不僅具有文化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要提高心理素質主要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必不可少。也是小學生心理髮展階段重要任務。讓我們用心去關懷每一個孩子吧!把善良的、美好的、溫暖的、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素養傳授給孩子們,來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 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 2005年 6月

  《心理健康輔導團體訓練》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7年8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