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相關論文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各種競爭日益加劇,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顯,以致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人生的成敗,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各種競爭日益加劇,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顯,以致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人生的成敗,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對策

  作者簡介:袁愛霞***1963―***,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機械設計。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標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提法。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特定的社會角色,我國學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具有正常的認知能力;能正視現實,接納他人;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優良的意志品質[1]。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會影響到人生的成敗。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靠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2]這說明了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心理健康是人生髮展的基石,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使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是大學生適應社會,將來走向社會,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不強。在學習的同時,還要面臨環境的適應、人際關係的處理、就業的壓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一系列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稍有不當就會給他們帶來無形的壓力,致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顯,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1***厭學心理。一些學生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人生觀模糊,學習目的不明確,求知慾不強,因此,曠課、早退、上課睡覺、幹其他事情的現象屢見不鮮,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另外,大學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時間安排等各方面都與中學有很大不同,因此,進入大學後,容易出現上課聽不懂,課後無法自學、考試掛科的現象,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這種人格方面的缺失,認知能力的不足,行為的不當,適應能力不強,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就業壓力大,心理焦慮。隨著高校的擴招,人才已不再稀缺,因此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就業壓力大已經成為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隨著畢業的臨近,許多學生心裡感到焦慮恐慌,對自己將來能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缺乏信心。有的學生無法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選擇逃避、酗酒滋事、沉迷網路,一旦回到現實,其內心的焦慮更加強烈。這與我們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能夠面對並正視現實,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為不符合。

  ***3***逆反心理,缺乏責任感。一些學生遭遇挫折時,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簡單地把原因歸咎於別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從而產生不信任他人甚至是對立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向、固執偏激的思維,與常理背道而馳,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如越是家庭、學校、社會要求做的事情,一些學生就越反對;而越是家庭、學校、社會禁止做的事情,一些學生就偏要去做,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缺乏責任感。這有悖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中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合理的行為,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的要求。

  ***4***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人際關係受個體性格、認知、思維方式、個性特徵等各方面因素影響[3]。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有了強烈的交往動機和交往需求。然而,由於他們心理髮展不是很成熟,容易衝動,因此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排斥、嫉妒、猜疑、羞怯、自我封閉,等等。這些問題容易造成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緊張,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這種認知能力的不足,不能接受並悅納他人,情緒消極悲觀,採取的行為不合理,都是不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心理問題。

  ***5***消沉心理,迷戀虛擬世界。大學生進入高校後,需要獨立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因此心理上面臨著許多壓力和困惑,而網路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和遭受挫折的學生,更容易逃避現實,沉迷於網路,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求成功,找到自我,獲得尊重,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幻想,這更加拉大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距離。這種缺乏優良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不能協調、控制情緒,不能保持良好心境,不敢面對現實,逃避現實,把自己侷限在網路這個虛幻世界裡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2 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動態過程,因此,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其中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些主要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1***個體的原因。大學生正處在一生之中心理髮展變化最激烈的青年期,心理髮展還不夠成熟。理論知識、個人閱歷和社會經驗的不足,使得他們看問題時往往缺乏深思熟慮,過於簡單、片面,摻雜情感色彩。當面臨多種思潮、多元價值觀與各種人生觀的衝擊與抉擇時,心理矛盾衝突不可避免,這些矛盾和衝突若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合理解決,就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2***家庭的原因。家庭是大學生人格形成的搖籃。和諧的家庭氛圍與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謙虛、樂觀等良好的人格特徵。相反,不和諧的家庭氛圍與獨斷專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則會使學生容易形成逆反、粗暴、怯懦、缺乏自信等不良的人格特徵。

  ***3***學校的原因。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與以往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學生難以適應,這給一些大學生心理上帶來了消極影響。加上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不強,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此外,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服務無法滿足學生需求。

  ***4***社會的原因。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當今社會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社會競爭的加劇、壓力的增大、中西文化的衝突、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社會的各種誘惑,等等,這些對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當這些展現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面前時,出現心理問題是很難避免的。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

  1 個體方面,培育自我價值感

  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是個體適應環境、發展完善自我的重要保障。培育自我價值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首先,大學生自身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他們才能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其次,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己,發展自我。最後,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有益活動,如體育比賽、演講、作品展等,從中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多接觸好書,積極向上的音樂,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生活,遠離不文明的行為。

  2 家庭方面,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

  父母與孩子有著天然的聯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因此,開展心理教育必須堅持家校聯絡。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

  3 學校方面,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選課和講座,傳授心理學知識。學習心理學知識,瞭解心理髮展變化的規律,有助於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國際教育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教學同等重要,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選課和講座,使大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和講座的交流,掌握心理健康知識,自覺地維護和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2***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諮詢服務,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諮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消除心理障礙的手段。通過專業心理諮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防止心理疾患。除了面對面諮詢外,還應開展電話諮詢、網路諮詢等多種形式的諮詢,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通過心理諮詢,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陽光的心態,健康的心理。

  ***3***營造和諧文明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其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且深刻的影響。文明、積極向上、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是不可或缺的。師生關係的和諧民主、同學關係的團結友愛有益於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心理健康的發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有利於陶冶學生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態度,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此,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如藝術節、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激發同學們的潛能,使其才華得以施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4 社會方面,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大學生不僅生活在學校,同時處於社會大環境之中,社會理應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的社會,傳播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以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五、結束語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 蕾,許 剛,毛 維,祖 磊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 .時代文學,2008***24***:222.

  [2]宋鳳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M]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劉新顏 .高職大學生心理問題淺談[J] .世界華商經濟年鑑,2012***7***:59―6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