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相關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要通過多種形式、多條渠道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探討》

  摘 要: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要通過多種形式、多條渠道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11-046-001

  一、當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據報載,2011年9月19日,江西省九江市三名小學生僅僅因為害怕完不成作業被老師罰站,就集體跳樓自殺。據專家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五千萬青少年中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佔到21.6%;還有18%~35%的學生存在學習困難、厭學、恐學、逃學和學習適應不良問題;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小學生約為13%,初中生約為15%,高中生約為19%,大學生約為25%。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國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

  二、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問題

  1.性格扭曲與品格缺失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中獨生子女多,從小衣食無憂,所有的事情不用自己操心,所有的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滿足。倍受父母寵愛,從小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性格放任自流,自私狹隘,虛榮心強,學習和生活中只能聽恭維,不能聽批評,只能比別人強,不能讓別人超過自己。在一些學生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自私與冷漠現象,他們在學校對所學知識不專心,沒有學習熱情,對集體生活冷眼旁觀置身於外。冷漠常誘發孤僻,使之產生一種與世隔絕的心態,覺得一切百無聊賴,嚴重時,會誘發抑鬱症,產生輕生厭世心理。

  2.抗挫折能力較差

  在當今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育中,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很大,在激烈的學習競爭中,每一次考試,學生的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好學生”的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一旦考試失敗,就立即灰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由於青少年學生對複雜艱難的現實生活缺乏心理準備,遇到風險和挫折,心理堤壩容易崩潰,情緒容易低落,產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機。

  3.缺乏溝通交流能力

  當今很多青少年是獨生子女,很少跟其他人交流,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人際關係不協調。自閉的心態使這些孩子完全忽略了人際關係,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感到孤獨、寂寞。這些青少年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表現為極度苦悶,對外界不感興趣,活動減少。

  4.逆反心理表現明顯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學生中較為普遍,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正面意見,嫌家長嘮叨,強迫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因而,拒絕了許多正確的教導和意見。有的學生甚至不分青紅皁白的盲目逆反,你說什麼地方不能去,我偏去;你說“黃賭毒”不能沾,我偏試,這種做法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5.自控能力不強

  在一些青少年學生中表現出來的特性是,智商高、能力強,但脾氣不好,情緒易波動,自控能力差。表現為急躁、衝動,缺乏忍耐性,面對一點不順心、一點委屈,就大動肝火,怒氣沖天,與人相處,常常只想讓別人來適應自己,自己卻很少考慮應該適應別人,與自己的生活學習環境難以和諧,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有時甚至由於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而神經失常,或走上輕生的道路。

  三、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1.從家庭教育抓起,為孩子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為家長,既要重視孩子的物質文化生活,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榜樣,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觀念和行為對子女具有引導、示範作用,父母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從細微處入手,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子女做出表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經常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信任家長,把家長當作朋友一樣看待,讓孩子遇到困惑、迷茫時就願意把心裡話向父母訴說。家長應切實改變重智輕德的思想,不斷幫助和教育孩子樹立做人是為學之本,幫助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努力排除青少年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鍊他們的意志品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

  2.學校要切實負起責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德育工作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位置,堅持以人為本,從青少年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實施道德教育。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思想可塑性強等特點,緊緊抓住影響他們思想道德觀念形成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真正發揮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成為學生的道德表率。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處處做好學生的榜樣。學校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絡,經常反映學生的情況,動員家長多關心子女的成長,主動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工作。

  3.社會各方力量要協同作戰,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社會都要努力淨化育人環境。積極抵禦西方的文化和道德利用各種方式對我國的滲透,堅決打擊網路中的欺騙、暴力、黑幫、***、***、賭博等內容。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改進報刊、廣播、電視的宣傳。同時,要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監管,清理和整頓文化市場,斬斷社會黑惡勢力伸向學校的黑手,使我們的青少年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社會各界要積極支援配合學校開展對青少年的教育,建立各種校外教育場所。要樹立全社會抓起教育的觀念,高度重視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努力探索和建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各種好的社會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國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J].理論導刊.2009***5***

  [2]沈德立,馬惠霞,白學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