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分析論文

  青少年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明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論文,歡迎閱讀!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論文篇1:《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摘要:在我國,青少年這一人群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6,其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是不容忽視的。近年各研究機構和人員不斷地就青少年對心理諮詢的認知及需求念度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其各中原因,我認為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諮詢的認知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認知 需求

  WHO把青春期和年輕人的定義分別為10~19歲和10~24歲年齡組人群,這兩個人群我們統稱為青少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壓力也隨之而來,青少年這一在傳統上被當作最健康的人群,所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嚴重。近年來各研究機構和人員就青少年對心理諮詢的認知及需求念度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中所出現的各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如青春期性心理問題,情緒障礙,人際關係,學習問題,逆反心理等[1]。

  在這個群體當中,這樣的心理問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正說明了心理輔導與心理諮詢對青少年群體有多麼的重要。據譚暉等人在2004年做的調查《上海市1036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型別》表明,中學生心理障礙發生率為24. 9 % ,其中以預備班和高一年級發生率最高,達30 %以上;中學生自殺意念存在率為20 %~40 % ,高中女生最高[2],可見心理問題在青少年學生中逐漸突顯出來。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從國外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技術與知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發展必然會帶來競爭,而競爭就會產生壓力,壓力積累太多或太久,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以及心理疾病。從馬加爵殘殺同窗室友到劉海洋用硫酸潑黑熊,再到天津13歲男孩沉迷網路遊戲模仿飛天跳樓自殺,再到最近的楊麗娟事件等等等等,此類事件引發了我國大眾的深思。從13歲的孩子到20多歲的成年人,從剛進校的初中生到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他們的身上都產生了由各種各樣心理問題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使我們認識到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更加的不容忽視。

  一*** 中小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

  從馬加爵的事件以後,心理健康教育這個詞才漸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範圍內,引起了我們的重視。現在,心理問題發生的年齡段已不再是較大的年齡階段,從小學生到中學生,甚至是2、3歲的小孩自也可能遇到一些心理問題,如恐懼症等,或是心理疾病,如自閉症等。

  在我看來,中小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其中原因有很多:1、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2、對網路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3、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4、學習與生活的壓力;5、情感困惑和危機等等。

  於是,國家現在正越來越關注年輕一代的心理健康發展,越來越重視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並將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已正式納入了教學範圍內,其目的是為了使青少年學生在早期就能認識自己的心理,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早的預防了心理問題的嚴重化與疾病化,使青少年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 青少年對心理問題與自我心理認識的不準確性

  通過社會長期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問題的負面新聞的教育,很多青少年聽多了心理問題這個詞後,會認為這些需要心理諮詢的人往往都是不正常的,是有問題的,甚至是精神病;而自己是很正常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有人會因為聽到別人說他很小氣之類的話,也認為別人說他是精神病,因此而排斥心理諮詢。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由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全面而導致了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認為自己是沒有問題的,沒有病,不需要進行任何的心理諮詢方面的輔導。

  二、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 要增強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率,就要繼續大力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並努力擴大教育範圍

  隨著國家社會的發展,現代青少年大都是80年後的獨生子女,對這樣的孩子來說,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對孩子心理健康也有著不同的影響,且有著很大的差異,也使得許多青少年在心理上有了很多潛在的激發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父母對子女缺少關愛,哪怕是好好的坐下來談幾句話之類的都沒有;比如父母家人一再地要求孩子成績要拿第一,其他的什麼要求都無條件的滿足等等,這樣的例子我們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是我們卻偏偏就忽略了這些原本需要進行心理諮詢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的群體――孩子的父母和家人。

  所以要增強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減少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不僅僅只加強現今的針對學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我更提倡在學生相應的學校也建立起學生家長學校,對家長們也要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並且一定要讓家長們堅持學習,切真落實到生活中,學成畢業,使他們也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讓他們學會針對自己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真正的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既聰明,又健康的人才。另外,我們也很希望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幫助。

  二*** 要培養青少年勇敢面對心理問題的信心,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夏令營或訓練營,幫助他們訓練正確處理心理問題的方法

  學校或者心理諮詢機構可以組織一些以培養青少年健康心理為主題的夏令營或訓練營。現在學校或者其他的教育機構有語、數、外等各式各樣的輔導班、訓練營,卻沒見多少關於心理輔導方面的訓練營。組織這樣的訓練營最關鍵的目的就是在於要他們更加的瞭解遇到心理問題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讓他們正確瞭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建立面對心理問題的勇氣和信心,並且要鼓勵他們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尋求心理諮詢中心輔導老師的幫助,建立起他們對心理諮詢的正確的看法和認識,讓他們學會了解自己,體會自己。

  我相信,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重視,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諮詢工作,完善心理諮詢機構的建設,抓緊建設和諧社會的同時,也抓緊全民內心和諧的建設,消除青少年以及其他成年人對心理諮詢的誤解,建立起正確的心理諮詢的觀念和態度,也為人們能健康幸福地生活創造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資料:

  1、 孔美榮、許俐、侯洪春.413例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4***.1912-1914頁.

  2、 譚暉、儲海寶、袁仁曦.上海市1036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型別.《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86-88頁.

  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論文篇2:《試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與對策》

  摘 要: 長期以來人們雖然喊著素質教育的口號不斷追求升學教育,但忽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沉痛的教訓終於引起家長和整個社會的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放在空前位置。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管理經驗就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和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現狀 成因 對策

  工作以來,我長期擔任班主任和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工作,發現人們在追求升學的同時忽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要扭轉這種局面,教育者更應擔負起重要的責任。早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把“健康”定義為:“健康是指身體的、精神的和社會福利的完整狀態而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指出健康包括三個要素: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該組織強調:“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國力的競爭就是科技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就是國民素質的競爭。因此,素質教育就成了當代教育的主流。素質又包括身體素質、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素質與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又是素質結構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們可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當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同現代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數以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

  當今社會不同往昔,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日趨加快,這就要求青少年學生必須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現在絕大多數青少年從未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鍊,“艱苦”一詞對他們來說是那麼的遙遠和陌生,他們更缺乏對社會、家庭的責任感,又處於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發展越發滯後,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出現一系列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諸如情緒多變、意志薄弱、依賴性強、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識等。種種調查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均普遍存在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社會競爭、學習競爭的壓力下某些學生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等不正常現象。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僅靠學校的德、智、體、美、勞教育是收效甚微的,而應該讓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並重,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21世紀青少年處於改革發展和知識資訊爆炸的時代,他們自主意識強,思想敏銳,行為大膽、果斷,打扮新潮入時,不拘一格,但處於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同時受到的心理困擾是十分明顯的,心理矛盾非常突出。近年來,通過調查分析,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尤其存在的不利因素,直接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而導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障礙,下面我就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分類。

  ***一***厭學問題。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務,學習與厭學問題佔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

  1.學習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待望值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種情緒的迴圈往復,使得他們對學習既無奈又恐懼。

  2.厭學是目前青少年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尤其遇到別人考試作弊,老師又對自己不理解,從而使這些所謂好學生也不想努力上進。

  ***二***人際關係問題。這是青少年反映最多的問題,事實上,青少年所接觸或要處理的人際關係無非就是: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父母子女關係,而這些簡單的人際關係卻因青少年心理的不成熟而像大山一樣壓在他們的心頭。

  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由於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幹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困惑和煩惱,青年男女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交流,被老師苛刻地指責,嚴重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導致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而有的學生在老師對待不同學生的態度上,認為老師“嫌貧愛富”輕視自己,處理不公正,老師是學校中人際關係的核心,是各種人際關係的主要協調者。

  2.與同學的關係,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係而苦惱,好朋友對自己的不信任,認為朋友不能兩肋插刀,而懷疑友誼的不真誠,使他們內心十分苦惱,不知怎樣才能消除朋友的誤會,內心十分孤獨寂寞,看著朋友減少,不知怎樣去做,從而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3.與父母的關係,主要是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與溝通,或家庭不和給子女造成心靈傷害,有的孩子經常和父母吵鬧,看到父母疲倦的面容覺得父母可憐,每天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卻不知該如何向父母說,而父母的吵架,使家庭整日籠罩在硝煙中,使他們不願待在家裡,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裡煩悶至極,覺得人活著沒意思。父母的不良行為,給子女帶來不安全感,從而對父母厭惡、鄙視,給青少年造成更深的內心創傷。

  ***三***情感類問題。青少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他們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好奇與嚮往,當然也許伴隨出現許多情感困惑,如單戀的興奮、單戀的煩惱、失戀的沮喪等。

  三、相應的對策

  青少年的情感問題並不是簡單的,面對學生如此複雜的心理狀況,心理教育工作者應明確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從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具體應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學校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開設心理衛生常識講座,心理調解問題解答。明確認識,矯正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心理衝突,使青少年通過有效途徑認識自己,瞭解別人,學習與人交往的社會技巧。還可有效使青少年轉移情緒,發洩痛苦,發洩憤怒而防患於未然。

  ***二***現在的青少年自制力不成熟,許多心理障礙的表現與不良行為習慣有關,對他們進行心理調節時,首先要注意日常行為的訓練,幫助其改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師、家長都要注意自身形象,增強孩子的信任感,教師的教育方法、人格特點、心理狀況對學生起到了言傳身教的潛移默化作用。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是塑造青少年優良個性品質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狀是不容忽視的,社會上、學校裡、家庭中發生的許多青少年犯罪、犯法、自殺、自謔的現象,為我們亮起黃色訊號,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擔負起來,不僅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層次上,而應趕快行動起來,嘗試不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際的意義。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淺談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對健康的認識已經從沒有疾病擴充套件到軀體、精神和社會三方面適應的完全狀態,並已經充分認識到“身體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心理的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如何更好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這裡僅談談筆者在教育工作實踐中的粗淺認識。

  關鍵詞:健康教育;心理素質;認識自我

  一、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健康發展

  人的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密切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分割。“1974年5月召開的第27屆世界衛生會議強調研究心理因素在保健和疾病中的作用……認為心理因素對一切疾病的預防和處理都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他們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

  1.適應環境。個人與環境的適應是指個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與環境保持平衡。從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看,心理健康的標誌是:內心與生活的周圍環境之間能保持平穩,能接受和承受各種社會刺激,能習慣地遵守有成文規定或無成文規定的各種社會規範,個人的需要和慾望能從社會中獲得滿足,個人具有安全感、穩定感。當環境不能滿足個人的需要與慾望時,能積極地去改變環境,駕馭環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2.認識自我。正確地自我認識,是指對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實事求是的反映與評價,特別重要的是對自己的身體條件、經濟條件、社會角色、責任、義務等有清楚的認識。在與環境發生關係時能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動機、慾望和行動,從而增強對環境的適應性,做到心態穩定,精力充沛,獨立性強,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自我具有現實感、愉悅感。

  3.人格完整。人格完整表現為個人的需要、動機、慾望、理想、目標與行動協調一致,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

  ***二***青少年常見的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由各種社會因素、情緒因素導致認識、情感、行為、意志等心理活動失調的症狀。當前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慧障礙。如感知方面的感覺過敏、幻覺,記憶上的衰退、亢進、遺忘和健忘症、不識,思維活動的水平低下、遲鈍和紊亂、虛妄的判斷、言語障礙等,都是智力常見的異常心理現象。

  2.情感障礙。情感障礙者常顯示一些可察覺的特徵:過分敏感、肌體緊張、行為古板、孤獨自處、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寧等。它主要表現為病理性優勢情緒、情感引起的異常、情感不協調、情感退化及其它形式的情感障礙。

  3.意志障礙。主要表現為意志缺失、強迫行為、固執行為、排斥行為、運動阻礙等。意志障礙往往造成問題行為,為學習生活帶來困難,影響學生健康成長。

  4.人際交往障礙。人際交往障礙,一般根據發展程度分為障礙和封閉兩個層次。人際交往障礙的典型表現是在與人交往時過度緊張,面部表情和行為通過反饋更加強了緊張意識和恐懼感,形成惡性迴圈,給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

  5.人格障礙。人格阻礙舊稱病態人格,指因個體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而導致人格特徵顯著偏離正常,形成特殊的行為模式,在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上發生異常,並且影響了個體社交和職業***學業***功能,造成社會適應不良。

  ***三***青少年心理障礙的防治

  1.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課業負擔過重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十分不利,它會使學生喪失信心,降低學習興趣,也不利於學生的智力開發。學校應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給學生減輕過重負擔,提供獨立學習條件,教會學生學習方法,進而促進智力發展,使產生心理障礙的可能性減少到最小程度。

  2.加強管理。要了解學生生活的環境,對學生要嚴格要求,表揚與批評既要及時又要恰當,還要幫助學生適應學校教育的各種規範,並讓學生儘早地學會評價各種不良行為。

  3.加強情感教育。學生已形成的良好情緒情感狀態,是心理調節的一種巨大力量。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教育要儘可能地為此創造機會和條件。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交往可使人多知,友情可使人歡悅。學校教師要努力使學生集體形成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氛圍,要利用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師生榜樣作用,促進與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5.進行挫折教育。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生的航程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困難和阻力,挫折在所難免;要正確地對待挫折,冷靜地分析各種困難因素,善於靈活應變,及時而理智地實現目標與情緒的轉移,“吃一塹,長一智”。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壓力。

  6.正確認識自己。應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端正對自己的態度,尊重事實,正視現實,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和物質利益不斤斤計較,對學習、工作、事業孜孜以求,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

  二、培養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今天的中小學生將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的素質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明日世界的風貌。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人才素質全面發展的基石,是“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合作” 的基本要素,是人才成長、發展和成功的資本。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 因此,做好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係到學生成長,更重要的是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師要注意培養青少年的健康心理,使他們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反應適度、行為正常、人際關係和諧、個性健全、自我意識明確,能正確評價自己,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有自知之明,自尊、自信、自愛,堅持自我修養,勤奮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