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論文

  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對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社會的進步和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隊伍,已成為目前高校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高校教師中黨員比例已超過50%,他們的素質影響著高校教師的整體水平。瞭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為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國內學者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有不少研究,如郭秀蘭、哈麗娜等利用SCL-90在不同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總檢出率達30%左右,總體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全國常模,特別表現在人際關係敏感、軀體化、焦慮、強迫症狀等方面。黨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通過查閱資料,國內只有何樹德對103名小學黨員教師進行研究,發現小學黨員教師的軀體化、強迫症狀、焦慮、抑鬱、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於全國常模***P

  一、研究物件與方法

  ***一***研究物件

  紹興文理學院黨員教師286名,其中男性黨員163人,女性黨員123人;管理崗位黨員101人,教學一線黨員185人;年齡25-58歲,平均40.5±8.55歲。

  ***二***研究工具

  症狀自評量表***SCL-90***共90個專案,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共10個因子,能對被試最近一週的心理和軀體情況做出較準確評估。量表在心理界被廣泛使用,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前9個因子的分半信度為0.76~0.92之間,各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64~0.88之間,全量表為0.93。

  ***三***方法

  採用SCL-90對300名黨員教師問卷,有效回收286份,有效回收率為95.33%,資料用SPSS***15.0***統計軟體進行統計處理,並對結果進行分析、對比。

  二、調查結果

  由調查結果可知,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陽性檢出率為29.3%,在與全國常模比較中,軀體化、強迫症狀、抑鬱、焦慮、敵對等因子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不同性別黨員教師各因子分比較中,軀體化、強迫症狀、焦慮等因子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不同崗位黨員教師各因子分比較中,人際關係、焦慮等因子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三、研究討論

  本研究對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陽性檢出率為29.3%,與國內學者郭秀蘭、哈麗娜等對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陽性檢出率26.17%和30.87%接近,說明高校黨員與非黨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另外,王玉花對齊齊哈爾市1000名高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主要表現為人際關係敏感、偏執、強迫症狀、敵對、焦慮等。而筆者的調查結果主要表現為軀體化、強迫症狀、抑鬱、焦慮、敵對等因子分高於國內常模,表明高校教師包括黨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哈麗娜對寧夏10所高校1461名教師進行調查,發現男性教師軀體化、強迫、焦慮因子與女性教師比較存在差異,人際關係、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筆者的調查發現,女性黨員教師在軀體化、強迫症狀、焦慮因子分高於男性黨員教師,表明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在不同崗位黨員教師各因子分比較中,管理崗位的人際關係因子分高於教學崗位,而教學崗位的焦慮因子分高於管理崗位。這可能是受工作性質的影響,因為管理崗位的教師涉及方方面面的服務管理物件,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而一線教學崗位的教師由於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考核、職稱晉升等方面的壓力,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總之,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女性和教學崗位黨員教師,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關注。加強高校黨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健康講座,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黨員教師進行追蹤指導並及時轉介;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合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黨員教師抗壓能力。

  範文二:教師職業倦怠心理轉化路徑

  公共英語課上,學生由於自身英語知識準備的不足,課堂上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本應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卻顯得單調、乏味。在調查中,很多高職公共教師教師表示在講臺上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也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感嘆。再加上公共英語課給人感覺是基礎課,貌似簡單,跟其他專業課的老師相比,沒有自豪感。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英語教師情感方面的波動,而表現出情緒低落、煩躁,易怒;感到所從事的職業乏味、缺乏成功的體驗,有的教師甚至後悔當初的選擇。

  學校的管理評價系統不僅領導評老師,教學管理機構評老師,而且學生還要評教師。教師既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有風趣幽默的個性,才能得到學生的肯定。而作為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師,面對的學生英語知識準備不夠,學習興趣不高,相比其他課程而言,需要在課前作更充分的準備,花更多的時間補充生動有趣的授課材料,才能得到學生的親睞,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班級的學生,如一些英語基礎較好的班級,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較高,課堂氣氛活躍,較易得到來自教學管理部門與學生的較高的評價,但畢竟這樣的班級是少數。大多班級的學生整體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興趣缺失,課內外付出的精力並不少,但卻較難得到來自各方的好的評價,過多片面的甚至不公正的負面反饋深深刺傷教師們的自尊和熱情,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而教育教學效果的不確定性,使教師的很多隱性勞動無法量化顯示,個人成就感低,進而產生職業倦怠,失落、消極、苦悶。

  對個人發展前景擔憂所引發的迷惘心理。首先,隨著生源數量的日趨減少,高職院校的招生問題面臨著挑戰,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招生數量不夠,各系部為了使本專業教師達到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就會壓縮英語、政治等公共課這些非專業課的課時,如將原先一週四節課減為一週二節課,有的系部甚至停開英語課。公共英語教師面臨著課時不足、收入減少的生存的危機感,感覺前途無望,心理著急、憂虛而又無力解決,產生職業倦怠。其次,職稱問題是任何一個高職院校的教師要解決的重大問題,當下對職稱評定的體系越來越嚴格。職稱評定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有課題成果,在現行的體系中生存,面臨著極大的科研壓力。大多公共英語教師只有本科學歷,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科研能力的學習,完成科研成果的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學任務繁重,無暇顧及科研,因而職稱評聘也就一拖再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探索教學的熱情受到了限制,如果在工作中又得不到鼓勵和肯定,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倦怠心理。最後,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其整體環境對教師的心理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而高職院校的行政權力遠大於學術權力,有時人際關係比學術、專業能力更為重要。無形中一些有家庭背景或者有些交際策略的老師更易得到領導的親睞,有些學術能力強的老師由於天生的性格或者由於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去周旋與領導間的關係,再加上公共英語這門課程其專業性不強,體現能力的高低也沒有絕對的標準,致使大多教師感覺人情勝於能力,與領導關係的遠近勝於教學科研水平的高低,進而會產生鬱悶、低落的情緒,時間一長,必然會職業倦怠。

  公共英語教師存在著職業倦怠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基於上述倦怠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策略。

  ***一***教師應從自身做起,支撐起一片心靈藍天首先,作為任何一名大學教師,面對知識更新迅猛的時代,自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在工作中也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眼中博學多識的好老師。而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讀書學習不僅僅意味著知識的獲得,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發展的手段。同時在教學的同時,強化自已的科研意識,堅持撰寫教研論文,一方面使自已教學習得物化成理論成果,同時也可以為評職稱作好準備。其次,堅持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公共英語的教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要想真正將課上得生動有趣,課外還是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搜集與上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製作精美的教學課件,這樣更易激起學生的興趣,獲得好的教學效果,老師也更易產生職業成就感,進而心情愉悅,防止職業倦怠的產生。最後,學會管理好自已的心情。工作之外,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如聽聽音樂、看看電影,豐富自已的文化生活,還可以多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堅持身體鍛練。保持充沛的精力,增強應付不良心態的能力。工作之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保持強烈的求知慾與探索精神,將教書育人從職業發展成事業。當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時,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可以運用心理學的方法,運用積極的語言反覆暗示自己;同時也可以一些名人名言來激勵自已面對一切工作與生活中的困難;另外,多與同事,朋友交流、溝通、傾訴,學會積極利用社會支援系統來排解苦悶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與生活。

  ***二***學校要完善管理評價體制,以人為本第一,堅持以師為本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壓力來源。高職院校中,學校管理層應“用放大鏡看教師的優點,用顯微鏡看教師的缺點”,致力於充分挖掘教師的工作潛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按照“學習型學校”的要求,關注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管理者在平時的工作中應放下架子,與教師交朋友,尊重信任老師,而不是處處以領導自居,無論是行事還是語言都應顧及到教師的感受。同時,教學管理與薪酬分配製度等工作要淡化行政權力至上的工作,給予教師充分的話語權。第二,完善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制高校對教師考核評價的公正性、客觀性、可操作性上尚有諸多不盡如人意處。這也是教師易產生心理失衡的原因。特別是高職院校,有時就是僅憑督學隨機聽的一堂課的成敗或者學生資訊的反饋來決定一個老師工作的成績,難免有所偏頗。而對於公共英語教師而言,要是所任教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教學效果相對來說肯定要差些,因此會產生不公平的心理。因此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不僅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需要。

  ***三***完善社會支援系統,使教師確立自尊與自信社會支援系統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對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處於社會支援系統中的個體能自由進行各種交流,通過交流和溝通使個體確定自尊和自信,感受到愛與被愛,確定自我價值找到歸屬感。首先,社會要為高職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社會應該加大改革力度,為其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促進教師之間、教師與其他職業工作者的交際,幫助教師獲得社會歸屬感和滿足感。其次,要改善高職教師的福利待遇。與其他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教師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和教科研資金等都相形見絀。要著力於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當然,教師不能以追求物質享受作為工作動力的源泉。但在當前社會,必備的物質基礎是現代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安居樂業之根本。收入的高低能極大地影響工作情緒與工作熱情。加大對高職教師物質投入力度,是在經濟上對他們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有利於提高高職教師的社會地位,從而引起公眾關注高職教師的工作,認可他們的勞動成果,也更能調動他們投身教育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