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教育論文

  無論是社會、學校、學生還是班主任自身都意識到班主任心理成長不僅是時代要求,更是個人需求。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 班主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通過近兩年的班主任工作,個人認為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班主任和學生的聯絡十分密切,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班主任不僅應該瞭解學生的行為特徵,還應該瞭解其心理需求和發展趨勢,與任課教師相比,班主任的輔導具有針對性較強的特徵,容易和學生的內心世界建立聯絡,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歡,班主任通過和學生的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在適當的時機提出自身的建議和意見,避免在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誤會,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最終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贏。

  第二,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絡密切,在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家長進行配合,瞭解學生的家庭環境,通過電話和網路等方式,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同時,家長應該尊重班主任的工作,和班主任探討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方式,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第三,班主任可以和任課教師及時協調,瞭解學生在學習各個學科時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班主任在不同的學期階段向任課教師介紹班級情況,任課老師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及時向班主任反饋,便於班主任掌握情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班主任能夠通過自身的工作,提高班級學生之間的凝聚水平,使用群體的約束作用,培養心理環境,通過班級活動,對學生的行為、意志、情感和認知產生影響,一個班級作為集體,應該對學生進行制約,提高學生認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工作水平和學習水平,避免對人才的成長造成阻礙,提高課堂效率。

  2 班主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筆者在工作中曾遇到這樣一些案例:學生A初入學時和寢室裡面的人關係較好,可軍訓完了一切都變了,該學生覺得身邊人開始排擠他,覺得很孤獨。這種情況在當代大學生的日常心理活動中很有代表性。站在班主任的角度上,在這種心理輔導上的對策,就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告訴他:首先我們都要學會理性的思考,這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身邊同學出了問題?要是自己的錯那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為什麼不能融入這個集體?很多時候都是不能很好和周圍的人進行溝通,在生活裡想要寢室的人搞好關係,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你進寢室後,可以給大家一個微笑並逐個招呼,以表示禮貌。可以主動的打掃寢室衛生,在徵得對方的同意後幫同寢室的室友收拾書本衣物等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時最好謙虛幽默,注意分寸。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朋友的。告誡學生待人一定要真誠,否則的話別人就會離你越來越遠。

  學生B:為什麼別人競選社團都能成功,而我就失敗了呢?我的能力也並不比那些人差多少啊!那麼這類學生就屬於在學習工作中遇到挫敗感,首先我們要鼓勵、肯定他的進取心和競選各種崗位所做的努力,在這個基礎上以師長的身份告訴他在社交方面,付出和收穫往往成正比的。落選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某方面能力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並結合實際幫他分析具體是哪一個方面。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以一種輕鬆的態度去面對。這場你失敗了,下場不一定也是失敗。要“敢於面對挫折的現在和憧憬美好的未來”,因為未來在手中,那就是信心,勇氣。未來能面對,暫時的失利也能面對。

  根據這些實際工作中的諸多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作為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遵守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首先,學生的主體地位原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學生能夠自助,即培養學生自我指導和理解的水平,能夠獨立面對學生、工作、生活中的困難。

  第二,理解和尊重學生的原則。班主任在實施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尊嚴和人格,承認學生權利,使班主任使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瞭解學生的感受和思考,學生在感受到班主任重視之後,能夠加深兩者的交流水平。

  第三,保密原則。指的是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為學生保密,不公開、外洩談話內容和學生資訊等,使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水平加深,保證學生的隱私和名譽。第四,交友原則。班主任應該使用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避免在學生心中產生過於威嚴的形象,使學生能夠在平等地位上和班主任交流,敞開自己的心扉。班

  3 結語

  總之,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班主任應該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完成傳統對班級管理的工作後,應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對學生的愛護、幫助、指導、教育和管理,實現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的密切接觸,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使學生樹立完善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學生採用正面教育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衡量。

  範文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1對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社會發展腳步加快

  而中學生心理髮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造成心理髮展的迷茫。中學生面對發展如此之快的社會,常常感到迷茫,養成了享樂主義的心理,部分學生迷戀新事物,而忘記了作為學生該以學習為主的任務。還有部分學生因為過分沉湎於網路遊戲,而失去了健康的身體和最佳的學習時光。

  1.2、家庭不幸福,父母離異

  是當今中學生面臨的新的心理問題。近年來,離婚率持續增長,尤其是中學階段失去父愛和母愛的孩子越來越多,父愛母愛的缺失,造成這類孩子更加的自私,思想走極端,甚至仇視正常健康的社會現象,有的因為父愛母愛的缺失,而失去了作為一個孩子該有的純真的一面,變得非常的木訥。

  1.3、中學生自我成長過程出現的心理問題

  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出現行為盲目,思想低俗,不知所措的情況。中學生的成長正處於青春期的發育期,面對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尤其對異性心理的變化上,處於懵懂和好奇的階段,如果教師在心理上不給予適當教育和引導,在加上網路媒體等不健康內容的傳播,使學生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不斷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意義重大。

  2.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2.1.班主任教師要加強對本班級同學的瞭解

  只有在班主任教師充分了解班級同學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我們作為班主任教師,在平時要與學生多溝通,多觀察,掌握每一位同學的思想動態。尤其是對於特殊家庭下成長的孩子,要多給予關心。其次,班主任教師要多展開一些心理活動課程,學會去聆聽同學的心聲,能夠進行換位思考,善於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問題,成為班級同學的良師益友,這也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2.2.班主任要善於利用榜樣作用以及自身人格魅力的展現

  班主任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我們作為班主任教師要為這個職業而改變,用自己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在這種積極、樂觀的環境下改變自己內心世界存在的陰影,使學生積極向上的追求生活、學習中的真、善、美。其次,班主任要懂得利用自身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要努力做到“以人格孕育人格,以心靈塑造心靈”,唯有如此,班主任的榜樣作用與人格魅力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隱性作用才能完全顯現。

  2.3.班主任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走出因家庭壓力、社會壓力所帶來的迷茫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自身現狀有一個正確的評價,能夠及時認清自己,不迷茫,促進自身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2.4.發揮教學團隊優勢

  形成合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目前中小學課程中,學科類課程不論是在科目,還是在學時方面,都明顯地超過活動類課程。因此,就理論而言,學科類課程都可以發揮其巨大的育人功能。鑑於此,班主任不能孤軍奮戰,要聯合各任課老師,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巨大育人功能,適時召開班級任課教師會議,並針對班級的具體情況,制定明確的輔導計劃,提出具體的輔導物件,使各科任課教師都能根據學科實際進行鍼對性輔導。只有各科任課教師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同時,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柬、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結語: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班主任教師作為班級同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