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淺談論文

  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排除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需要對心理障礙的各種具體表現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

  摘 要:數學學習心理障礙是指影響、制約、阻礙學生積極主動和持久有效地學習數學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排除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需要對心理障礙的各種具體表現進行由表及裡的分析,從生理、心理和教與學的過程等方面採取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 心理障礙 成因 對策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邏輯性和抽象性。它和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成為一對矛盾。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困難,造成學習上的種種心理障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知識不能靠教師灌輸。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辦法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習目的,培養意志和毅力,激發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所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心理障礙,使他們樂意、自信、頑強地對待學習數學,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經常出現的有以下幾種,現就其成因和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心理障礙,談談個人的認識和體會。

  一、克服學習上的依賴心理

  長期以來,傳統的注入式教學使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在學習上習慣於被動地讓教師把數學知識嚼爛了餵給他們。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懶於主動思考探索,動不動就要求教師給他們講解,甚至希望連答案也告訴他們,形成了思維惰性,更加阻礙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惡性迴圈使這類學生數學成績每況愈下。

  克服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習慣。不論採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都要注意給學生留有思維的餘地,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知識是怎樣產生的,知識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絡,有哪些規律。例如教學“倒數”這一知識,由教師直接講述學生也會掌握,但學生不是主動參加探索,沒有開展積極思維,沒有從中學到觀察的學習方法,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也因此逐步形成。如果通過兩組乘法算式先讓學生求積,再比較兩組算式的積有什麼特點,發現有一組算式兩數相乘的積都是1的,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自己明瞭這樣的兩個數叫做什麼關係。接著引導學生比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啟發他們發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這樣教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被調動起來,他們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計算、觀察、比較、分析、閱讀,獲得了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方法,樹立了學習自信心,避免了依賴心理的產生。

  二、克服學習上的厭煩心理

  數學本身是枯燥無味的,在沒有品出學習數學的樂趣,而且對數學在生活、生產和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性尚不十分明確,加上在學習中碰到一些困難的情況下,學生學習數學的厭煩心理開始產生,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又促使厭煩情緒加重,惡性迴圈就這樣形成了。克服學習數學的厭煩心理,除了講明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外,還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直接因素。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定向性和動力作用,促使學生更加堅定學習目標並驅動自己不斷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而獲得學習上的進步,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學習上的良性迴圈由此形成。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方法很多,但要得法。數學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具演示和實驗、學生學具的操作,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化難為易,使學生容易理解掌握,消除厭煩心理,而且直觀形象。把數學知識技能融入遊戲形式中,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會取得既培養興趣又掌握數學知識技能的雙重效果。

  三、克服學習上的焦慮心理

  當主觀願望和客觀事實發生矛盾,從而產生心理衝突,若長期得不到調整平衡,就會形成焦慮心理。學習上有焦慮心理的學生,其具體原因有所不同,如何幫助他們克服焦慮心理,就要因人而異。

  有的學生比較重視學習,自尊心也比較強,但由於基礎較差,一旦跟不上,覺得沒面子,心裡著急,產生焦慮心理。對這類學生應該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現有的基礎,明白數學知識系統性強,環環緊扣,應補好缺漏,才能逐步提高,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堅持耐心,逐步進步。同時具體幫助他們補救缺漏,採用“低起點、小步子、多基訓、快反饋”的策略,注意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

  有些學生基礎較好,又爭強好勝,一旦學習成績落在人後,就急於趕上,卻欲速則不達,一段時間就逐漸形成焦慮心理。對這類學生,既要肯定他們積極進取的優點,又要幫助他們端正學習動機,教育他們和在同學建立友誼的基礎上互助互進的關係,既要為自己的進步高興,又要為同學的進步高興。同時具體幫助他們分析一時沒有明顯進步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四、克服學習上的恐懼心理

  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的形成有兩個原因,一是來自外界***教師或家長***的壓力,二是對數學某方面知識感到特別難學,前者是主要的,影響最大。教師或家長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當學生一旦未能達到,又會對他們採取高壓手段,使學生精神負擔沉重,不僅不能使數學成績提高,反而造成他們恐懼數學,一到上數學課就心神不安,一見數學作業或試題就害怕。如果不及時解除學生的精神壓力,後果堪憂。正確的態度是從實際出發來要求學生,要以鼓勵和具體幫助來引導他們,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緩解解其精神壓力。

  有的學生對數學的某方面知識特別畏懼,有的畏懼應用題,有的畏懼多位數除法,等等。當這種區域性畏懼心理形成後,一碰到他所畏懼的那一方面知識的問題,儘管很簡單,但由於畏懼在前,主觀能動性難以發揮,自然是雖易猶難。要消除學生這種對區域性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有效的方法是加強專項訓練,先用較容易的練習來使學生樹立信心,再逐步推進,把學生逐步帶進知識領域裡,引導他們逐步摸索知識之門徑,慢慢的,他們的恐懼心理就會逐漸消除。

  數學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方面,小學生學好數學不可忽視,而要使小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良好心理,就應積極認真地幫助他們克服學習數學的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王清媚.小學生學習數學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2.

  [2]陳卉.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教育研究與評論,2010.1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