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論文範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的日益複雜化,小學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很多調查和小學生的自我報告表明,小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社交退縮、學習不良、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中小學生考試焦慮及其心理輔導》

  【摘要】考試焦慮是困擾中小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過度的考試焦慮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考試水平,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文獻資料等方法,分析了考試焦慮的成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生;考試焦慮;心理輔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66-02

  考試焦慮是一種相當複雜的心理現象,它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以擔憂為基本特徵的心理狀態。它是學生中普遍而突出的現象。適度的焦慮,能活躍思維,提高考試效果;表現過度的焦慮,則會干擾和分散注意力,容易造成思維短路,學生不能正常發揮,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考試質量。

  筆者通過對本校七年級不同班級的40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發現40位同學中,18位同學考試前會很緊張,佔調查的45%,22位同學有一點緊張,佔55%,對考試充滿信心的同學則沒有。這可能與本校地處於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比較多,學生學習相對較困難,缺乏自信心有關。

  一、考試焦慮的症狀

  面臨考試,考生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生理症狀:肚子疼、心跳加速、食慾不振、睡不著覺、胸悶、尿頻、尿急、多汗等。

  行為表現:坐立不安、手腳顫抖、手足無措等。

  情緒反應:提心吊膽、煩躁不安等。

  二、考試焦慮的原因

  本次調查中考試焦慮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一***擔心考得不好,害怕出現不好的後果***例如排名靠後、影響升學***,這類學生有17人,佔調查人數的43%。

  ***二***擔心考不好被父母責罵,這類學生有13人,佔32%。

  ***三***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因此對考試感到緊張,這類學生有24人,佔60%。

  ***四***其它原因。

  可以看到,第一類考生對考試有責任心和自律性,第二類考生為父母而學,第三類則是臨時抱佛腳。

  三、影響考試焦慮的因素

  ***一***主觀因素

  1.自我期望過高。內在因素是引起考生考試焦慮的決定性因素,一些考生對自己的能力、知識水平缺乏全面的認識,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感覺自己力不從心時,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就出現了。

  2.知識準備和應試技能不足。有的學生平時得過且過,學過的東西不復習,更別說吃透,考前粗略地看一看,很多學過的知識半懂不懂,考試時往往手忙腳亂、顧此失彼。

  3.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考試成績總也不好。“英語太難了,單詞我今天背,明天忘。”“我很笨,都聽不懂。”這些都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這些學生自我評價明顯低於自己的實際水平,不敢追求本身能夠實現的學習和生活目標。

  ***二***客觀因素

  1.各方面的壓力。來自父母、老師、同學的壓力,是影響學生考試焦慮的主要因素。有些父母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設計孩子的未來,在學習上不斷地給孩子施壓。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有56%的小學生家長、59.9%的初中生家長和58.8%的高中生家長認為:“上學對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考試是檢驗他們成績的手段。”而同一班級的學生,由於彼此之間存在著競爭,尤其是成績好的同學競爭更是激烈,彼此間有一種對抗心理,產生無形的心理壓力。

  2.學習方法不科學,沒有有效的複習計劃。調查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做好複習,沒有合理科學地分配好學習時間,不講究學習效率。這類學生學習很努力,成績卻不理想,對未知的考試結果過分擔心和關注,心理總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狀態中。

  3.缺乏良好的情緒和意志質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困難面前表現大膽、無畏、果斷、堅強――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精神狀態。”有的學生卻知難而退,在考前及考試過程中情緒波動大,一點小事也能引起他們內心巨大震撼,情緒難以控制。如遇到不如意的事,輕則哭、鬧、喊、失眠,重則出走,甚至出現自殺的意向。這種脆弱的心理,使他們在困難前束手無策,產生不安和焦慮。

  四、考試焦慮的心理疏導

  1.家長應淡化自己和孩子的分數意識。應當確信,關注孩子的學習與學習方法,比關注考試更重要。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活動的時間,讓他們的心寧靜下來,聽聽音樂,看看風景,整理一下雜亂的思維,讓身心得到靜養,讓學生從健康和積極的方面看待考試。如果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不妨參加一些喜歡的運動,跑跑步、打打球,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緊張心理得到不同程度的放鬆。

  2.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師不在公共場合公佈考試成績,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決定是否公開自己的分數,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對學生多做肯定性評價,多說一些鼓勵性語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說:“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中小學生不具備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別人說他能幹,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於動手去做;別人說他傻,他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失去了動手做的信心。

  3.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負擔。必要時在考試前做學生的考前心理輔導工作。端正學生的考試動機,多和學生有效溝通,讓學生理解考試只是暴露自己問題的一個方式,讓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自己的不足,以良好的心態對待考試,使考生學習水平得到正常發揮。

  4.確立合理的期望值。學生要對自己的實力有清醒的認識:自己有哪些弱勢科目?應該如何分配學習時間?還有多大的提升空間?學生對此心中有數,才能定出一個合理的期望值。期望過高,結果肯定會大失所望;期望過低,估計不足,也考不出正常水平。

  5.幫助學生培養健康心態和抗挫折的能力。讓學生明白挫折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並不是針對他一個人的,以微笑的態度對待生活,感受生活的溫暖和愉快。面對挫折,能做到不灰心,不退縮,就能不斷地取得進步。

  6.求助。如果出現嚴重的焦慮,就要去求助於心理醫生、家人和教師,家人和教師要給予的是理解和寬容,而不是嘲笑,幫助他們走出焦慮的陰影。

  總之,焦慮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和生活,要有意識地疏導和解決它,而不是迴避。積極去應對,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

  參考文獻:

  [1]《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當代青少年心理問題反思與響應對策》2007年張向葵

  [2]《中國學校衛生》2004年04期秦安蘭

  [3]《華中師範大學》2008年杜朝華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