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文化戶的管理問題論文

  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和重要實現條件。但我國的農村文化管理目前面臨著諸多困難與問題,它相對滯後於農村經濟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函需加強。本文就我國新農村文化管理問題作一探討,並提出了相應對策。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農村文化戶的管理問題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農村文化戶的管理問題全文如下:

  摘 要: 農村文化戶作為一種新興農村文化產業,在大力倡導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現代經濟社會,倍受文化事業領導者的青睞。許久以來,由於它從很大程度上填補了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的空白,大家的重心基本都放在了支援鼓勵和扶助方面,農村文化戶是新芽、稚嫩和零散,所以管理上比較放鬆,少管甚至是不管。當然,對於一個尚未成熟、還沒有形成規模的群眾文化活動,我們要做的更多是扶持和鼓勵。即便有一點小的偏差,也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當它發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一定規模後我們群眾文化管理者就應該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其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關鍵詞:農村文化戶 微觀搞活 巨集觀控制 積極引導

  據2006年初統計,全曲靖市的農村文化戶共有1200多戶,各縣市也出臺過一定的管理辦法,但這些管理辦法大多數是獎勵政策,扶持、鼓勵措施,市文化局關於農村文化戶的管理規定也只有市委宣傳部印發的一個《關於印發〈曲靖市農村文化戶***文化聯合體***獎勵暫行辦法〉的通知》,其中涉及管理的也只是對於獎勵者要求演唱內容必須健康向上,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等,但對不符合獎勵條件,不演唱健康內容者該如何處置卻沒有相關規定,給人一副“好孩子給糖吃,壞孩子不批評不教育”的感覺,針對此情況,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對農村文化戶的管理應本著巨集觀控制,微觀搞活的總體指導原則來進行組織引導

  多年來,我國群眾文化管理體制比較僵化,突出的表現是微觀和巨集觀不加區分,基本情況是微觀巨集觀一起管,微觀巨集觀一起放,忽緊忽鬆,忽高忽低,這就難免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現象。

  改革開放多年來,雖然這種“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毛病已經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和克服,但區域性管理上仍不免出現“要管一起管,要放一起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不堪局面。

  筆者認為,農村文化戶的管理應該本著巨集觀管理,微觀搞活的原則來進行組織引導。

  微觀搞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通過組織演唱活動來反映生產生活中的樂趣,或者圍繞當地政府中心工作、國家的大政方針等來生產符合社會需要的精神文化食糧、來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另一種所謂的“搞活”是把庸俗低階甚至充滿毒素的東西拋向社會,滿足少數人的低階趣味。這種形式的所謂“搞活”就是打著農村文化戶的牌子,表演低階趣味甚至下流的節目,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牟取暴利。我們對農村文化戶的微觀搞活管理應該在巨集觀控制的前提下本著有益群眾身心健康,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進行。

  任何一種文化活動,都必須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獲得社會的承認,無論是為了宣傳教育,還是寓教於樂,或自教自娛,都應當是健康有益,至少是無害的。毋容置疑,大多數農村文化戶的表演都是健康有益的,雖然不良現象只是偶見端倪,我們不必視為猛虎,但也不能等閒視之,對有害的東西我們要絕對禁止,要通過組織、指導、輔導等一系列工作儘量把農村文化戶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健康有益。總而言之,對農村文化戶的管理就是“照管”,也就是引導、疏導、照看和管理。

  二、對農村文化戶的管理是積極的引導,適度的控制

  農村文化戶活動是當前農村群眾的主體文化活動,由於參加活動的多是文藝活動骨幹、積極分子、愛好者,這就必然產生強烈的競爭,這種競爭實際上也是一種競技,也就是技巧、技術、技藝的相互競賽。“競技意識”是一種積極的思想意識,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很好地利用這種“競技意識”,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來表明對文化戶活動的重視,正確引導他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僅使參加活動人員的“競技意識”保持最佳狀態,而且使廣大群眾在這些有意義的文化活動中增強自身的競技意識,並使其表現到勞動、生產和生活中,進而產生生動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農村文化專業戶,由於所處的地位,文化程度和利益認識上的侷限性,在組織活動時難免產生某種不恰當之處,這就需要從巨集觀要求上提高思想認識來進行控制和調節,以使微觀搞活置於巨集觀控制之下。

  巨集觀控制不能搞“急剎車”、“一刀切”,要樹立群眾文化的全域性觀念,該控制的必須控制,該搞活的要千方百計搞活,從全域性著眼,從區域性入手,從長遠著眼,從當前入手。微觀搞活必須體現出巨集觀控制的原則,要以巨集觀控制為保證和前提。強調的控制是一種積極的控制,決不是消極的限制、管制、強制,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群眾文化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三、對農村文化戶的管理不是管制,是用領導、引導、疏導的方法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群眾文化的領導主要是行政領導,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有不少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行政領導兼有政治領導和業務領導,其結果是過多地干預群眾文化業務部門、單位的具體事務,有時難免出現瞎指揮的現象。但這並不表示不需要行政部門的領導,雖然過多的干預會妨礙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但是文化產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摸索階段,我們每走一步都要積極穩妥。

  農村文化戶在我市是最近兩年才新出現的農村文化產業,我們不要過多地干預、管制,但絕不能只求一時之利,只顧一時的熱鬧繁榮而忽略管理和引導。如果聽之任之,必然會導致文化戶的發展偏離既行的軌道,不僅成不了農村群眾的精神食糧,反而會因為不健康的演唱內容和不正當的牟利方式成為農村群眾的精神禍害。

  近段時間以來,某些地方出現了一些江湖演出隊打著農村文化戶的旗幟,趁機逃脫辦證交費節目審查等手續,演出一些有傷風化,不合時宜的節目。也有些地地道道的農村文化戶由於掙錢心切,表演一些不合時宜,有礙精神健康的節目,這些不良現象,既損害了藝術的尊嚴,也降低了演藝人員的人格。長此以往,對我們文藝事業的發展是極端不利的。我們不能讓農村文化戶幻化成有錢人尋找“樂子”的奴隸。

  總之,巨集觀上管住管好,微觀上放開搞活,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同時也是我們群眾文化管理的方向。所謂巨集觀上管住管好,就是要把社會效益作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和最高準則,也就是說要有利於人民的身心健康,有利於社會主義兩個文明的建設。所謂微觀開放搞活就是在巨集觀管理的指導下,把“管”和“放”,把“控制”和“搞活”有效調節,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參考文獻:

  [1]翁錦乾.淺談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文化中心戶培育[J].大眾文藝:理論, 2008, 第5期***05***:83-83.

  [2]王尚昆,邊立民.淺談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探索[J].消費導刊, 2009, ***2***: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