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大專論文範文

  我國各個企業在發展當中都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才。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某些產業的興起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計算機大專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網路安全中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研究

  [摘要]資訊管理一向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維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計算機網路的防禦能力,增強資訊管理措施應成為現階段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人員所關注並致力於解決的一個問題。這不僅在於發揮計算機網路的有利作用,更在於保障國家、企業和個人的資訊保安。本文圍繞網路安全中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網路安全;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防禦能力

  0引言

  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網路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人們除了應關注計算機網路給自身生活和工作帶來有利影響的同時,也應注意到網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這主要是因為病毒擴散、黑客攻擊和網路犯罪早已屢見不鮮,這些違法事件輕則會影響計算機自身的使用效能,重則將會對人們的生活、環境、經濟及社會安全造成重大甚至是災難性的影響。可見,應用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來維護網路安全,提高計算機網路執行的可靠性對確保整個國家、社會和企業的穩定發展,保障人們的經濟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1網路安全現狀

  據第36次全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到48.8%,網民總數已達到6.68億人。就當前的資料看來,網路已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放眼於當前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現狀,雖然有許多技術***如資料加密技術、防火牆技術和智慧卡技術等***來確保網路安全和資訊保安,但仍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如系統漏洞、木馬病毒、黑客攻擊等***,不僅會對計算機網路自身功能的充分發揮產生不良影響,增加資訊洩露和丟失的風險,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

  2網路安全中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的應用

  2.1安全風險評估

  通常情況下,計算機網路安全評估包括識別網路安全事故危害和網路安全風險的管理及危害,即對計算機資訊的產生、儲存和傳輸等過程中的完整性、機密性和可用性遭到破壞的可能性和由此產生的後果進行評估,這是一個組織確定資訊保安需求的過程。在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中,可及時發現現存的和潛在的安全風險,並能有效預防風險所帶來的危害,針對此採取網路安全措施進行優化,不斷提高網路安全防禦能力,為計算機網路的穩定、安全執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2.2構建安全管理模型

  為提高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的有效性,在應用該技術來維護網路安全時,應做好充足的規劃和設計工作,構建安全管理模型。首先是網路資訊環境目標的構建,在建模前,除了要總結之前的管理經驗外,還應根據未來的目標來為網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以此來制定出長遠發展戰略。其次是安全管理模型的目的的確定,即指導實際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利用模型對資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次是檢查模型建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可借鑑大量的安全管理資料使管理模型本身具備高效和高質這兩種特徵。現下最為常用的一種安全管理模型為混合網路管理模型,它在靈活性、可擴充套件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最後是管理模型的後續執行和維護,相關技術人員應不斷對構建好的管理模型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管理模型後續執行的時效性,以最大程度將管理模型對網路安全的控制性能發揮出來。

  2.3強化系統安全防護

  系統安全防護是網路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予以重視。在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應用過程中,除了可建立一個安全防護系統,定期檢測系統中的漏洞,及時發現和修補漏洞,避免其侵入系統外,還可設定防火牆和賬戶密碼,前者具有非常強的抗攻擊免疫力,將區域網和網際網路相互隔離,即在網路連線之間建立一個安全控制點,通過允許、拒絕或重新定向經過防火牆的資料流,實現對進、出內部網路的服務和訪問的審計和控制。後者可限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即根據不同的賬戶賦予其不同的許可權,這樣的方法能強化安全防護水平,尤其是在減少違法使用者對機密資訊的獲取這一塊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此外,還可應用數字簽名技術來防止冒充、抵賴、偽造和篡改等問題的發生,該技術不僅可對使用者身份進行驗證與鑑別,也可對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驗證和鑑別。

  2.4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為推動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的發展,保障網路執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完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勢在必行。一方面,應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除了可招聘高素質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人才外,還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以擴充現有的網路安全維護人才隊伍。同時,要加大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以提高整體人才隊伍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網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撐。另一方面,應制定網路硬體和軟體檢查制度,成立專門的安全管理小組來負責,不僅要對硬體和軟體進行定期檢查,還要及時更新一些無法滿足網路安全執行需求的軟硬體,從源頭上來提高軟硬體的安全效能,建立一種良好的網路環境來提高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的應用成效。

  3結語

  必須要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強化計算機資訊管理技術,對影響網路安全的負面因素進行及時鎖定,以幫助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人員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維護措施,將網路執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升至最高。

  二:計算機應用專業嵌入式技術教學改革

  摘要: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嵌入式技術為各行業網路化和智慧化資訊控制和處理髮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給社會提供更多優秀和專業的嵌入式技術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應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本文主要研究教學改革的具體計劃,以及提出建設專業教學實訓平臺的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教學改革;嵌入式技術;計算機應用專業;高職

  前言

  嵌入式技術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網路化和智慧化資訊處理的重要平臺,在軍事、航空航天、資訊通訊、工業控制、手持式裝置等領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在高職院校設定關於嵌入式技術的相關課程,對培養該技術的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1.嵌入式技術的教學計劃

  ***1***概述

  嵌入式技術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性、理論性,在其硬體的發展歷程中主要是從8位微控制器到32位微處理器ARM,軟體發展歷程主要是從沒有作業系統到有作業系統,同時該技術具有較高的難度,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高職學生很難高效的掌握相關技術知識。因此在教學技術設計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活動。關於嵌入式技術硬體方面的教學應制定微控制器原理和應用等課程,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嵌入式技術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關於嵌入式技術軟體方面的教學應當設計作業系統原理等課程,使學生可以更加紮實的掌握該技術的運用[1]。

  ***2***建立課程體系

  在掌握嵌入式技術的基礎課程之後才能學習深層次的嵌入式系統開發課程,建立適合嵌入式技術教學的課程體系,如在學習嵌入式作業系統原理、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資料結構、C語言程式設計、組合語言程式設計等軟體基礎課程和微控制器原理及開發、數位電子技術、類比電子技術等硬體基礎課程之後,學習基於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的系統開發課程[2]。

  2.建設專業教學實訓環境

  ***1***教學平臺的構建

  教學平臺的處理核心應採用Intel高效能的PXA270處理器,還應當選用原始碼開放的Linux作業系統作為平臺的作業系統,教學平臺的硬體模式應設計為功能板與核心板相結合,功能板應包括各種外圍介面和器件,如儲存卡介面、音訊和視訊介面、攝像頭介面、USB介面、RS232介面等外圍介面;核心板應具備全部最小系統執行所需的硬體,如電源控制模組、CLPD、SDRAM、Flash、CPU等硬體,保證在接入5V電源的情況下可以單獨通電作業,同時為了完成除錯工作和程式的下載等還需要設定乙太網介面、串列埠、JTAG介面。通過有機結合功能板與核心板,從而構造完整的應用系統,同時該系統還應當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較低的功能消耗、較小的體積等優點。在平臺軟體環境的設計方面有時不能夠直接通過硬體平臺來設計,這時就需要採用其他的方法,如將編譯和編輯目標板的Linux檔案系統、核心、載入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工具安裝到宿主機上,安裝之後通過將需要的軟體下載到目標板上進而執行該軟體系統。通常將這種開發方式稱為交叉開發,交叉開發的模型為由宿主機生成目標核心映像檔案系統通過各種連線方式下載到目標機上形成核心映像。而實現Linux作業系統在開發板平臺上的執行主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保留Linux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配置,通過壓縮和裁剪的方式將不重要的功能模組去掉,從而在保證其所需功能能夠實現的基礎上為嵌入式系統節約更多的儲存空間。二是將Linux核心所需的硬體進行鍼對性的移植,對部分和硬體直接接觸的程式碼進行修改,例如Bootloader,保證平臺上的軟體可以在開發板上正常執行[3]。

  ***2***教學內容的設計

  嵌入式教學的實訓內容設計應採用具有CSM通訊模組、觸控式螢幕、音訊、USB攝像頭、通用的網路功能、IO功能等功能的PXA270實驗平臺。利用這些功能模組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使學生對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功能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嵌入式技術的積極性。具體的教學內容可設計為在學習Linux作業系統移植和嵌入式交叉環境架構方面設計檔案系統製作實訓、核心編譯移植實訓、Boot-Loader編譯移植實訓、Makefile編寫使用實訓、常用命令以及工具實訓等課時訓練;在學習驅動程式設計時可設計關於USB驅動配置實訓、IO口驅動實訓、驅動程式結構實訓等內容的教學任務;在學習基於QT程式設計應用開發和QT移植時,可以設計Web-server的移植和網路通訊實訓、USB攝像頭實訓、串列埠通訊實訓、QT移植實訓等教學內容;在最後嵌入式綜合專案實訓的時候可設定基於Webser-vice的數字糧倉監控系統、嵌入式Linux系統開發流程和一般設計教學內容等。根據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教學實訓的方式,有機的結合教學實踐與理論知識,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嵌入式技術的實際開發能力[4]。

  3.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嵌入式技術教學改革的研究,從中可以瞭解到根據嵌入式技術制定相應的教學實訓計劃和教學內容,以此來將複雜和難度較大的嵌入式技術以更加簡單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加堅實的嵌入式技術知識,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加專業、優秀的嵌入式技術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鄒霞玲.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6:9571-9572.

  [2]沈瑛,朱衛華,鄒國平.高職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185-186.

  [3]史樑,董麗莎.高職院校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專業教學改革模式探索與研究———以《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為例[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2:100-102.

  [4]李娜.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網頁設計課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2:146-147.


計算機大專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