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計算機教學的有關論文

  下計算機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對計算機的具體操作,而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搜尋、獲取資訊,並利用所獲取的資訊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計算機教學》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越來越依賴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工作方式,繁瑣的手工操作,將被快捷、準確、高效的計算機所取代。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急需學校儘快改革教學模式和課程設定,大力開展計算機教學,努力培養提高學生操作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一、當今社會計算機的應用狀況

  一是在近年來,計算機發展速度較快,計算機使用已普及到每一個家庭,CPU處理速度已越來越快,硬碟的容量也越來越大,各類專業軟體的功能日益強大。

  二是軟體的應用及網路化。在實際工作中計算機專業軟體豐富且功能強大,能夠滿足各種使用者的需求。網路經濟時代,正在改變著我們的學習和工作習慣,提高了工作效率,推進了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

  三是計算機輔助裝置的使用。在實際工作中計算機外部裝置如印表機、掃描器、攝像儀、調變解調器、數碼相機、工程影印裝置等的應用很普及,這些都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推動著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和創造性的發揮,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為教學而教學。計算機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教會學生對計算機的具體操作,而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如何利用計算機搜尋、獲取資訊,並利用所獲取的資訊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眼前的實際情況是教師是為教學而教學,為考試而教學。上課時教師講解的不是如何利用計算機去獲取資訊,在生活中如何利用計算機去多快好省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是去跟學生強調哪些是重點,哪些必須記住,哪些是近年來考試的重點。如此教學的結果,就是誤導學生背記一些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際操作技能。

  ***二***教師缺乏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事物,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很膚淺、很不繫統。它在教學中的應用還是剛剛起步,許多老師使用計算機的意識不強,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要熟悉計算機的硬、軟體,探索計算機應用於課堂教學的特點,做到合理利用,需要額外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會使一些教師知難而退,從而影響了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計算機輔導教學的優勢大打折扣。

  ***三***學生過分依賴計算機。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首先要明確的是“輔助”,而不是“代替”。學生普遍喜愛計算機這種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直觀的資訊表達方式。如果盲目地、不加分析地使用計算機教學完全代替其他教學手段,會使學生過分依賴計算機學習,使學生在實驗、實踐性教學環節中所受的思維、操作、分析、觀察能力的鍛鍊以及意志、毅力等品質的形成受到影響。且使學生易於沉迷在計算機的娛樂中,而影響正常學習。

  ***四***學生的情況把握不準。當今社會有些地方計算機已比較普遍,而有些地方還難以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域的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與熱情也不同,而教師講課時對所有的學生卻一樣看待,還是從基礎的計算機發展史、二進位制轉換、鍵盤結構等講起,這就難免使基礎好、好奇心強的學生覺得教師講的內容味同嚼蠟,缺乏新意,慢慢地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消失殆盡。這樣,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慾,還造成了學生對計算機課從一開始就認為教師教學水平低,所學知識陳舊的偏見。

  三、實現計算機教學的對策

  計算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資訊意識和創新意識,並培養學生對資訊的收集、處理、應用和傳輸的能力,在開發智力、授人以漁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兩個素質”教育。計算機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它具有新生性、工具性、技術性、應用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是我們教師在選擇、應用和創新教學方法時的主要理論依據。

  ***一***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路建設和管理。目前我國中小學、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普遍採用集中教育管理方式,而未來計算機教育應從集中走向分散,使學生隨時隨地接觸到計算機,而不必非要到專門的計算機教室,使直觀感性教育發揮更佳效能。這就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校園多媒體網路技術,目前應充分發揮現有裝置設施的優勢,加強裝置管理,提高裝置利用率,增加學生實際操作時間,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

  ***二***大力開發學校綜合電化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投影裝置、計算機演示裝置、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網路的功能,這樣既利於教師採用形象生動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通過網路與學生雙向交流和單獨輔導、諮詢,還可以通過網路接收或轉播其他院校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況,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榜樣,增強教學效果,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裝置的綜合效能。

  ***三***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加強教師素質建設。教學活動實際上應該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識、開創新思路、掌握新的學習手段的過程。而這種根本性的轉變就要求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要求教師能夠準確地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並要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方面的簡略,從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能夠進入最佳的思維狀態。同時,計算機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點掌握好教學環節的設計,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硬體技術不斷更新,軟體版本不斷升級。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要教會學生學會有效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對某些學科的興趣,絕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求知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做的,就是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理解能力與求知水平,事先準備一些開發智力的小軟體,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產生成功的喜悅感,從而願意接觸相關計算機知識,提高學生求知慾,進而教師再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應用軟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其涉及的內容簡單與否,都要認真對待,要有問必答,有疑必解。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學校還訂閱了一些《電腦報》、《個人電腦》等雜誌,為學生提供了計算機學科的最新的前沿成果。而每次上機課,都給學生留出30分鐘作為自由上機時間。學生自由瀏覽機上資訊,遇到問題,可隨時向教師或同學求助。畢業生面臨求職,根據“雙向選擇”的實際需求,要求每人做一份《個人簡歷》。在一個月內,學生們在圖書館或網上查閱資料,收集資訊,相互探討,分析綜合,在計算機上設計排版。在求知的過程中,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直到“要學好”,在“認識——實踐——再認識”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五***重視科研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兩大職能。“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對教師而言,搞好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以計算機應用為目標的教學,涉及到各種專業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等多學科知識,因此教師要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動手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往往是從教學和科研開發中不斷學習、積累和總結出來的。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必須查閱大量的科技文獻,才能夠及時瞭解學科發展現狀,掌握新發展起來的理論和最新專業知識,跟蹤學科發展的前沿技術;有了這樣的知識積累,才可能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及時向學生介紹新思想和新成果。從中總結整理出適合教學的新內容,充實到教材當中去,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所以,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走“科教”結合之路,是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田習民,《計算機教育的“軟”與“硬”》[J].人民教育,1998.2

  2.高豔,《關於“教”與“學”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