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大專畢業論文

  一直以來,計算機技術在我國各類企業當中一直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計算機技術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及防範

  【摘要】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病毒會給計算機的執行帶來巨大威脅。本文就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的特性與防範技術進行了描述,並對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進行了探討,以期對計算機和網路資訊的安全有所裨益。

  【關鍵詞】網路環境;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

  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與分類

  根據計算機軟體與硬體固有的弱點編制出的有特殊功能的程式就是計算機病毒,主要通過自我複製傳播,能夠破壞計算機功能和資料、影響使用者使用。計算機病毒的基本分類如下:***1***傳統開機型計算機病毒。病毒多利用軟盤開機時侵入系統,再等候時機感染其它軟盤或硬碟。***2***隱形開機型計算機病毒。感染此類計算機病毒的系統,再次開機檢查時,將得到正常的磁碟資料,好似沒有病毒,卻是很頑固不易查殺的種類。***3***檔案感染型兼開機型計算機病毒。此類病毒利用的是檔案感染時乘機感染開機區。***4***目錄型計算機病毒。感染方式較獨特,僅通過修改目錄區便可達到感染目的。***5***傳統檔案型計算機病毒。將病毒植入檔案,使檔案膨脹,達到散播傳染的目的。***6***千面人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編碼能力。***7***突變引擎病毒。具有突變式特點。

  2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病毒特徵

  2.1傳播途徑多,擴散速度極快

  許多病毒都與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和外聯網***intranet***有著緊密的聯絡,病毒通過區域網、網頁、郵件、系統漏洞等資訊傳遞的方式進行傳播,且擴散速度極快,可在瞬間傳遍全球。例如,“震盪波”***Worm.Sasser***病毒通過微軟視窗平臺的安全漏洞僅用八天就迅速在全球網際網路上傳播開來,世界1800萬臺電腦在這八天感染了此病毒。又如,蠕蟲病毒***MyDoom***可在三十秒發出一百封有毒郵件,同時美國中央控制站在四十五分鐘內收到近四千的感染報告。

  2.2危害性極大

  某些病毒彙集了很多技術於一身,譬如結合了蠕蟲、木馬、黑客等,這種混合型特徵,使得網路中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極強,甚至有的病毒***“愛蟲”、“美麗殺”CIH等***給全球計算機的資訊系統和網路結構都帶來了災難性破壞。有的會造成網路不暢通,甚至癱瘓,而有的會導致重要的資料檔案丟失,也有的會造成計算機內儲存的機密資訊被盜取等嚴重後果。

  2.3病毒變種多且速度快

  現在,很多新病毒都不再使用匯編語言編寫,而是使用高階程式設計語言。例如,“愛蟲”是指令碼語言病毒,“美麗殺”是巨集病毒。容易編寫就代表著容易被修改,會生成更多的變種病毒,隨便修改幾個指令,就可能繁衍出許多型別的計算機病毒。很多巨集病毒基於曾生成過三四種變種的“美麗殺”病毒的傳染機理,“愛蟲”病毒曾在十幾天內出現了三十多種變種。

  2.4隱蔽性極強,很難徹底清除

  現有的病毒技術隨著病毒種類在不斷的翻新,更多的VBS病毒只駐留於記憶體之中,不會寫到硬碟內,由於沒有有特徵的程式碼或是惡意程式碼,使得病毒啟動時記憶體中不能檢測到病毒體,即使有特徵或惡意程式碼,也都用了加密技術,隱藏了可檢測到的部分程式碼,這樣能夠逃過特性查詢,加強隱藏性讓病毒變得更加難以查詢。病毒為了隱藏常常偽裝成人們感興趣的東西,而網路上只要有一臺工作站感染病毒或存在未查殺病毒時,就會感染到整個網路,影響整個系統得正常工作,所以工作站需要做好查殺病毒工作。

  2.5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

  在病毒剛剛出現的時期,程式設計高手們製造計算機病毒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技術而如今,編寫者不再只是利用病毒來炫耀技術,而是利用其來謀取不法利益。通過商業病毒的典型代表——“木馬盜號”,它們沒有任何提示的在後臺運作,使得很多使用者渾然不知計算機已中了病毒。這些病毒木馬將會偷取使用者輸入輸出資訊資料,獲取QQ密碼、銀行卡賬號等,將這些資料傳送到黑客手中,給使用者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3網路環境下計算機病毒防範技術

  3.1系統應急引導盤

  計算機病毒防護中,製作無毒系統應急導引盤是必要措施。為了引導盤加密防寫,需要在盤上寫入反病毒軟體及一些常用工具軟體。系統一旦被病毒破壞,導致系統崩盤時,即可使用該引導盤引導系統,進入系統病毒檢測、查殺等操作的安全模式。

  3.2作業系統升級與更新

  作業系統漏洞會對計算機產生極大威脅,使用者在安裝新系統時也需要連結網路即刻安裝系統漏洞的補丁,為隨時保障電腦保安,更需要保持作業系統及時更新、升級,還要定期更新應用軟體,保持病毒庫的即時更新。

  3.3檔案加密

  依據各種強大的病毒都需要通過進入電腦進行破壞,對系統檔案執行程式調動的特點,我們使用者都需要可以通過對危險檔案重新命名、改寫字尾、變換存放的根目錄、加密保護等來進行防範。

  3.4資料備份

  建立一個完善的資料備份系統很重要。目前世界上很多好的防毒軟體,如PCcillin、FLUSHOT[HT5]+[HT]、金山毒霸等。當前的防範、查殺病毒軟體或硬體,如果它們能夠應對的病毒種類越多,那麼就會有誤差誤報現象的出現,當然也不能排除有誤解或者解壞的可能。查殺程式設計比較費事,而且還要擔當很高的風險,所以後來國內有的軟體就只殺除可知已知病毒的百分之七十。所以在殺病毒時,使用者需要遵循一查詢、二備份、三解除的流程原則。

  3.5區域網安全

  保障區域網安全,減少共享資源的檔案數,設定共享檔案訪問密碼,保護資料不被他人輕易取得,設定檔案只讀模式,降低網路病毒被寫入電腦。

  3.6防止黑客攻擊

  防止黑客攻擊的關鍵是對計算機進行網路安全設定。採用取消檔案共享、拒絕惡意網站訪問申請等具體方式防止攻擊。建議刪除不必要的協議、列印共享和關閉檔案,更改administrator賬戶名並加強密碼複雜度、調節監控可能危及電腦安全的ActiveX控制設定、對使用者個人關注訪問記錄進行遮蔽設定、對網路訪問蹤跡設定定時自動清除、拒絕訪問危險惡意網站等。使用者要切實做好此類防範工作,這樣才能讓黑客無處入手。

  3.7使用正版的系統軟體

  使用正版軟體很重要,也是防範病毒很有效的方式。正版軟體漏洞相對盜版不正規軟體的漏洞較少,製作的過程相對也要嚴謹許多。有很多使用者為了節省費用,安裝盜版軟體,而在現下病毒高發時期是及其不安全的選擇。由於盜版軟體沒有廠商及時的技術支援,所以只能對當時出現的病毒防禦,無法及時地更新病毒補丁,甚至有些盜版軟體本身就附有病毒檔案,在安裝軟體的同時將病毒帶入計算機。

  3.8防毒軟體與防火牆安裝防毒軟體

  防火牆作為計算機的第一道防線會通過連線網路的資料包對電腦監控,嚴格保護好系統的各個大門,防火牆將一一核實進出的資料包身份。防火牆及防毒軟體在計算機病毒的防範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所以一定要適時更新升級,得到最新病毒定義碼,這樣才能有效地“對戰”病毒。

  3.9留意日常的計算機使用異常狀況

  在日常的使用中,需要注意電腦的反應,當有異常反應出現時,比如執行速度變慢、記憶體不足、出現未曾出現過的檔案或檔案丟失時,就需要對計算機進行病毒查殺。

  4結語

  在日後我們在掌握當前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手段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未來病毒發展趨勢的研究。計算機病毒防範建立一個需要結合現下有的防病毒技術並採取主動防禦為主的綜合防範體系,防患於未然。

  參考文獻:

  [1]陳陣.高校實驗室計算機病毒的防治[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2]GordonS.TechnologicallyEnabledCrime:ShiftingParadigmsfortheYear2000[J]ComputerandSecurity.1995.

  範文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及應對策略

  摘要:該文分析了《計算機應用基礎》重要性的意義,詳細概述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內容,指出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大學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也是大學生入學後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其知識面涉及較廣,影響較大,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本文針對目前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一點建議。

  1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計算機能力差別較大

  現如今計算機應用逐漸普及與應用,部分中小學生已經接觸計算機,甚至部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已經開始接觸計算機,並且現在很多學校在中小學階段就開設資訊科技課程,學生們對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並且具備了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但是由於發達地區和落後地區對資訊科技課程重視程度不一樣,造成踏入高職高專的學生計算機能力層次不同。大一學生中,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有來自城市的,也有來自於偏僻落後的農村,因此在計算機應用能力天壤之別。有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系統地學習了計算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能嫻熟的操作計算機,甚至有些已經通過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但有部分同學,來自偏僻落後的農村,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薄弱。目前院校都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由於學生的水平能力層次有差異,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無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基礎紮實的學生,對於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已經掌握了,不需要認真聽課。基礎薄弱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聽得雲裡霧裡,逐漸失去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及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1.2教學目標不能和各個專業的培養方案銜接

  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除了計算機專業學生外面,其餘專業的學生都統一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該課程所涵蓋的知識模組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7的使用、Word2010的使用、Excel2010的使用、Powerpoint2010的使用、Internet的使用、電腦保安與維護的基礎知識等。學生普遍認為課程內容過於複雜,所涉及的知識面過於廣泛。非專業的學生本身相對薄弱,學習起來十分費勁。並且該課程知識與學生所學的專業不能很好地銜接,這樣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1.3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性

  如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授課方式普遍是由教師先講解基本概念和知識,接著操作演示,最後才是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實踐操作演練,教師對其進行輔導和幫助。但是在理論部分,教師在講解知識點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甚至不樂意學或厭學,很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操作部分,E-learning教學系統陳列出詳細的操作步驟及視訊演示,所以,學生就根據操作步驟按部就班的操練,其操作結果近乎相同。這樣,學生無法開發想象力,以及拓展與延伸學生的知識點。

  1.4教學效果欠佳

  目前,擔任此課程的沒有一線的教育教學經驗,對中小學資訊科技等課程不熟悉,更不掌握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情況,這樣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則。由於缺乏對學生的深入瞭解,教師很難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很難準確的定位每堂課的教學重點,造成教學效果欠佳。

  2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2.1及時更新軟硬體資源

  軟、硬體教學資源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先提條件,故為了順利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務必要及時更新教學軟、硬體資源。隨著資訊化的飛速發展,要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及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才能跟上資訊化發展的步伐。除此之外,教師要善於把現代資訊科技的基本內容融入到課堂中,體現出“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力爭讓學生所學即所用。

  2.2採取分級教學

  新生入校之後,教務處組織全校計算機基礎測試,依據測試成績進行劃分班級,依據不同的班級,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式應略有不同。在教育教學課堂中,依據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於基礎薄弱的班級,授課進度儘量放慢些,要詳細講解知識模組,然後再讓學生實踐操練,鞏固所學知識,另外,還要騰一些時間讓學生消化所學內容。這樣日積月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而對於基礎紮實的班級,除了講解課程的知識點之外,還要拓展及延伸知識點。總之,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教學課堂效果。

  2.3加強教師培訓

  針對擔任此課程的教師要定時的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網路資訊最前沿的知識,十分有利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外,在網際網路日益普及的今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路教學平臺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各個系部屬於考查課,期末總評成績由授課教師依據平時成績及期末成績按照相應的比例計算得出,目前瓊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採用無紙化考核,但是沒有及時更新試題庫的知識,知識點比較陳舊。學校應該針對這一門課程設計開發出標準化考試系統,針對傳統紙質考試的不規範化、系統化、科學化和智慧化,設計開發基於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標準化考試系統,採用標準化考試系統,建立知識點試題庫,對試題庫進行科學、高效、經濟、靈活的管理。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考試系統操作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操作計算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日益加快,計算機知識越來越受到青睞。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開設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目的是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資訊科技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和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參考文獻:

  [1]賈遂民,張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鄭州師範學院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2014***7***:71-73.

  [2]朱鳴花,趙銘偉,趙晶,等.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機思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12***3***:33-35.

  [3]周麗華.資訊化時代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探討[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3***4***:179-181.

  [4]善運偉,耿植林,陳蓉,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及課程改革思路[J].軟體導刊,2013***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