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案

  四年級語文老師如何上好《絲綢之路》這一課呢?怎麼設計教案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守侯、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部的燦爛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發學生了解西部歷史的興趣,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並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絡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麼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麼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

  【課外與課內結合,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想,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絡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這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供感性的認識。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作者先描寫了陝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後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後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全班交流。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4***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學習2―13自然段: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麼?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裡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讚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通過這一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想象到絲綢之路的熱鬧與繁華的場面,感受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瞭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說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麼,此時的你,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說些什麼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並說出來。

  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

  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體會省略的內容會是什麼?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麼?你也來想象一下,說一說,並寫下來。

  四、體會寫法感讀課文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在體會一下文章的首尾與中間一部分的聯絡。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五、師生總結,明確文章主旨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樑,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六、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絲綢之路給我國的經濟帶來許多好處,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回家問問爸爸、媽媽,他們對絲綢之路瞭解多少,把他們不知道的講一講,他們會誇獎你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