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七子之歌教案

  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課文《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一組詩。小編為四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四年級下冊北師大版語文課文《七子之歌》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七子之歌》教案1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覆的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迴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迴歸之情。

  教學準備: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於香港、澳門迴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誰能說說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板書課題:七子之歌***

  2、你們對這首歌有哪些瞭解?***板書:澳門。當學生說到作者聞一多時,出示聞一多的圖片,同時問:***還有哪些同學蒐集到了聞一多先生的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對聞一多,學生著重掌握:青年時留學美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愛國民主鬥士三點即可。***七子指的是哪七子?你是怎麼知道的?師出示課件。

  二、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准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qù mèng mèi fèng què níng è dàn zhe

  襁 褓 擄 去 夢 寐 鳳 闕 獰 惡 啖 著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 號啕 氤氳

  三、檢查自學:

  1、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你覺得難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2、課件出示詞語,誰來讀一讀。

  3、指名讀全詩

  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中的首篇《澳門》。***出示這首詩歌。***

  1、請同學們自讀詩歌,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詞和句子說說理由,並在書上做批註。

  2、我們來交流一下吧。重點解決:

  ①“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在澳門的媽閣廟前登陸。後來葡萄牙人就將澳門稱為“媽港”。英文寫為Macao***

  "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乃至全中國人,會喜歡這個名字嗎?***不會***為什麼?***這是侵略者給起的名字、屈辱歷史的開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想法?

  ②“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擄去”的意思是什麼?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麼?***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佔,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那就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麼?***熱愛***正如詩人所說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3、體會感情。

  ***1***當年的聞一多先生,就是這樣滿懷著悲憤之情,滿懷愛國情感,寫下了這首《七子之歌》。讓我們一齊再來重溫一下。***放朗讀錄音***

  ***2***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種種的感受來。你可以自己練習朗讀,也可以和小夥伴一起朗讀。***指名讀。***

  ***4***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於,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遊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出示圖片,解說***

  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美麗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高高飄揚的時候,當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何厚鏵宣誓就職的時候,澳門歡騰了!濠江沸騰了!慶典的禮炮,又一次為祖國的盛事鳴響;美麗的禮花,再一次為民族的團圓怒放。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濃烈的喜慶氣氛,到處是歡慶的人群。人們盡情地抒發滿腔的喜悅,已是凌晨4點多,澳門依然是人聲鼎沸,一片歡聲笑語。

  ***5***如果此時你就在慶祝澳門迴歸的現場,你會怎樣?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一起誦讀這首《七子之歌"澳門》。

  ***6***假如聞一多先生見到香港、澳門迴歸,會是怎樣的心情?

  五、小結

  今天,我們可以告慰聞一多先生的是,他夢寐不忘的“七子”迴歸,已逐一實現。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祖國強大的結果;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這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讓我們永遠記住它所帶給我們的震撼。***放歌曲,一起唱***

  板書設計

  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七子之歌》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關歷史,能夠用歌聲表現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理解《七子之歌——澳門》,能夠用適當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熱愛祖國的赤子之情。

  【教學重點】能夠用歌聲表現企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材分析】

  1、《七子之歌》是聞一多先生於1925年創作的一部組詩。組詩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為首的一章。

  1922年7月,聞一多先生赴美留學。因不堪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毅然於1925年5月回國。而“五卅慘案”就在他歸國後數日發生。英、日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暴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怒。聞一多先生更是義憤填膺。他痛感中國人不僅在國外被人歧視,就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也要受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欺凌。於是,感慨萬千地寫下了一系列的愛國詩篇。

  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情而誠摯的音調為《七子之歌——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2、《七子之歌—澳門》為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第1~9小節***的旋律比較平穩。其第三樂句***第5、6小節***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在這裡,形成了本樂段的一個小高潮,彷彿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思念中的母親作著真誠的傾訴。第二樂段***第11小節之後***開始處就出現了一個六度大跳,且第一樂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區迴轉,加上強力度的處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吶喊,在表現一種盼望迴歸祖國的強烈感情。第二樂句是稍加變化的重複。它進一步使這種情緒變得更加濃烈。最後一個樂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迴歸的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Macau”是閩南方言“媽閣廟”的葡萄牙語譯音。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門的媽閣廟前侵入我國土。侵略者誤將媽閣廟的閩南方言當作當地地名。

  【教學過程】

  一、第一部分:匯入

  1、聆聽女高音獨唱《我愛你!中國》進教室,感受海外赤子對祖國母親的眷戀之情。

  2、聆聽《七子之歌——澳門》

  3、思考:歌曲述說什麼地方?運用了什麼演唱方式?表達怎樣的情感?

  二、新課部分:情感體驗

  1、聆聽歌曲片段

  2、用“U”演唱歌曲的第一樂段***結合發聲練習,強調歌唱知識***

  3、討論說說“七子——澳門”

  ①在地圖上找到“七子”的位置,瞭解“七子”的有關知識。

  ②明確歌曲描述的內容

  ③簡單介紹“澳門”

  4、欣賞由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的詩《七子之歌——澳門》

  ①思考: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的朗誦。

  5、再次聆聽歌曲

  思考:這首歌曲可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在力度上、情感上有何區別?

  6、學習演唱第一樂段

  7、學習演唱第二樂段

  8、完整演唱歌曲

  三、第三部分:表現

  1、聆聽歌曲

  思考:用那些方法處理,能更好體現遊子渴望迴歸母親懷抱的迫切心情,表達歌曲的內涵?***學生分組討論***

  2、根據分組討論結果演練歌曲。

  3、完整聆聽歌曲。

↓↓↓ 下頁更多"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七子之歌》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