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語文下冊和時間賽跑的教案

  《和時間賽跑》是我們在四年級下冊語文中的重點學習課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拓展練習。

  教學目標:

  通過課內外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中心“和時間賽跑一定會成功。”

  教學過程:

  一、交流和時間賽跑的收穫

  教師匯入:“上節課老師佈置給大家一個作業,試著和時間去賽跑,感受跑贏時間那份收穫的快樂。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先在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

  ***因為學生親自去做了,有了體驗和收穫,興趣會很強烈***

  學生可能回答:放學抓緊時間回家,抓緊寫作業,比原來節約了時間,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去看課外書、玩遊戲、上網等。這一環節充分讓學生談,使學生此時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讀第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裡受益無窮的喜悅。最後全班齊讀第10自然段,把自己感受融匯到讀書中去。

  二、介紹林清玄背景

  這部分內容先由學生介紹,若學生不瞭解可由教師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充分了解林清玄這位作家,對他產生敬佩之情,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與時間賽跑的結果,激勵學生如果能像他那樣堅持和時間賽跑也能取得成功。同時,激勵學生閱讀林清玄的書,去吸取作家其他文章的精華。

  三、拓展練習

  1.出示兩道數學課題:

  a.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小時?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學生計算得出:700800小時,29200天。

  2.寫有關珍惜時間的片斷或自己學習本文的感受。學生此時會把自己發自肺腑的語言真真切切地寫出來,如原來自己是怎樣對待時間的,今後又將怎樣珍惜時光,和時間賽跑等等。四、佈置作業

  ***1***設計“惜時”專欄

  讓學生把自己蒐集的珍惜時光的名人名言,諺語、詩歌、散文製作成手抄報貼在宣傳欄。

  ***2***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的名人名言、諺語貼在桌子角上或床頭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激勵自己一直和時間賽跑。

  ***二***

  教學目標:

  在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有所收穫基礎上,通過檢查預習的方式瞭解在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理解的問題等情況,指導學生再讀課文,討論交流,結合自己生活例項,深入理解課文所蘊含的“珍惜時光”這一深刻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幻燈、電腦、課件學生:預習課文,蒐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

  教學過程:

  一、全文初探

  ***一***匯入新課

  方案一: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看誰先猜到:“看不見,摸不著,跑得快,不長腳,只見它過去,不見它回頭”。

  學生可能猜到謎底“時間”。

  然後教師問:“同學們對時間這個概念,是怎麼認識的。”引出對時間不斷流逝永不復返的認識。

  方案二:教師放課前錄製好的鐘表嘀嗒、嘀嗒響的錄音,讓學生認真聽,教師問:“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學生能回答:“聽到了鐘錶走動的聲音,感受到時間一直往向走,不斷流逝。”

  讓學生交流預習時蒐集的材料,加深對時間的認識。

  教師小結:臺灣作家林清玄不僅感受到了時間不斷流逝,時間的珍貴,更讓我們敬佩的是他在生活中還能和時間賽跑***板書***,今天我們學習第三課《和時間賽跑》。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讀後你明白了什麼?第一問:學生在課前反覆讀課文基礎上會回答:***1***外祖母去逝,爸爸和“我”談話;***2***觀察太陽變化;***3***觀察小鳥飛行路線;***4***和太陽賽跑;***5***和作業賽跑五件事。如果學生說不全,引導其他學生補充。[這一環節設計,培養了學生抓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第二問:質疑問難:四人小組活動,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共性問題。在學生回答後出示預先寫好的問題:

  ***1***“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什麼意思?

  ***2***“我”把什麼當作一個謎?

  ***3***“我”怕什麼?

  ***4***“說不出的滋味”是什麼滋味?

  ***5***“雖然明天還會有新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什麼意思?

  [以上全文初探過程,教師瞭解了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程度,為重點探究做了準備]

  二、重點探究,解決問題

  ***一***學習課文***1-4自然段***解決前四個問題學習方法可採用指名朗讀,自由讀這部分內容。聯絡外祖母去世爸爸說的話談感受來回答前四個問題,教師這樣引入:“從剛才大家疑問中可以看出大家對第4自然段提出問題最集中,那麼我們就先來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小組內交流達成共識:這個謎是“我”對爸爸說的為什麼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感到不理解,感到可怕。這裡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認識來談。進一步理解“所有時間裡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這句話的意思。

  ***三***

  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講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啟發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教學這篇課文的目標是:

  1、知識和技能:人人讀通課文;在語境中理解詞義;在個性化的朗讀中及創編名言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展示積累、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

  2、過程與方法:從題入手,抓住課文中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藉助多媒體VCD,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從朗讀中品味情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

  本篇課文,課題“和時間賽跑”既是文章的重點,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這一人生啟示,也與課題息息相關。所以教學本課時,我採取“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方式,由課題入用,引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輻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學“形散而神不散”,最後達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

  三、設計思路

  ***一***、緊扣課題,啟發學生思考。

  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時間的認識。“同學們,你對時間有什麼理解?”有的學生說:“時間很寶貴。”有的學生說:“時間過得非常快,一眨眼就過去了。”還有的學生說:“時間看不到也摸不著。”等等一些既生動又理性的感覺。通過這種談話方式,我順勢引出本課的課題:“時間這種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作者林清玄卻要與他賽跑,這是怎麼回事呢?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懂的畫一畫,不懂的提出來組成學習小組共同探討。”這種教學設計,由題入手,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也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

  ***二***、疏理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會提出許多散亂的問題,經過師生的共同整理,關於課文內容,我發現學生基本上是圍繞著以下三個問題提出的:***播放VCD***①“我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②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如何?③通過與時間賽跑,我明白了什麼?在教學時,我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緊扣全文。

  1、探索中解決問題。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做,為學生指明瞭方向。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作為一種啟用課堂資訊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當時學生提出疑問最多的,最不容易理解體會的就是“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同時這句話也是全文的難點。教學時,我藉助VCD向學生展示上文中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下文中“一天真的過完了,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又攝取學生生活中的幾個鏡頭,如:美好的童年、快樂的春遊日、熱鬧的遊藝會。然後我問他們:“你們小時候的生活美好嗎?你們還可以回到從前嗎?”學生回答:“不可以”。“運動會、春遊那麼有意思,能無限延長嗎?”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學生通過結合上下文及自己的親身實踐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老師不必費心費力,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那只是形式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