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遺蹟保護視角下的地質公園旅遊開發探討論文

  地質公園***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佈範圍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閒、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蹟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地質遺蹟保護視角下的地質公園旅遊開發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地質遺蹟保護視角下的地質公園旅遊開發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地質遺蹟及其所構成的地質環境是地球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歷史的重要地質現象。地質公園是有效保護地質遺蹟的方式之一。本文以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為例,具體闡述了在地質遺蹟保護視角下,合理、可持續的促進地質質遺蹟資源概述,地質遺蹟和地質公園旅遊開發互動關係和在保護地質遺蹟前提下進行旅遊開發公園的旅遊開發及發展。

  【關鍵詞】地質遺蹟保護;地質公園開發;雲南羅平生物群

  地質遺蹟是由於地球內外力的地質作用,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質遺產[1]。地質遺蹟為人類研究地球46億年演化變化過程,以及追溯研究地球古環境,古生物,古地理,古氣候等問題提供了客觀堅實的地質證據和資料支撐。地質遺蹟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美學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建設和開發地質公園不僅能促進地質遺蹟的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地質遺蹟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等,還能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完善。地質遺蹟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貴科研價值決定了地質公園的旅遊開發必須在地質遺蹟保護的基礎下進行。

  1.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78.87平方千米,包括大窪子羅平生物群化石、金雞峰叢兩個景區及九龍瀑布、多依河等若干外圍景區,以羅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喀斯特地貌為主要特色。公園地質景觀資源豐富,型別豐富多樣,典型卡斯特地貌發育,自然景觀奇特優美如畫,名族風情古樸濃郁誘人。

  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以羅平古生物化石群地質遺蹟為主體,輔以錐狀喀斯特地貌景觀如岩溶盆地,卡斯特峰叢,岩溶高原等,以及河流、瀑布等水體景觀和布依族風情、魯布革電站等人文景觀組成。

  2.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開發的關係

  在對地質公園進行旅遊開發的過程中,要積極探討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開發的關係,更加註重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形成兩者間良好的互動關係,實現地質遺蹟的高效保護與利用和旅遊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雙重目標[2]。

  2.1 地質遺蹟保護對地質公園旅遊開發的重要性

  地質遺蹟是地球在演化過程中由於地球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發展並遺留下來的地質自然遺產,地質遺蹟以及其構成的地質環境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可用以追索地球演化歷史的重要地質現象,具有高度地學科考察價值以及旅遊觀賞和旅遊開發價值。保護好地質遺蹟,可以使人們進行對地球演化歷史以及地質歷史演化過程和物理、化學條件和環境的變化進行科學研究,可以對旅遊者更好的瞭解地球地質地貌演化和地球生物的發展程序。保護好地質遺蹟對於地質公園的旅遊開發至關重要。

  2.2 地質公園旅遊開發對於地質遺蹟保護的支撐作用

  地質公園作為新型的旅遊目的地,具有保護地質遺蹟,發展屬地經濟和科普教育的功能,通過發展旅遊帶動地方經濟和促進地球科學普及,以達到保護地質遺蹟的核心目的。地質公園是地質遺蹟保護重要且有效的途徑之一。

  地質公園的建立為保護地質遺蹟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而且還為地質遺蹟保護提供科學的管理體制和人力智力保證。地質公園保護了地質遺蹟的科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護了地質遺蹟的旅遊觀賞價值。

  2.3 地質遺蹟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相輔相成

  地質公園的旅遊與開發建設可以為地質遺蹟保護提供政策支援,政府支援,資金支援以及管理和智力支撐,可以促性對地質遺蹟的科學保護[3]。與此同時,地質遺蹟景觀作為地質公園的主體景觀,作為地質公園旅遊資源的重要部分,推動了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兩者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的開發和建設過程中,要嚴格保護地質遺蹟的自然面貌,維護生態環境的動態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滿足科研、旅遊多重需求,促進當地社會,旅遊的健康發展。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在獲得經濟收益,要預留資金專門運用於地質遺蹟的保護中,實現“地質遺蹟保護―保護性開發--地質公園旅遊發展--地質遺蹟保護”的良性動態迴圈。

  3.地質遺蹟保護視角下的地質公園旅遊開發

  基於地質遺蹟保護的地質公園旅遊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開發規劃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本文主要從開發思路、形象宣傳、公園管理、地質災害防治、景區開發與原住民利益協調和公園資訊系統建設六個方面進行討論。

  3.1 確立開發思路,整合地質遺蹟資源

  保護地質遺蹟資源是地質公園旅遊開發與建設的重中之重。融合區域內自然、人文資源積極開展科普旅遊,也是地質公園旅遊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地質公園的特性,羅平生物群地質公園的旅遊開發應該嚴格遵守 “保護為主,適度開發”的原則,在保護好地質遺蹟的前提下,發揮其旅遊,科研等多種功能,突出喀斯特景觀、河流溼地等自然景觀和其他人文景觀。

  3.2 加強形象宣傳,擴大景區影響力

  由於地質公園具有觀光遊覽、度假休閒、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其旅遊開發中的旅遊形象宣傳需要把握一個“度”:從地質遺蹟保護和科普教育的角度考慮,需要適當宣傳地質遺蹟,引起人們對地質遺蹟的認識,有利於提高人們保護地質遺蹟的自覺性;但為了迎合大眾遊客心理,不宜過分渲染專業性太強的地質科普知識,適當增加一些簡明易記,爽朗上口的宣傳口號引起人們的旅遊興趣。

  3.3 防治地質災害,營造安全的遊覽環境

  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地質遺蹟的保護構成很大的威脅。地質災害對地質公園的影響總體來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滑坡、泥石流等對地質公園產生輕微影響的災害;另一類是地震、火山等對地質公園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危害。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對地質災害做了大量的研究。Malheiro 指出繪製地質災害圖,同時將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區域劃分,並據其危險大小進行評估,重點監控並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3.4 完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建設

  完善羅平縣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機構建設,制定公園的發展政策、行政法規、管理制度以及旅遊市場的開發,負責指導和督促地質公園規劃專案的實施。推行“多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方法,組織專門部門,如建立公園管理局進行統一領導,實施具體管理,以有效地推進地質公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3.5 協調景區開發與居民利益

  羅平生物群國家地質公園旅遊景區的開發和建設必須要統籌兼顧政府、開發商和當地居民等相關者的利益。只有讓當地居民獲得切實的利益,才能調動當地居民主動參與地質遺蹟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地質公園的良性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6 建設地質遺蹟保護資訊系統

  開展地質遺蹟資源資料庫的建設和維護更新[4]。建立羅平縣地質遺蹟資源資訊管理系統,初步形成資訊管理和維護更新平臺。整合地質遺蹟科普網站和地質遺蹟資源資料庫,構建羅平國家地質公園專業入口網站,提供地質遺蹟科普、分析查詢、動態更新以及行業辦公管理功能。

  總之,地質遺蹟的開發和保護離不開地質公園的建設,地質公園的建立和發展離不開地質遺蹟的保護,兩者不可或缺,相互支撐和促進,必須堅持在地質遺蹟保護的前提下進行地質公園的旅遊開發,實現最大的經濟價值和資源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