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青巖古鎮自駕遊

  青巖古鎮,貴州四大古鎮之一,位於貴陽市南郊,建於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為軍事要塞 。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佈,寺廟、樓閣畫棟雕樑、飛角重簷相間。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貴州歷史上第一個文狀元***。鎮內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均在青巖祕密居住過。

  2005年9月青巖古鎮景區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佈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3年在頂峰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旅遊規劃專案中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2010年青巖古鎮榮獲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率先成為了全國的詩詞之鄉。

  著名景點:

  九寺、八廟、五閣、二祠、青巖書院、萬壽宮、水星樓、明清牌坊
 

  建築特點:

  青巖古鎮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建築。 爬上鎮邊一側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鳥瞰小鎮的全景,小鎮並不是建造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從高處望去,整個小鎮的格局給人一種在別的古鎮中難以看到的立體美感。青巖古鎮中除了眾多的寺廟,竟然還保留著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種宗教和諧共處,形成其獨特風格。

  象鼻木雕

  象鼻木雕在青巖民居十分多見。大多用於房前挑簷枋,挑簷枋是需要承重的,將其雕成象鼻形,無疑是力量的體現。青巖民居的林柱子,其斷面有圓形的,有方形的,還有方形抹角的。圓形、方形稱圓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則被稱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桿。“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線條美而外,還反映出人們的“多子多福”、“步步高昇“的傳統文化心態。

  朝門

  朝門多為垂花門,有的在門罩上彷石結構精雕細刻立柱及柱礎,外觀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門前或大門前,鋪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錢、白果、鯉魚等圖案,意為”開門見福”、“開門見財”、“開門見子”、“年年有餘”和“鯉魚跳龍門”等吉象。青巖民居的外裝飾,看上去並不怎麼豪華,因此也不特別搶眼,這多少反映出青巖商人“財不露白”的傳統理念。但仔細觀察,青巖民居的外裝飾,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像是一部很有嚼頭的古書。門斗、門簪、連楹上的石榴、葫蘆、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徵“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許多大戶人家,前院人店鋪,後院為居室,兩廂當書房。書房窗雕多為冰裂紋,意為熬過十年寒窗,方可飛黃騰達。

  重簷懸山式

  重簷懸山式民居完全是人體仿生學與商業經營兩者之間的巧妙結合 ,青巖古鎮的民居表面看起來和其他明清建築並無明顯不同之處,青瓦石牆、古樸滄桑,但仔細觀察,卻有著自己非常鮮明的個性和地域色彩。貴州素來有“天無三日晴”之說,下雨,總不能耽誤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們經過反覆地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青巖鎮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門面作為商鋪的民居,一般會顯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簷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更何況還有帶著風的偏山雨,但總不能把門關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簷,很好的保護了櫃檯,這樣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雙重簷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護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種裝飾作用,這種仿生學的商鋪式民居建築,充分體現了古鎮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善於創新的精神。這種運用人體仿生學,獨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築即便放在全國範圍看也實屬罕見。

  腰門

  青巖民居,多建腰門,其門斗和拉手頗有學問。許多人家的上門斗,著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頭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蘆形、石榴形或者祥雲形、如意形。俗稱“打門錘”的大門門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門楹,雕刻桃子、石榴、祥雲、如意或龍鳳等圖案,被譽稱為“門龍”。

  窗雕

  門斗、門簪、連楹上的石榴、葫蘆、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徵“多福 青巖古鎮 ”。“多子多福"皆是人們夢寐以的。如意、牡丹、祥雲、龍鳳等圖案,均為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物,向來備受民間青睞。青巖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見的福、祿、壽禧和耕、讀、漁、樵等圖案外,還有龍、鳳、獅、象等造型。許多大戶人家,前院作店鋪,後院為居室,兩廂當書房。書房窗雕多為冰裂紋,意為熬過十年寒窗,方可飛黃騰達。青巖民居撐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漢文化看來,蝙蝠與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徵“壽”。蝴蝶的諧音為“福”與“耋”。一個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無疑是老壽星了。青巖民居的木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