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外包風險及控制措施探析論文

  “外包”一詞,英文名為“outsourcing”,直譯意思為“外部尋源”,是指在組織外部尋找資源來完成組織內部工作。“外包”最初是應用於資訊系統技術行業,後來發展擴大到生產、銷售、研發、物流、人力資源等行業,這樣“外包”一詞才單獨獨立出來成為專業術語。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人力資源外包風險及控制措施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人力資源外包風險及控制措施探析全文如下: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和社會化分工細化的背景下,外包逐漸被應用於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外包既有利於企業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又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和人才競爭力,然而人力資源外包也存在一定風險。文章就外包理論的發展、風險識別與來源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

  關鍵詞:人力資源外包;外包風險;風險控制;企業管理;管理成本;人工成本

  近年來,我國學者逐漸關注並研究人力資源外包的相關理論與應用,但由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才引入人力資源外包概念,故而我國人力資源外包仍處於初期的探索階段,外包機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風險。基於此,本文將就我國目前人力資源外包的理論發展與現狀進行分析,以人力資源外包的過程為出發點,識別人力資源外包風險的來源與形成機理,在此基礎上提出控制不同來源風險的措施。

  1 人力資源外包理論概述

  外包一詞起源於“outsourcing”,即從外部資源尋求幫助和支援,以達到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的一種經營模式。早期外包主要應用於企業的生產、研發和物流領域,後期在分工逐漸細化的基礎上,美國企業開始實現人力資源外包,並通過美國駐外企業引入到歐洲、日本等地。人力資源外包是指企業通過尋找和篩選外包供應商,將企業自身的人力資源部分或全部職能,轉移到外部供應商的一種合同關係,從而進一步達到細分組織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增強企業人才競爭優勢的目的。其中,外包職能一般包括招聘、培訓、績效考核等不涉及公司機密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相對應的,外包供應商是指通過合同或其他形式為企業提供相關人力資源職能服務與支援的專業機構,分為全職能外包供應商和部分職能外包供應商。

  2 人力資源外包風險

  人力資源外包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企業因素、外包供應商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三部分。其中,企業內部因素主要包括溝通的有效性、外包工作的準備完善性以及監管與控制機制的合理性;外包供應商因素主要包括道德約束、經營能力與專業能力水平;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市場調節機制尚不健全以及人力資源外包理論尚處於探索階段,缺乏可借鑑案例。

  我國學者認為人力資源外包的主要流程包括外包的決策、外包供應商的選擇、外包的具體執行過程以及外包合同的結束或解除四階段。結合人力資源外包風險來源和流程兩方面,分析人力資源外部主要存在的風險如下:

  2.1 外包決策階段的風險

  2.1.1 外包必要性風險。企業應明確人力資源外包的目的性,分析人力資源外包是否能夠達到降低管理成本或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非盲目跟風。另外,企業應明確外包過程中的控制力與控制權限、風險預期與規避措施,以免增加企業管理風險,阻礙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2.1.2 外包內容風險。根據我國學者研究表明,人力資源外包包括全部職能外包和部分職能外包兩種形式,故而企業在選取外包形式、確定外包內容的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企業應結合外包的目的性,合理選擇外包形式,並注意外包內容應不包含核心商業機密和戰略性工作,否則將會增加企業管理風險和機密洩露風險。

  2.1.3 內部員工流失風險。人力資源外包會直接造成人員調動和崗位調整,從而影響員工心理的穩定性、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員工的流失。因此,企業將可能面臨內部員工與外部供應商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過程中形成的風險。

  2.2 外包選擇階段的風險

  2.2.1 法律缺失風險。由於該管理模式發展尚淺,目前針對該方面出臺的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規相對欠缺,從而造成無法有效和規範地對外包供應商進行責任追究與管理,同時缺少可借鑑的合同管理與責任確定的案例,因此增加了該方面的風險。

  2.2.2 資訊缺失風險。資訊缺失主要是指企業與外包供應商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性,企業難以獲取準確和全面的外包供應商資訊,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易出現成本浪費和判斷失誤的情況。另外,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非隸屬關係,造成企業並不能全面監管和控制供應商提供的支援與服務情況。

  2.3 外包執行階段的風險

  2.3.1 責任風險。合同簽訂過程中應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確保合同的履行與實際實施情況。另外,企業應明確自身的監管與控制力度,過高的控制易造成外包的浪費,而過低的控制與監管則可能增加外包商的不作為或低效率風險。

  2.3.2 道德風險。所謂道德風險,也稱為敗德風險,即外包商雖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但由於存在機會主義,企業難以監管和控制供應商行為,供應商有意識做出的對企業不利的行為,包括資訊洩露等。該風險主要受到供應商企業文化和自身道德約束。

  2.3.3 能力風險。能力風險是指供應商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經營能力。專業能力可能造成工作效率和成果方面的風險,而經營能力則可能增加專案失敗的風險,甚至供應商中途破產的風險。

  2.4 外包結束階段的風險

  2.4.1 評估風險。外包結束後,企業應根據供應商專案完成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對合同進行最後的履行、解除和追責,故而企業能否進行客觀和全面評估,將直接影響外包內容結束和工作交接。

  2.4.2 迴歸風險。無論企業是否在下一階段繼續實施人力資源外包工作,本階段的外包結束都將造成企業進入一個過渡期。外包職能的平穩迴歸將直接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員工的穩定性以及管理的平滑過渡。

  3 人力資源外包風險控制

  有效地控制甚至規避人力資源外包的風險,能夠提高外包的工作效率,降低企業管理成本,輔助實現外包的戰略目的與外包工作的完成,故而應做到有針對性地採取風險控制的方法。   3.1 外包決策階段的風險控制

  3.1.1 構建外包需求評估體系。結合企業戰略目標和經營特點,合理有效地構建外包需求評估體系,有利於明確企業外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降低外包決策失誤的風險。

  3.1.2 合理選擇外包內容。企業應根據各職能的戰略價值和工作性質的獨特性進行分析,對人力資源管理各職能進行雙維度的劃分,從而選取戰略價值和獨特性雙低的工作進行外包,以避免公司核心工作洩露或戰略目標的難以實現風險。

  3.1.3 加強外包理念宣傳。企業領導者應站在戰略角度,分析人力資源外包問題,並在組織和員工中宣傳外包理念和優勢,在獲取外部資源優勢的同時,保持組織內部的穩定性。

  3.2 外包選擇階段的風險控制

  3.2.1 完善外包合同與協議。企業與外包供應商之間屬於非隸屬的合作關係,雙方間簽訂的合同條款是主要約束條件,故而合同的完善與法律效力將直接影響外包工作的完成效率和雙方合作滿意度,能夠有效避免法律與責任糾紛。

  3.2.2 客觀評估外包供應商。企業在選取外包供應商的過程中,除考慮供應商的工作能力與經營能力、報價等因素外,還應考慮供應商信譽、經營理念與自身的融合度以及外包案例等,全面客觀的評價有助於正確選取契合的供應商。

  3.3 外包執行階段的風險控制

  3.3.1 加強監管與控制。企業除對外包供應商服務質量進行定期的監督與反饋,保障專案正常進度外,還應針對外包供應商的經營狀況進行定期監督,以保障專案的順利實施與完成。

  3.3.2 構建風險防範體系。一方面,企業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專案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與調整,有效避免風險的早期發展;另一方面,企業應實施目標控制體系,即不僅控制專案的總體目標,同時針對不同時間節點設立子目標,從而達到實施過程中的動態調整。

  3.3.3 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企業在實施外包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措施,與供應商形成長期友好的戰略合作關係,從而形成利益共同體,側面對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和道德行為形成約束。

  3.4 外包結束階段的風險控制

  3.4.1 資訊回收。外包實施過程中,外包供應商掌握了大量企業內部員工與工作資訊,故而在外包結束時應全面回收所有涉及企業內部工作與人員的資訊,並監督供應商對此類資訊進行徹底刪除,避免合同結束後資訊洩露風險。

  3.4.2 質量考核與反饋。一方面,外包專案的考核是合同最終履行與責任歸屬的依據,同時也是專案工作效果評估的環節;另一方面,專案的反饋為後期是否繼續進行外包工作具有參考與借鑑意義。

  4 結語

  綜合上述分析,人力資源外包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未來在我國將會得到長期有效的應用與發展,企業在進行外包選擇與實施過程中將會遭遇不同階段與型別的風險,合理有效地控制風險能夠保障人力資源外包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企業外包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