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建設要以用為本計算機論文

  校園網不是一個應用產品,而是一個網路作業系統,是一個像WINDOWS那樣的技術平臺。校園網的發展主要依託於穩定但又逐年遞增的全國上億的在校大中小學生以及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一代,更能體現網站特色與服務範圍。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計算機論文:校園網建設要以用為本 。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校園網建設要以用為本 全文如下:
 

  摘 要:文章認為對目前轟轟烈烈的校園網路建設,應該持冷靜思考的態度。

  關鍵詞:校園網管理;校園網應用;校園網建設
 

  在數學史上費馬定理是一隻會下蛋的金雞,在力圖證明費馬定理的過程中,很多數學分支科學如數論、分析數論、組合數論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對學校來說,校園網也應該是一隻會下蛋的金雞。

  建設校園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各種教學和管理軟體提供基礎。校園網的建設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大量資金投入,當資金不充足時,可以採取分步驟、分層次建設的方法,校園網的建設可以具有不同的層次,如網路電子教室、小型辦公管理對等網、基於客戶機/伺服器的局域教學網,以及面向全校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資訊網路等。

  1 慣例與教學孰重

  在校園網建設過程中,硬體裝置不是問題,只要花錢就可以做到。關鍵在於你花了那麼多錢,究竟用校園網幹什麼?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管理方面,就是學校的網路化管理,這一點同任何一家企業的網路化相同,通過網路化給學校帶來現代化管理。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去推動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那種灌輸式的,老師講、學生聽,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方式。

  如果建好了校園網,還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把粉筆、黑板換成了計算機、投影儀,還是沿襲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當然,可能灌輸給學生的東西更多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記得更牢了***,那麼這種教學模式並沒有質的變化。大趨勢應該向自主式教學發展。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側重點,有自己的特點,不像現在的孩子培養出來都是一樣的。這才是網路教育帶來的本質上的區別。

  在校園網建設後,學校應注重“四件”平衡,即硬體具備、軟體跟上、“智件”超前、“潛件”保障。其中“智件”意為掌握教育技術的教師隊伍;“潛件”則是針對教育技術的各種服務和管理。學校的全員培訓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一些學校在校園網建設完成後,往往只對教師進行培訓,而領導卻很少參加培訓,這種做法很危險,只有領導認識到校園網的功能與作用,才會積極提供相應的環境促使教師學習和使用校園網。

  2 缺錢與浪費並存

  教育部提出“校校通”工程的建設目標後,社會上存在著一種誤解,認為全國90%的中小學校都要建立獨立的校園網。其實,“校校通”並非“校校網”,最終的目的是讓90%以上的中小學採用各種形式和手段,共享網上教育資源,而不是讓每個學校都建一套自己的校園網。目前在校園網建設中,在資金總量短缺的大環境中,還存在著區域性資金浪費的現象。

  現在校園網建設有一個趨勢就是追求很高檔的裝置,像我們做過的一箇中學校園網,要用思科6509或朗訊T550這樣高檔的產品,這其實是一種浪費。舉個例子,一般高檔的企業級交換機,它應該是針對1萬個使用者規模來使用的;而我們現在任何一所學校裡,讓所有的老師都上網,所有的教室都上網,一所學校的網路使用者也不會超過1000個。所以,用管理1萬個使用者的裝置來管理不足1000個使用者,這顯然是一種浪費。

  這方面有誤區也有誤導。一方面,一些重點學校或是市裡、省裡扶持的學校,片面地追求硬體裝置的高檔次,實際上就是浪費。深圳有一所學校光佈線就花了200多萬元,裝修一個網路機房就用了60萬元;但也有一些學校,沒有資金,看別人做校園網,也非要建一個網,結果投很少一點錢,做出來的所謂校園網,基本上起不到什麼作用,這也是一種形式的浪費。另一方面,由於利益驅動,生產廠商和系統整合商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誤導學校的決策。

  從目前情況來看,似乎一時間還難以改變校園網建設中的資金浪費現象。但是通過教育都會網路建設,可以為教育系統節省大量的寶貴資金。根據教育部提出的通過天網***衛星***、地網***電信***達到學校與學校的溝通,把整個教育系統聯成一個獨立的網,在有條件的地方要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都會網路。比如說把整個城市做成幾個主幹中心,有錢的學校能接入,沒錢的學校也能接入。這樣建校園網的投資就會變小了,只需投資一些交換裝置就行了。由此整個城市的教育水平都能得到提高,真正實現在現有的資源和資金的情況下,通過教育都會網路的形式達到資源共享。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向建設教育都會網路的方向努力。像鄭州就建了三個中心,用三臺核心交換機,下面的大學通過千兆接入,中小學通過百兆接入,整個教育都會網路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網。北京朝陽區也是這樣做的,通過四個中心,把全區300多所學校全部聯起來。

  在教育系統的網路建設中,應先考慮教育都會網路,在此基礎上,再看校園網如何投資。因為都會網路建好後,每所學校的校園網建設都能從節省路由器、伺服器、軟體等幾項中獲益;有了都會網路之後,同樣的校園網建設至少能節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資金。如果一個城市有上百所學校,那麼校園網建設由此而節省的資金就非常可觀了。高水平、高質量入口網站,更好地為公眾、企業、工作人員服務。

  3校園網本質是應用

  一般認為,校園網是為學校學習活動、教學活動、科研活動和管理活動服務的校園內區域網絡環境,並且它是建構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網路技術之上並與因特網連線的。

  這個概念比較強調區域網概念,強調多媒體技術。這樣的概念會不會造成導向上的失誤?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校園區域網建設的封閉型傾向和裝置堆砌、技術高難的貴族化傾向。一方面,資源的重複建設,另一方面,又是教育資源的匱乏;一方面,裝置堆砌閒置,教師對高難度技術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普通學校卻難進校園網的門檻。再看目前中小學校園網應用往往是放放Powerpoint幻燈,通過共享調閱調閱檔案,學校網站開設的欄目主要有:學校簡介、校長寄語、師生風采、校園新貌、教學設施、學校榮譽、家長通訊、校友通訊等內容。這是校園網應有的功能嗎?值得深思。

  校園生活的核心是學習活動,校園生活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與教師,網路的基本技術特質是開放、互動與共享,它的主要功能是促進人們主動學習,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因此,校園網路環境必需基於互連網應用。

  所謂校園網路環境***俗稱校園網***,是指基於互連網應用的,提供以學習活動為核心的,兼顧教學研究與學校管理的網路媒體教學環境。

  4校園網的基礎是管理創新

  雖然校園網的建設面臨各種困難,也遭受了很多的失敗,但多年來也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校園網的建設是學校中的“綱”,不僅是教育技術的變革,更是思想創新、管理創新、方法創新和手段創新。在校園網投入執行之後,應對現存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教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作用。校園網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總體規劃可以保證各個系統的整合與協調發展,避免重複投資、不合理地利用資源,在總體規劃下分層次逐步擴大,使工程形成良性迴圈。校園網的目的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拓寬教師和學生的知識面,所以一定要注重實際效果,選擇急需解決、見效又快的環節作為建設校園網的突破口,能夠提高師生對校園網的熱情。在校園網建設過程中應儘量使用成熟技術,既可以減少風險,又能做到實施快、見效快,維護更新更有保障。

  另外,要加強基礎工作,做好調研,弄清學校的真正需求,找到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制訂整體規劃,研究制訂學校的資訊規範,做好標準化工作,為教學資源交流與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人說在教育行業,不是有錢就什麼都能做到,但是沒錢是什麼也做不到。中國教育網路化正是處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中,錢不多但是想做很多事。這就需要精打細算、循序漸進,任何形式的貪大求洋,都會導致我們為此付出高昂的學費。這將使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達到省錢目的的計劃落空,使教育改革步伐徘徊不前。因此,教育都會網路、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不可能一步到位,教育網路化的實施與應用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最好的選擇就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一步一個腳印,重在應用實效。
 

  參考文獻:

  1傅秀斌.將E-learning進行到底.中國教育網路,2004,***6***.

  2陳強,程昌品,鄧九英.校園網建設與管理的現狀及思考.計算機教育,2004,***4***.

  3張偉.還校園網應用本色.台州師專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