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小微企業文化建設路徑論文

  事實上,企業一旦發展壯大後,單靠權力和制度來管理企業有時就顯得力不從心,這就需要有一個在此以外的力量來幫助管理企業,引導或約束員工的行為,這個力量應沒有權力的強迫,沒有威嚴的威懾,沒有物質的引誘,應能和員工做心靈上溝通、交流和引導,與員工的思想吻合,使員工時時處處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出軌,這個神奇的力量就是企業文化。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株洲市小微企業文化建設路徑相關論文。內容進行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株洲市小微企業文化建設路徑全文如下: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併為企業成員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文化被認為是僅次於“人才、技術、資金、資訊”等之外的企業管理的“第五資源”,許多大中型企業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紛紛成立組織機構、設定首席企業文化執行官加強企業文化,用企業文化引領企業員工文化自覺,把實現企業核心價值觀同追求實現個人自我價值相結合,成為員工追求幸福夢想的精神動力。可是在株洲市小微企業中企業文化卻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視,成為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軟肋。

 

  一、株洲市小微企業及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2013年初,株洲市工商局統計共有各類小微企業22332家、個體戶126 020戶。株洲市統計局資訊顯示,2012年株洲市中小微企業實現增加值670億元,增長20.4%,株洲市中小微企業實繳稅金111.9億元,增長22.9%。中小微企業增速快於全市GDP增速8.4個百分點,比重由2010年34.9%提高到38.1%。從產業看,第三產業增長最快,增長40.7%;第二產業增長21.9%。中小微企業從業人員63.98萬人,增長2.3%。專利申請量達1442項,比上年增加424項,增長41.7%,。中小微企業專利授權量與申請量之比為67.5%,比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株洲市中小微企業在增加財政稅收、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社會和諧穩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14年7月國務院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常務會議上說:“我們引燃了創業‘火種’,要使它越燒越旺。不僅要讓企業‘生出來’,還要讓他們‘活下去’、‘活得好’!”株洲市政府相繼推出了“5115”、“個轉企”一系列政策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緩解小微企業解決發展困境。株洲市小微企業由於人數規模小、家族化色彩濃厚、管理隨意性強、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等原因,普遍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缺乏企業文化建設意識,沒有形成廣為企業員工認可的共同價值觀、經營理念和行為準則,從而形成家族文化、工具文化和專制文化等消極的企業文化,企業內部凝聚力不強,企業文化流於形式,浮於表面,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嚴重脫節等,嚴重影響了株洲市小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二、株洲市小微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部分小微企業缺乏企業文化建設意識。

  長期以來,株洲市小微企業大多位於各行業產業鏈末端,職工人數少、生產規模小、自有資金少、利潤水平低、經營管理不規範、持續經營能力弱,導致大多數小微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弱,生存難度大。因此大多數小微企業首先考慮的是企業面臨的生存困境問題,忙於應付市場壓力,過分注重企業市場營銷和成本控制、重視企業短期效益,企業文化建設嚴重滯後,“先求生存,再求發展”,造成大多小微企業缺乏企業文化建設意識,忽視企業文化建設。

  ***二***企業文化缺乏共同價值觀。

  “小微企業的老闆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快速奔跑的火車頭”。可是在一些小微企業裡,企業老闆唯我獨尊、思想狹隘、個人意識嚴重,拍腦袋決策,缺乏卓越的戰略眼光。老闆的個人風格,處事風格和管理風格直接影響了整個企業的企業文化,部分小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中缺乏員工積極參與,變成了“老闆文化、企業家文化”。這種不符合企業共同價值觀的“老闆文化”由於既缺乏群眾基礎,缺少職工心聲,不符合員工利益。同時,由於企業職工對企業文化發展缺乏話語權,員工對企業的發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偏低。

  ***三***企業內部凝聚力不強。

  小微企業大都屬於家庭小作坊或個體工商戶,企業規模小,員工工資待遇低,內部福利差、企業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講誠信、汙染環境、不注重社會責任等問題。企業及其員工缺乏社會責任意識,缺乏誠信意識,只顧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業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不夠,無法形成全員共有的企業精神、價值準則、經營哲學和行為規範,無法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主人翁意識,這種缺乏凝魂聚魄的企業文化,導致企業內部凝聚力不強,員工離職現象非常嚴重。

  ***四***企業文化建設浮於表面,流於形式。

  企業文化建設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從企業創立以來,經過企業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共同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是企業成長過程中經營觀念、價值追求的自我凝練和內化。雖然大多小微企業希望能夠通過文化建設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但是許多小微企業文化是個“舶來品”,是利用諮詢機構等第三方組織來幫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鑑、模仿、借用其他企業的文化內容,不是根據自己企業現狀建立的,沒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業的實際,成為無根之物的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看起來是一套一套的,卻只是流於形式,停留在“紙面上、口號上”,對員工沒有半點約束力和影響力,無人執行也無法執行。

  ***五***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脫節。

  由於小微企業經營規模小、人員少,大多數管理者對員工管理習慣於使用老經驗、老方法,實行強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部分小微企業不注重文化建設與產品或服務質量相聯絡,缺乏品牌意識;忽視員工發展,沒有考慮員工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實現,缺乏人本意識;職工文化生活單調,沒有采取靈活多樣的載體表現企業文化、傳遞企業文化,讓職工接受和積極參與企業文化;重視物質激勵,忽視精神激勵等文化軟性約束力。文化與管理兩張皮,企業文化沒有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經營管理也沒有運用文化管理,導致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嚴重脫節。
 

  三、株洲市小微企業文化建設路徑

  ***一***重視企業文化,樹立企業文化意識。

  我國著名文化學者、中央文史館館員舒乙先生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企業文化由於具有永續性、穩定性、滲透性和生動性等特性,對企業員工起著無聲浸潤、潛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業文化管理已成為當今企業家的管理方式。株洲市的小微企業管理者要樹立企業文化意識,不要以為企業文化建設是大企業才有的事情,是企業發展成熟後才有的事情。小微企業既要重視物質激勵、制度約束等強制性措施,更要重視企業文化的引導、規範、激勵、導向作用。

  ***二***認真提煉、培育企業核心價值觀。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是企業員工對本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意義的認識和評價。如海爾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真誠到永遠”。因此,小微企業文化建設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色,根據企業追求和發展戰略目標,認真提煉、培育出自己的企業價值觀,特別是要培育能把企業、員工、社會的利益聯絡起來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激發員工動力,提高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全員參與,提高企業內部凝聚力。

  株洲市小微企業要想成功轉型升級,發展成為“權責明確、管理科學”,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企業管理就不能只是企業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長式管理”取代團體智慧。小微企業文化建設需要全員參與,全員認可。企業文化在建設過程中要求全體員工共同參與提煉企業價值觀;員工培訓時突出體現企業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業文化;職工活動中融入企業文化、宣傳企業文化;利用優秀職工、先進集體、創名牌產品等活動載體展示企業文化。只有全員參與,才能培養團隊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業內部凝聚力。

  ***四***突出特色,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有人說企業文化就如同一家企業的性格,不同企業由於其成長環境、經營領域以及發展方向的不同便會形成不同的企業文化。比如最初的海爾企業文化內容中就有“不準隨地大小便”,當時這是海爾這家街道小企業的現實情況。因此,小微企業文化要突出企業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鑑西方企業文化、傳統文化,還是借鑑同類優秀企業文化,都要考慮企業自我特點,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根據企業現實情況,競爭需要,視環境變化進行自我創新,建設符合自我特色的企業文化。

  ***五***文化自覺,與企業管理產生協同效應。

  為了讓“我在修建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房子”成為每個員工的價值追求和人生夢想,小微企業要在日常生產、經營、建設的過程中貫穿企業文化相關理念。無論是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品牌經營、客戶服務、還是員工管理等過程中,都要滲透企業文化精神,使企業文化“入眼、入耳、入腦、入心”,讓企業文化深深根植於每一個員工的生命價值理念中,不斷提升員工自我價值,發揮企業文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發揮文化的軟性約束功能,讓文化自覺和企業管理產生協同效應。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是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員工素養、行為規範以及企業傳統等意識形態的濃縮,是企業的靈魂,能為企業凝魂聚魄。企業文化對內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約束力,對外是一面旗幟,一種宣言,展示企業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擔當的積極形象。因此,株洲市的小微企業要想應對生存發展困境,改變社會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只有克服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培育企業文化,促進企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