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的方案論文

  園林城市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評選出的分佈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人居生態環境清新舒適、安全宜人的城市。“園林城市”是在中國特殊環境中提出的,它和我國傳統的私家園林有著密切的聯絡。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台州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的方案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台州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的方案全文如下:
 

  為加快我市園林綠化建設步伐,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高城市生態質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根據建設部《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和《國家園林城市標準》,結合台州實際,特制訂台州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建設大城市”的戰略目標和“特色建市、生態立市”的總要求,以建立國家園林城市為載體,堅持“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依據城市環境機理與功能,充分利用山、河、江、湖、城等自然資源,強化以城市園林綠化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優化人居環境,努力把台州市建設成為具有山水特色、生態型的國家園林城市。

  二、 總體目標

  嚴格按照《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力度,爭取每年擴綠200萬平方米,其中公園綠地80萬平方米,到2005年,全市綠地率達33,綠化覆蓋率達37,人均公共綠地達8平方米,形成組織管理到位、規劃設計規範、景觀保護得力、綠化系統完整、市政設施配套的建設格局。到2005年實現建立省園林城市目標。力爭在2008年建立國家園林城市。

  三、 主要任務

  ***一*** 修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完善的綠地系統規劃是建立園林城市的基礎,是城市綠地合理增長的保障。要結合我市新一輪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按照國家園林城市標準,充分採用自然景觀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注重植物地帶性風貌特色,高標準修訂《台州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並廣泛徵求市民意見,經批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同時組織編制《台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通過規劃手段,引導全市建成區內的山體林地向城市公園過渡,指導城市公共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的合理佈局,確保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總量適宜、分佈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

  ***二*** 加快城市綠地建設。

  1、 多管齊下,增加城市綠量。

實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綠地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綠地200萬平方米的“綠色行動計劃”。通過規劃擴綠、見縫插綠、租地造綠等途徑,保持城市各項園林綠化指標的逐年增長,到2005年使人均公共綠地從現有的6平方米增到8平方米,綠地率從現在的29.8增加到33,綠化覆蓋率從現在的33增加到37以上。城市街道綠化按道路長度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幹道綠地率不少於25,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綠地率在30以上,舊城改建專案綠地率不低於25。

  2、 講求特色,提升綠化品位。

充分利用我市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特有條件,堅持“求精、求美、求特、求雅”打造城市綠人的個性品牌。認真執行《公園設計規範》,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以綠為主、喬灌草結合的綠化理念,使綠化植物群落錯落有致,公園的綠化面積佔陸地面積的70以上。在綠化建設過程中,要把建築小品、城市雕塑作為重要內容,與當地的歷史文化相融合,賦予綠地建設人性化的內容,豐富城市綠化的韻味和品味。在鞏固現有綠化成果的基礎上,抓好沿山文化帶、沿江景觀帶、沿路森林帶、沿海工業帶的建設,加快黃岩永寧江北岸濱江綠地、大環線綠色通道、椒江白雲山公園、路橋石浜公園拆建重點專案建設,使之成為城市綠色景觀亮點。

  3、 全民參與,拓展綠色空間。

以每年三月份的“植樹節”為依託,廣泛發動,全民參與,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全方位拓展城市綠色空間。義務植樹成活率和儲存率均不低於85,盡責率在80以上,建成一批“共青林”、“新婚林”、“巾幗林”、“紅領巾林”。廣泛開展群眾性綠化活動,進一步搞好庭院綠化工作,積極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大力推廣城市垂直綠化、屋頂綠化、陽臺和室內擺花養草,構建立體型 、複合型的綠色空間。繼續開展園林式居住區、花園式單位、園林示範村、綠色小城鎮的建立活動,到2005年,園林居住區達到60以上,園林式單位達到70以上,其在先進單位佔20以上。積極參與農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綠化苗圃和綠化基地,提高生產綠地面積和綠化苗木自給率。到2005年,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佔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給率80以上。

  ***三*** 加強城市景觀的保護和管理。

  1、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遵從“重在保護、合理開發”的方針,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底蘊,重點搞好椒江北新椒街和章安古城的保護修繕、黃岩孔園擴建以及古建民宅的保護、路橋十里長街的保護和開發。落實保護的具體措施,儘可能保護原有歷史文化古蹟的遺留歷史資訊,儲存完整的歷史脈絡和風貌。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設施,使之成為城市新的亮點。

  2、 嚴格保護城市古樹名木。

頒發《台州市古樹名木保護辦法》,進一步健全古樹名木保護檔案,明確責任分工,落實有力措施,嚴禁各種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積極採用先進科技成果,做好古樹名木的復壯、病蟲害防治措施,提高古樹名木保護水平,發揮古樹名木的良好景觀特徵。

  3、 實施城市景觀工程。

以爭創“街容示範路”為抓手,開展街容街貌的綜合整治,到2005年,建成15條以上“街容示範路”。繼續實施城區亮化工程,制訂具體的建設和管理辦法,推進臨街已建建築的亮化改造,促使新建專案亮化工程的同步實施,不斷增強城市夜間景觀效果。城市主次幹道燈光亮化率達到97以上。制訂實施市區戶外廣告管理規定,結合城市街景改造和環境整治,對城區的戶外廣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侯車亭等實施規範管理,使之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充分利用台州山、水、海及綠心等自然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分片拓展、綠脈相連、結構整合”的原則,搞好城市大環境綠化,營造山環水繞、綠村成蔭、空氣清新、四季有花、風光優美的生態城市。以總面積60多平方公里的綠心保護性開發為核心,實施城市綠楔工程,建設城市生態綠廊,緩解台州城市熱島效應。加強城市山體植被保護,開展林相改造,提高闊葉林、次生林比例,增強山林季相。加大對海門河、南官河、永寧江、西江城區河道的整治,運用疏浚清淤、汙水截留、河巖、鋪草駁坎植樹等綜合手段,使河水開始變清、河岸開始變綠、環境開始變美。在抓好環境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加大大氣汙染和水汙染的治理力度,到2005年,城市大氣汙染的指數鞏固在二級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達到三類以上

  ***五*** 配套城市基礎設施。

  要把城市市政基礎設施作為建立的重要內容,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增強城市的總體功能和承載水平。突出抓好汙水管網改造與建設,到2005年形成與城市汙水處理工程相適應的汙水集納體系,管網面積普及率達到90,汙水進網處理率達到80以上。按照“鼓勵焚燒、支援制肥、允許填埋”的原則,跨區域規劃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到2005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以上。研究落實解決市區供水矛盾的綜合措施,加快啟動台州供水二期工程,實現城市供水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步增長,到2005年供水普及率達到98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100。繼續加強城市管道燃氣建設,做好天然氣利用準備,到2005年市區燃氣普及率繼續保持在90以上,管道燃氣普及率達到40。繼續抓好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及停車場建設,到2005年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達10輛***標臺***以上,人均擁有城市道路面積保持在12平方米以上。

  四、 主要措施

  建立國家園林城市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要實現預期目標,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 統一思想,狠抓落實。

  要充分認識到建立園林城市,對於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切實增強責任感,樹立全新的發展觀,把行動、措施落實到建立工作中去。市建立園林城市領導小組負責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有關單位要成立機構,落實專人負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以塊為主、條塊結合、上下配合、多方聯動、分工負責”,實行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加強檢查考核,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 深入宣傳,廣泛動員。

  建立國家園林城市需要全市人民的參與和支援,各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建立國家園林城市的重要意義和有關城市綠化的法規政策,使建立工作成為各級政府、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市民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活動。同時,要充分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要把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工作作為年終考核、文明單位評比的重要內容,定期進行督查。設立舉報電話,開展明查暗訪,推動建立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 嚴格執法,依法行政。

  深入貫徹執行《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和《浙江省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規章,認真把好新建、改建、擴建專案的綠化稽核關,加大城市綠化補償的收取力度。建立健全建設專案綠化工程方案審查、實施管理和竣工驗收制度,加強城市綠化的全程跟蹤監察,促使建設專案綠化指標的全面落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綠化用地,對任意侵佔綠地、非法砍伐、破壞綠化的行為予依法查處。

  ***四*** 理順體制,強化管理。

  按照“管養分離、管幹分離、作業放開”的要求,加大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的市場化改革力度,改變當前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建設、施工、監督、養護混為一體的狀況,把園林綠化企業推向市場,在競爭中增強實力,提高綠地施工水平。實行城市公共綠地和道路綠化養護改革,通過公開招標形式將養護作業推向市場,同步跟進養護質量監督,切實提高城市綠化養護水平。充實加強園林綠化管理隊伍,按照建設大城市和建立國家園林城市的要求,充實、加強園林綠化管理機構和技術管理人員,使園林綠化管理隊伍能適應當前城市綠化建設管理和建立工作的要求。

  ***五*** 廣闢渠道,加大投入。

  要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各方籌資為輔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資體系。突破園林建設由政府包辦的模式,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實行“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

  的政策,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投資興辦園林綠化事業,並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對有收益的園林建設專案,努力開闢和利用融資渠道,通過合資、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場運作的形式多方籌資建設。通過宣傳和引導,鼓勵動員工商企業、苗木生產大戶發展城市苗木基地的建設,特別要結合城市生態林帶建設和農業生產結構高速建設大型苗木基地。要嚴格各項綠化收費,對政策規定收取的易地綠化費、綠化補償費、綠地臨時佔用費和毀壞綠化的罰沒收入等要按規定收足,全部用於園林綠化建設。

  ***六*** 依託科技,提高水平。

  要充分發揮台州市風景園林學會等有關學術、科研機構的作用,積極開展城市園林新技術、新裝置、新材料的研究應用和園林造園造景方面的科學研究,提高選種育苗、栽培管護的科技含量。要大力維護城市綠化的科學成果,加強城市綠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促進科學成果的推廣和應用,促進城市綠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 組織領導

  全市建立國家園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建立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市建設規劃局要牽頭組建好建立園林城市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建立的日常工作,指導並督促各有關單位訂好計劃、抓好落實。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和台州經濟開發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建立園林城市工作的領導。各有關單位要根據全市的統一部署,研究制訂建立工作計劃,分解細化建立任務,協調各方力量,為實現建立園林城市目標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