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術論文搜尋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化學學術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化學學術論文篇一

  感悟化學 享受化學

  摘要:教育只有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義。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充分體現了“科學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思想。化學教學不但要學習課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動手去感知、去實踐,特別是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去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那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真正體現了化學走向生活,生活源於化學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化學;生活;教育;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112-02

  教學即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論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傳統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學生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學情分析,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學生的實踐。學生的創新意識沒有得到培養,創新能力也就沒有得到提高。若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並能解決生活中有關化學問題,則可以讓學生享受學習化學的樂趣。體現“科學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思想。

  一、化學從生活中走來

  只要我們在生活和教學中,時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實踐,發揮聰明才智,便可變廢為寶,讓生活資源成為課程資源,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流程時,引入化學問題要儘可能從學生周圍的生活現象匯入。不要過多糾結學習化學是為考試而學,為升學而學,否則就會偏離學生的實際,就會走老路。學生所學的東西就在時間流淌中而流失。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例如,用醋可以除水瓶裡的水垢;用雞蛋或牛奶可以解重金屬中毒;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合使用,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醋酸、蛋白質、膠體和氮氣的性質。讓學生置身於貼近自己生活的環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雖要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因為知識和技術在更新,而教材卻在滯後。如水的淨化,教材中自來水廠的淨水劑說的是明礬,而現實中,明礬這種落後的淨水劑很少使用,多年前就被聚合鋁鹽和鐵鹽所取代。在生活中感悟化學,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有用,才會用心學習。這種教學方式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自然就願學、樂學、善學。

  二、聯絡生活實際,構建生活化化學課堂

  “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永遠是化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化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化學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若將一些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講述“環境保護”這部分內容時,如果按照課本內容平鋪直敘,這一節課將會幹巴巴,學生也從中得不到什麼啟示。如果找幾個因為沒有注意環境保護而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例,則環境保護就顯得重要和有意義了。例如美國的洛杉磯因光化學煙霧的汙染歷史上曾出現75%的人患紅眼病;廣東省有一個小山寨有一段時間出生的嬰兒都是女孩,變成“女兒國”,後來調查才知道是因為採礦隊在採礦時破壞了當地的水質,水源被鈹元素所汙染等。有了實際的資料和現實的例子,學生聽課的熱情高漲,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增強了。

  家裡的液化石油氣是烴類,絕大多數的烴類雖是稍有氣味的,但為什麼“煤氣”洩漏時會聞到一股刺鼻臭味?這是很多學生都有親身體會的。這股臭味是硫化氫的特別氣味而不是烴類氣體的氣味。向學生提及,他們對硫化氫就有了更深的認識。那麼為什麼要在石油氣中加入硫化氫?是因為這種特殊氣味容易被人們聞到,從而可以及早發現石油氣漏氣,以達到及時查漏處理,防止石油氣中毒或火災等事故的發生。

  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又可使學生增加生活常識。學生通過與實際生活相聯絡,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讓一些很難用理論知識解釋清楚的內容變得簡單了。

  三、讓化學在實踐中迴歸生活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昇華。任何束縛住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都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如:利用熟水果散發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實用意義也加深了學生對乙烯性質、用途的瞭解;通過高中化學學習,學生走進服裝商場知道怎樣鑑別“真絲”與“人造絲”;走進珠寶店能鑑別真假金銀、常見寶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養;在學習糖類、油脂、蛋白質之後,就可以佈置作業,引導學生把自己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歸類,讓學生收集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

  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小實驗,學生有條件的可以讓他們自己回家動手做一下。講焰色反應的時候,我就讓學生回家在燃燒的爐上灑少量的食鹽,這樣很直觀地看出鈉元素的焰色是黃色。在講葡萄糖的性質時,教學生自制甜酒;或者自制葡萄酒;教學生巧用一些化學知識:燒葷菜時,在加了酒後,再加點醋,菜就會變得香噴噴的。燒豆芽之類的素菜時,適當加點醋,味道好營養也好,因為醋對維生素有保護作用;用麵包能消除衣服油跡:用餐時,衣服如果被油跡所染,可用新鮮白麵包輕輕摩擦,油跡即可消除。家庭小實驗不僅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總之,在我們的化學教學中要落實新課標,體現化學教學的課改理念,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絡,使學生課內所學、課外有用;課外見聞,課內昇華。在這樣的內外交流過程中,課堂變大了,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促使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等發展性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享受化學的應用價值,享受學習化學樂趣。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化學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