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學術論文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在高中的化學教學中,為了完成高中化學“教”、“學”任務,在化學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生自主管理”的教學方式使自己完成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怎樣落實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三維”目標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自己的高中化學教學實際從課堂教學中怎樣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課堂教學中怎樣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和課堂教學怎樣落實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及課堂教學怎樣實現多維目標的整合等四個方面就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達成“三維目標”做了探討。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三維目標”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的關係,又注重在化學知識的獲得應用過程中體現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三維目標相互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髮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我們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達成”三維“目標,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把三個維度簡單的疊加,要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中。新中的”課程目標“處處為我們整合三維目標提供了典範。在擬訂三維教學目標時,我們要借鑑新課標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方法。

  一、課堂教學中怎樣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

  1.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啟用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時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絡,啟用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絡的問題,把握適應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3.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定智力臺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的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怎樣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方式,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會計畢業生畢業論文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裡“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區域性,而學生是從區域性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線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學變學的轉化。

  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不是老師直接講授或講解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而是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思路、途徑和方法。學生所要完成任務的主要任務是:在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知識清單”;確定蒐集知識資訊的渠道、途徑和方法;蒐集所需要的知識和資訊並進行分析和處理;利用知識和資訊解決提出的問題,完成學習生任務。二要重視學生的使用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通過社會協商的方式使群體的智慧為每一個個體所共享,內化為個休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是形成學生表現、交往、評價、批判能力的重要環節。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三、課堂教學怎樣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怎麼教?是教出來的嗎?雖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各學科標準中都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列入課程改革目標,都要求教師關注它,但是,這決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像講解知識要點一樣,通過講解的辦法,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給學生。一般來說,態度與價值觀,可能是沒法“教”的。

  每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選擇,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模仿、嘗試和實踐體驗而逐漸習得的。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參與者中發展自我,在體驗中認識社會生活,是每個學生主體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選擇去影響學習主體,是教育者通過身體力行的示範活動來言傳身教的真實性和可行性,並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習主體嘗試選擇、參與者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知,形成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說,回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怎麼教”的問題也不難,要點有兩個:一是教師真心實意的身教,二是創造機會讓學習者嘗試從教師身教中體會到的認識。

  四、課堂教學怎樣實現多給目標的整合

  1.在知識與能力的教學中,重視知識的產生、發展、應用、再發展的史實,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重視學習知識泊基本方法與方法選擇的意義,授學生以“漁”,使學生受到方法論的教育;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與合作性,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與自學性。

  2.把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滲透在知識能力的教學之中,使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獲得堅實的基礎。重視教與學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的素養以及教學條件為依據,選擇課堂教學的方式。重視學生活動與訓練的設計;保證覆蓋面和參與度;體現程式性,留下延伸性。重視知識的探究過程;選準探究內容、創設探究情境、提出探究問題、營造探究氛圍、親歷探究過程、啟迪探究思維、體現探究價值。重視交流;動口——語言交流、動手——操作交流、動鍵——網上交流。重視互動;動腦——思維互動、動身——實踐互坳、動情——情感互動。

  3.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融合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實現的過程之中,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獲得體現的載體。一要重視情境創設:創設源於學生的經驗而又高於憲政的簡單經驗的學習情境,把學習目標定在學生的認知最近發展區內,激勵學生跳起來摘取學生成功的桂冠。二要重視榜樣的力量;通過老師的身體力行的示範活動來言傳身教的真實性和可行性,通過英雄、模範、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積極創造有利於學生主體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嘗試的實踐行動中形成個生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形成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作業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絡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不能分割。

  在新課程中中,三維目標是主要矛盾,知識與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化學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與廣泛、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化學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將使化學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沒有“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他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化學新課程追求的目標。只有課前地認識和理解,在課堂上充分地落實和融合,代寫本科論文我們的化學課堂才能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化學基本觀念:內涵分析與教學建構畢華林; 萬延嵐課程.教材.教法2014-04-01

  2、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研究鞏立珍山東師範大學2013-03-31

  範文二: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整合初探

  論文摘要:現代教育技術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整合初探-論文網

  論文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中學化學,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

  1從教學規律看

  現代教育技術克服了傳統教學知識結構線性的缺陷,具有資訊呈現多形式、非線性網路結構的特點,符合現代教育認知規律。第一,從建構和形成認知結構方面,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是基於奎林M.R.Quilian的語義網路理論。人類的認知是—個層層相連的網狀結構,這個結構中有節點、鏈等。各節點之間通過鏈的作用而結成一個記憶網路。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結構從最初的知識節點出發,呈網狀分佈,在知識鏈結構形成一種多層次的知識結構。這是一種以人類思維方法組織教學資訊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學習需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顯然,傳統教學知識結構的線性化,不僅限制了多層次、多角度地獲得知識資訊,而且也限制了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來完成學習。第二,在認知過程方面,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符合加涅R.M.Gagne的認知學習理論,該理論揭示人類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階梯式發展過程:傳統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過程,尤其是理論教學部分,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與運用知識幾個環節順序連線的,形成的時間週期長,學生的記憶易於淡化,這是不利於階梯式發展過程形成的。而現代教育技術則把感知、理解、鞏固與運用融合為一體,使得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記憶得到強化,可以有效地促進個體主動參與認知結構不斷重組的遞進式學習過程。

  2從教學模式看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既是一個可以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教學環境與系統,同時又是能夠形成相互協作的教學環境與系統。不論是傳統的電化教育手段,還是多媒體教學系統組成的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輸入與輸出手段的多樣化使其具有很強的互動能力。多種學習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完成自主學習。與網路技術相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還可以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跨越時空的限制進行互相交流,實現自由討論式的協同學習,這顯然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3從教學內容看

  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集聲、文、圖、像於一體,使知識資訊來源豐富,且容量大,內容充實,形象生動而更具吸引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闊的時域空間,既可以超越現實時間,生動地展示歷史或未來的認知物件,又能夠拓寬活動範圍,將巨大空間與微觀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學生面前加以認知。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佔有的時空不斷擴大。而傳統教學方式則依靠文字教材和教師的課堂講課,強調教學過程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

  4從教學手段看

  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主要是指多媒體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強調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群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教材、學生三點一線的格局,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無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圖文並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組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與手段和在網路、遠距離雙向傳輸的教學系統,所有這一切使得傳統教法中抽象的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立體多元組合形式,使得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功能,對大腦產生多重刺激作用,從而使得學習效果顯著提高。

  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源與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整合:

  四川省現代農村中小學遠端教育工程基本上做到了全覆蓋,縮短了城鄉教育在技術手段上的差距。通過遠教三種模式,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豐富的資源和手段。

  資源的種類多種多樣,在教師備課中可以參考的有教學設計,

  教案示例,教學課件,課堂練習,課後檢測等。在網際網路上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獲得幾乎你想要的任何資源。

  在課堂教學中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要遵循下列原則:

  1.現代教育技術不是萬能的,必須有所選擇,必須和相關知識型別的學習方法相適應。

  比如:中學化學中的知識由以下幾大塊構成: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合成等。對於物質的組成、結構等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直觀的演示,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質的性質變化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則在實驗室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試驗,觀察、分析最後自己得出結論,即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認知方式,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中,有人就把它當做了“萬金油”或者“小黑板”。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機合成是一個難點,重要性並不大,開展有機合成的試驗教學目前條件大多還不成熟,通過課堂講解,適當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變化合成的目的、方式,將產生的結果,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強大優勢,有指導的安排學生通過網路補充學習,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理性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一件新的事物,它總是要衝破傳統的羈絆,所以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中,會有各種阻力和干擾。特別是網路在教學中的應用,人們目前對網路真的視若洪水猛獸,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各種不良傾向統統怪罪於網路,在電視媒體的鋪天蓋地的渲染、教師家長的口誅筆伐下,情況變得更加恐怖了。然而,根據我對網路的應用體會,網路是學生學習中分數的“敵人”,知識的“朋友”,能力的“良師”,是我們任何人的一扇視窗,看世界的視窗,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奇妙的無限的世界。當然,使用不當,沒有監管的讓學生使用,是會有相當的負面影響的。所以應付教學本身以外的這些困難,我們要正確對待,有平和的耐心,有堅韌的意志,否則可能半途而廢。

  3.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的教師協作,相互探討和相互進步是非常有益的,應積極擴大該技術的正面影響,形成更加強大有力的力量應付可能的挑戰。

  4.及時收集學生反饋資訊,不斷完善技術手段、教學方式,在挫折中不斷進步。

  5.要善於利用網路的開放性和可重複性,正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收集、整理、分析資訊的能力和習慣,形成適應自己的自學方法,以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這方面我們的學生和西方國家的學生相比差距太大,果如是,則功德大焉。

  以上只是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一點階段性總結,以就教於方家,丟擲一塊磚,能引來一塊玉,幸甚!

  參考文獻

  1 現代教育技術

  2 現代教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