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學術論文

  國內社會科學界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關注較多,並形成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合併財務報表編制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併購現象也越來越多,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等日益需要了解公司的整體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變動情況,單一的母公司報表顯然滿足不了這一需求,因此需編制母公司的合併報表。筆者通過學習,並結合多年工作經驗,重點梳理了合併報表編制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希望能對從事合併會計報表編制的財務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合併會計報表 編制 調整分錄

  在當今席捲全球的合併浪潮下,企業合併特別是控股合併將成為新世紀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因此,企業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用會計準則對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進行科學規範也成為當務之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併》指出:企業合併,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併形成一個報告交易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什麼是合併報表呢?合併會計報表也稱合併財務報表,它是以企業集團內納入合併範圍的各成員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由集團中的母公司在個別會計報表基礎上,運用一整套合併程式編制的,能綜合反映出企業集團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其資金變動的會計報表。

  一、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

  編制合併報表的前提是控股合併。母公司在編制合併報表時,應當將所控制的境內外所有子公司納入合併會計報表的合併範圍,具體包括:

  ***一***母公司擁有***直接/間接***其過半數以上***不包括半數***權益性資本的被投資企業;

  ***二***其他被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資企業:

  1、通過與該被投資企業的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協議,持有該被投資企業半數以上的表決權;

  2、根據章程或協議,有權控制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3、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會議上有半數以上的投票權;

  4、有權任免董事會等類似機構的多數成員。

  凡存在上述控制關係,母公司均應編制合併會計報表。具體包括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合併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二、合併報表的編制原則

  ***一***以個別會計報表為基礎

  在編制合併報表時,需要以合併範圍內的各成員企業單獨報表為基礎,直接通過個別會計報表相加得出彙總數後,抵消重複因素,得到合併數,每年編制都是如此。這一點,在理解連續編制時尤為重要。

  ***二***一體性原則

  在編制合併報表時,必須將母子公司理解為一個整體,這樣集團內部企業之間的經濟業務如債權債務、內部銷售等需要進行抵銷。這一原則,是理解合併抵銷分錄的關鍵。

  ***三***重要性原則

  合併報表不是反映某一會計主體的具體經濟業務過程,而是反映母子公司所組成的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資訊,對於不重要的資訊即使不抵消,也不會誤導會計報表的使用者。因此,在編制合併報表時,特別強調重要性原則的運用。

  三、編制合併會計報表的基本程式

  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手續相當複雜,為了使編制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通常首先編制合併工作底稿作為合併報表的編制基礎,將個別會計報表的資料過入合併工作底稿,並將相同專案資料加總;然後編制抵消分錄,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相互發生的經濟業務對個別會計報表的影響;最後計算合併會計報表各專案合併數,過入合併會計報表相應的專案內,分別得出正式的合併資產負債表、合併利潤表、合併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一***編制調整分錄

  這是編制合併報表的第一步,包括:

  1、對子公司的個別報表進行調整

  ***1***屬於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取得的子公司,其個別報表只針對會計政策、會計期間不一致的情況進行調整。

  ***2***屬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取得的子公司,其個別報表除對會計政策、會計期間不一致進行調整外,還應將子公司的個別報表調整為在購買日公允價值反映的財務報表。

  2、對母公司權益法的調整

  ***1***會計準則規定:合併會計報表應以母公司和其子公司的財務報表為基礎,根據其他有關資料,按照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後,由母公司編制。

  ***2***會計準則中要求:企業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對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

  ***二***編制抵消分錄

  這是編制合併報表的關鍵所在,也是最難的一點。需要抵消的專案主要有:

  1、母公司對子公司權益性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專案

  借: 實收資本***子公司*** 、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貸: 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賬面*** 、少數股東權益***非母公司控制部分***

  2、母公司之間或子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

  借:債券類專案

  貸:債務類專案

  3、母子公司之間內部銷售收入及存貨中包含著未實現利潤的抵消

  當年度業務:

  借: 營業收入

  貸: 營業成本,差額即未實現利潤記入存貨中

  4、內部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抵消

  借:應收賬款― 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5、內部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抵消

  借:其他業務收入***財務費用***

  貸:財務費用―利息支出

  6、內部交易形成固定資產包含著未實現利潤的抵消

  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固定資產― 原價

  7、內部投資收益、子公司期初未分配利潤專案與子公司本期利潤分配有關專案和期末未分配利潤專案

  借:投資收益、未分配利潤― 年初、少數股東損益

  貸:提取盈餘公積、對股東的分配、未分配利潤―年末   綜上,我們在編制合併抵消分錄時要站在集團整體出發,抵消重複或不存在因素對個別財務報表的影響,使編制後的合併報表恢復到沒有集團內部交易的經營狀態。

  現就以上抵消分錄舉例簡要說明:

  20xx年1月1日某A公司出資800萬元購買B公司 80%的股份,當日B公司的淨資產為1000萬元,其中:實收資本800萬元,資本公積100萬元,盈餘公積100萬元。B公司當年實現淨利500萬元,計提盈餘公積50萬元,應付利潤300萬元,期末未分配利潤150萬元。

  合併報表時,先將A、B公司的個別報表過入到合併工作底稿,進行合併前彙總,然後就彙總數進行抵消,得出合併數。而母公司在做個別賬務處理時不用權益法調整長期投資,只在收到股利時用成本法,在收到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300*80%=240

  貸:投資收益 240

  而進行報表合併時,在工作底稿上用權益法調整母公司的長期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 500*80%=400

  貸:投資收益 400

  借:投資收益 300*80%=24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40

  需要說明的是,調整分錄不做賬務處理,也不用調整個別報表,只用於合併報表時使用。調整分錄具有連續性,第二年的調整分錄要在第一年的基礎上。調整後,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為960萬元,應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期末金額1200萬元的80%抵消,剩餘的20%不能為母子公司組成企業集團合併,應屬於少數股東權益,所以母公司長期投資的960萬元與少數股東權益的240***1200*20%***萬元應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1200萬元全部抵消

  1、權益抵消分錄

  借:實收資本 800

  資本公積 100

  盈餘公積 150

  未分配利潤 150

  貸:長期股權投資 960

  少數股東權益 240

  同時還應抵消母公司投資收益與子公司本年淨利的80%。剩餘20%為子公司淨利,並非是母子公司共同組成的企業集團淨利,而是少數股東收益。所以,母公司投資收益400萬元,少數股東收益100萬元,要與子公司本期淨利潤500萬元全部抵消。

  借:投資收益 400

  少數股東收益 100

  貸:提取盈餘公積 50

  應付利潤 300

  年末未分配利潤 150

  2、若A、B公司之間存在業務往來,有未結往來款項

  借: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持有到期的投資

  貸: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應付債券

  同時抵消應收賬款中的壞賬損失

  借:應收賬款― 壞賬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3、B公司向A公司銷售貨物300萬元,年末盤點發現A公司尚庫存50萬元貨物未出售

  借:營業收入 300

  貸:營業成本 250

  存貨 50

  需要注意的是:母子公司所做的分錄,用的是會計科目;合併抵銷所做的分錄,用的是報表專案,不能將抵消分錄中的存貨寫成庫存商品,因為存貨是報表專案,而庫存商品是會計科目。這個問題在做抵消分錄時一定要注意。

  四、結束語

  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一直是財務會計中較為複雜的一項業務,實際工作中、《企業會計準則講解》以及眾多介紹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的教材中介紹運用合併方法的均是工作底稿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子公司報表的數字全部反映在工作底稿上,一目瞭然,方便查詢。但其缺點是綜合調整和抵消分錄形勢複雜,借貸方涉及專案較多,對應關係模糊,不容易發現其中存在的錯誤。

  目前為止,尚未有更加簡單易行的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這也許正是合併財務報表的複雜之處。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充分應用工作底稿法的優點:抵消分錄的許多資料是可以從合併工作底稿的單戶表中取數的,建議每一抵消分錄建一張工作表,基礎資料從各單戶表中取,可以省去計算過程,做出的抵消分錄也會明晰。另外,工作底稿之間也可按邏輯關係設立表間核對公式進行稽核。

  此外,財務人員還應加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正確的去理解新準則下的合併會計報表中的相關規定,結合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補充和修正,才能不斷的完善合併會計報表的編制工作。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鄭水娟.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的方法與技巧[J].商,2012;17期

  篇二

  探索社保部門預算編制新思路

  摘 要:本文分析了部門預算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實際情況出發探索了部門預算編制的新思路。

  關鍵詞:部門 預算 編制 思路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 社會保障廳共有31個預算單位,包括廳機關、公務員局、外專局三個行政單位,以及28個事業單位。下面就我廳目前的預算編制現狀,探索未來部門預算編制新思路。

  一、預算單位經費補助形式現狀

  1、 財政撥款的行政單位。包括廳機關、公務員局、外專局3個行政單位,這些單位每年的年初預算中人員及公用經費部分是按照標準核定的,工資通過銀行化發放,人員經費不存在缺口。

  2、實行公務員 管理的事業單位。包括省人事 教育中心、資訊中心等4個單位,這些單位的人員及公用經費管理等同於行政單位。

  3、財政性資金基本保證的事業單位。包括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務結算與基金稽核中心、省社會 保險事業管理局等11個單位,這些單位的人員及公用經費實行限額管理,大部分單位的資金都比較緊張。

  4、財政性資金定額或定項補助的事業單位。包括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機關服務中心、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等9個單位,這些單位的人員及公用經費中一部分實行限額管理,另一部分經費來源於本單位的行政性收費收入,相對全部實行限額管理的單位,這些單位的資金比較寬鬆。

  5、財政性資金零補助的事業單位。包括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職業技能鑑定中心、省機關事業單位流動人員養老保險服務中心等4個單位,這些單位的經費全部依靠本單位的行政性收費收入,資金比較寬鬆。

  6、專項資金的補助形式。資金性質為財政撥款的專項,由各單位申報,省財政廳稽核,每年的年初預算規模基本上與上年持平。資金性質為行政性收費收入的專項,由預算單位根據自身的財力及業務的需求申報,省財政廳稽核,一般情況下,財政廳都會按照各單位的申報情況,全部核准。

  二、預算編制及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近年來我省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但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與事業 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事業費限額偏少。每年編報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時,省財政廳都要對財政性資金基本保證、財政性資金定額或定項補助的事業單位的人員及公用經費下達事業費限額,這些單位要按照下達限額編報第二年的預算建議 計劃,事業費限額基本上是根據上年的年初預算加上期間的調資部分。隨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工作任務不斷擴大,各單位的業務工作量也在不斷加大,人員要求也逐步增多,但事業費限額的增長比例要遠遠小於人員及公用經費增長比例,結果只能使這些單位經費緊張,一些必須開展業務無法正常開展。

  2、預算水平偏低。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政策措施,特別是惠及民生的政策,都需要各級財政出資。一方面,省級財政預算安排不足,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近三年中央財政補助由45億元、55億元增加到60多億元,而省政府一直是每年安排1500萬元歸入基金,只能說是象徵性地體現政府責任;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國家和我省相繼出臺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我省提出八大工程推動人才工作,其中我廳承擔三項工程,但預算資金沒有明顯增加。引進留學人員專項經費連續6年每年安排180萬元,資助經費最多的只有7-8萬元,少的只有1萬元,還有相當多的人員 申請不到。博士後工作補助資金安排了4年,每年200萬元,每人只有7-8萬元,而與我們緊鄰的河南,每年安排2000萬元,我省補助政策很難吸引專家人才。另一方面,市縣配套資金落實難度大,如就業再就業資金、城鎮居民醫保、新農保等,中央財政補助一定資金,但同時需要省、市、縣各級財政配套落實相應資金。有些財力不強的市縣,配套資金落實不了,致使一些政策在基層不能很好的落實。

  3、工作經費類資金少。近年來,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健全完善,我廳承擔的業務量急劇增加。一是各級財政安排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專項資金逐年提高,把這些大錢管理好、使用好,落實到每個受益的個人,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需要專項資金;二是我廳承擔的工作量不斷增加,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增加到3000萬人次,但人員編制、工作經費沒有調整;三是新增的城鎮居民醫保、新農保等職能,沒有相應地增加人員、經費,有的單位不得不聘用臨時工作人員,更加劇了經費緊張的狀況。

  4、預算執行進度不均衡。一是資金支出受政策性影響,有的政策由於出臺的時間較晚,致使資金不能按時間進度撥付;二是年初財政資金到位不及時,一些工作受到影響;三是部分涉及行政性收費的單位,由於受工作性質的影響,上半年收費很少,如石家莊鐵路運輸學校,影響到正常的工作開展。

  三、探索部門預算編制新思路

  1、打破事業費限額。對於財政性資金基本保證的事業單位,由於這些單位沒有收費專案,所有的收入全部來源於財政撥款,再加上事業費限額偏低,致使這些單位業務開展受阻,所以,建議打破事業費限額,按照參公事業單位的標準來核定這些單位的人員及公用經費。

  2、重新核定財政性資金基本保證事業單位的事業費限額。由於各單位的事業費限額是以2000年省財政廳核定的限額為基數的,隨著人員及業務量不斷增加,人員及公用經費的需求也逐年增大,但事業費限額卻增長很少,所以,如果第一條不能實現,建議按照現有人員結構重新核定這些單位的事業費限額。

  3、提高公用經費核定標準。對於新增單位及公用經費偏少的單位,省財政廳按照人均6900元的標準核定公用經費。面對目前物價上漲及工作量加大的局面,6900元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建議要提高公用經費核定標準。

  4、足額安排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性資金。政策性資金如:就業再就業資金、城鎮居民及關閉破產企業醫療保險資金、新農保個人家庭補助資金、企業軍轉幹部解困資金、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資金、自主擇業退役金、專家崗位津貼資金、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及免學費資金等,這些資金都是事關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資金,所以要足額安排。

  5、對於行政性收費部門預撥部分工作運轉經費。涉及行政性收費的單位,由於受工作性質的影響,上半年收費很少,影響到正常工作的開展。建議,財政廳參照這些單位以往年度部門預算及決算情況,按比例提前撥付部分工作運轉經費,待下半年收費上繳之後再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