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化學術論文的格式要求

  學術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而其中的論文格式是必須要規範的,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準樣式和內容要求。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第一部分:扉頁

  論文題目***黑體二號,居中***;其他填寫內容在橫線上居中***指導教師不需填寫職稱***,使用宋體三號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內容摘要

  中、英***外***文內容摘要在第二頁書寫,如在一頁之內不能書寫完畢,連續書寫在次頁。

  “內容摘要”四個字居中書寫***宋體三號加粗***,前後兩個字之間空一箇中文字元。

  書寫“內容摘要”四字之後,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中文內容摘要***宋體小四號***。

  書寫中文內容摘要之後,在下一行書寫中文關鍵詞。書寫“關鍵詞”三字時,左縮兩格新增冒號;“關鍵詞”三個字使用宋體小四號加粗;關鍵詞具體內容使用宋體小四號字;在前後兩個中文關鍵詞之間,空兩個中文字元。

  書寫中文關鍵詞之後,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英***外***文內容摘要***ABSTRACT***和關鍵詞***KEY WORDS***。書寫英***外***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的格式等要求,與中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對應,但是,字型為Time New Roman ,小四號,關鍵詞的內容全部用小寫。

  第三部分:目錄

  在書寫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內容摘要”完畢的下一頁,開始書寫目錄。

  “目錄”兩字之間空兩個中文字元,居中書寫,使用宋體三號字加粗。

  書寫“目錄”二字之後,空一行***宋體小四號***,再書寫目錄的具體內容***即標題***及對應正文的起始頁碼。

  目錄的具體內容***即標題***要求標註到二級標題,即:***一***、***二***、***三***…。書寫目錄的具體內容時,一級標題使用宋體四號字加粗;二級標題使用宋體四號字。行距為“固定行間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參考文獻

  在書寫第三部分即“目錄”完畢的下一頁,開始書寫正文及參考文獻。

  關於文化的學術論文範文

  文化下鄉與農村文化建設研究

  一、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1、文化建設是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建設新農村,把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割裂開,文化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農村文化建設能夠增強農民投身於新農村建設的各種技能和本領,提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想認識和自覺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第二,在經濟與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場經濟發展中,文化已不再是經濟發展的服務手段,而是新型的朝陽產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它是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第三,農村文化建設不僅能夠通過提高農民的各種技能和本領發展生產,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條件,而且能夠通過開展優質高效的文化服務,提供高雅健康的文化產品,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

  2、文化建設是推動農村鄉風文明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鄉風文明”,它表現為農民在思想觀念、道德規範、科學知識、文化修養、行為操守與時俱進,並且蔚然成風。農村文化建設不僅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而且推動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主義新風尚。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通過各種文化、藝術形式鞭撻醜惡落後現象,為農民提供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並且長期不斷、持之以恆地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接受文化薰陶,幫助農民劃清科學與迷信、文明與愚昧的界限,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新事新辦,積極倡導團結友愛、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的社會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積極、和諧、健康、文明的鄉風、民風。

  3、文化建設是培育新型農民的必由之路。“十一五”規劃的《建議》要求“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這是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農村的主體是農民,農業的主人也是農民。農村文化建設根本在樹人,在造就新型農民、新型農民工、新型企業家和基層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建設新農村,關鍵是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的家園,培育新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首要環節。從一定程度上說,農民的文化素質、技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的興衰,決定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二、

  1、發展農村先進文化,為農村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為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是當代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由於傳統落後文化的影響,農民在生活富裕後,滿足於小富及安,滿足於傳統的“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方式,在經濟上表現出不思進取,日常生活中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賭博

  現象隨處可見等。因此, 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進 文化建設就是要在農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除陳去舊,革除弊端,消除愚昧迷信的宿命論思想,以先進的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的理性思維改造農民的頭腦,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與傳播,增強農民進行農村建設的精神動力,促使農村發展緊跟現化化發展的潮流,變傳統意義上的舊式農民為現代意義上的新式農民。

  2、發展農村先進文化,為農村發 展提供智力支援。農村發展的關鍵在農民,而農民的發展關鍵在於自身素質的提高。當前我國農村不僅 教育水平比較低,而且缺乏對科學教育基礎性地位的認識,認為農民反正是一輩子都離不開土地,就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風調雨順就會有好收成,對科學知識的學習、運用與創造持不屑態度。而當今社會是個科技的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運用所產生的巨大效用已是有目共睹,世界的 農業生產已經步入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模式,若是中國農民還是抱著舊觀念不放的話,則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因此,以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為契機,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提高農民進行現代農業生產的科技知識、 管理知識和適應市場 經濟發展要求的經濟知識,培養出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民。這樣,就能以農民文化知識的提高為鋪墊,促進整個農村現代化的發展。

  3、發展農村先進文化,有利於城鎮化水平的提升。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中國現化化轉型的關鍵在於農業比重的下降和農民數量的減少,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在於中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發展城鎮化並不僅限於硬體設施上進行城市化的改造,正如現代化的實現關鍵是實現人的現代化一樣,實現農村城鎮化的本質內涵在於農民具備城鎮化思維,具備城鎮化的素質、修養和能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就是要提升農民群體的整體素質,變革他們傳統的思維模式,造就具有城鎮化文化理念的現代農民,加速中國城鎮化的程序,促進農村向城鎮的轉型。

  4、加強文化設施建設,鞏固農村文化陣地。鞏固利用好農村文化陣地,是我們需要下大力氣抓好的一項基礎性 工作。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動室、室外文化活動場所、圖書室等基礎設施。 組織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戲劇演唱、健身操、遊戲、歌曲比賽、技能培訓等活動,有條件的村都要成立莊戶劇團或文藝演出隊、秧歌隊。文化部門在經常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的同時,還要加強村與村之間的文化、體育交流,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不斷增強農民的參與意識和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顧伯衝.發揮新農村文化的“軟實力”.光明日報[N].200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