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要求

  開題報告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1、“開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選題依據、課題來源、學術價值和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意義;

  ***2***文獻綜述。當前研究領域學術現狀、發展趨勢、進一步的研究方向。闡明當前有關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態;

  ***3***擬解決的主要學術或技術問題和關鍵技術及難點、擬採取的技術線路、實驗設計及實施方案;

  ***4***技術可行性論證、資料來源或實驗裝置的可能性,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措施;

  ***5***預計可獲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創新之處;

  ***6***研究程序計劃及時間安排,預計完成的日期,工作量估計和經費概預算;

  ***7***其他與開題有關的主要參考文獻和調查研究情況等

  2、開題報告用紙規格為A4紙,正文用4號宋體字,小標題用4號黑體字,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mm,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20mm,版心尺寸為165×252mm***約30字/行,32行/頁***

  3、開題報告封面樣式見樣頁

  開題申請程式

  1、在導師指導下,系統查閱文獻資料,提交文獻綜述報告;

  2、文獻綜述報告經導師審閱通過後,向學科點所在二級學院申請開題,領取並填寫《江西理工大學學位論文開題申請表》;

  3、由學院統一安排開題時間,相關教研室負責組織具體開題工作;

  4、學科點對是否通過開題的意見及對研究生今後論文工作的建議與要求;

  5、採納合理建議,修改開題報告,按規定格式列印裝訂開題報告並經導師簽字後交研究生處。

  關於財務的論文範文

  淺析財務槓桿與財務風險

  【摘要】 由於固定利息的存在,使得公司在經營過程存在財務槓桿效應,究竟企業確定何種負債規模和多大程度上利用財務槓桿,已成為現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槓桿的含義及作用,其次簡要闡述了財務槓桿與財務風險的關係,然後探究了影響財務槓桿和財務風險的因素,最後就合理利用財務槓桿和財務風險提出了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財務槓桿 財務風險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這是物理學上大家耳熟能詳的槓桿原理。而槓桿原理不僅僅存在於物理學中,在財務學中同樣存在槓桿原理和槓桿效應。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基本分離,公司治理機制的不斷完善,中國資本市場不斷健全,公司財務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提高,企業負債經營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經營中的常態。企業負債一方面由於固定利息的存在使企業獲得財務收益,另一方面,企業存在著到期不能還本付息的可能性。那麼企業應該選擇何種規模的負債,使得企業在降低資本成本的同時,充分發揮財務槓桿效應防範財務風險就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一、財務槓桿及作用

  1、息稅前利潤與每股收益

  從理論上,財務槓桿的大小可以通過財務槓桿係數來反映,即每股收益的變動率相對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之比,一般情況,財務槓桿係數越大,意味著財務風險也越大。以下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予以說明。

  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權益全部由普通股構成,共50萬股。由於公司生產經營規模擴大,現在急需籌集資金1000萬元,根據公司目前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籌資方式:普通股籌資,即發行100萬股普通股,每股10元;負債籌資,即向銀行借款1000萬,利率為10%;優先股籌資,即發行優先股120萬股,每年按12%的股利率支付優先股股利。目前公司的息稅前利潤為20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後預計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將達到300萬元,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5%。

  公司在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之前EPS=200****1-25%***/50=3.00***元/股***,如果公司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後息稅前利潤仍為200萬元,則公司在三種不同籌資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分別為:普通股籌資:EPS=200****1-25%***/***50+100***=1.00***元/股***;負債籌資:EPS=***200-1000*10%*******1-25%***/50=1.5***元/股***;優先股籌資:EPS=***200****1-25%***-1000*12%***/50=0.6***元/股***。

  當公司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後,公司的息稅前利潤為300萬元時,公司在三種不同籌資方式先的每股收益分別為:普通股籌資:EPS=300****1-25%***/***50+100***=1.50***元/股***;負債籌資:EPS=***300-1000*10%*******1-25%***/50=3.00***元/股***;優先股籌資:EPS=***300****1-25%***-1000*12%***/50=2.10***元/股***。

  對於股份制公司而言,公司的財務槓桿表現為每一單位的息稅前利潤所帶來的更大幅度的每股收益的變化。當財務槓桿表現為正效應時,當息稅前利潤增加,則帶來更大幅度的每股收益的增減,當息稅前利潤減少時,帶來更大程度的每股收益減少。當息稅前利潤增加到300萬元時,息稅前利潤增加了50%,三種籌資方式下的每股收益分別增加了50%******1.50-1.00***/1.00***、100%******3.00-1.50***/1.50***和250%******2.1-0.6***/0.6***。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股籌資沒有帶來相應的財務槓桿效應,由於有固定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負債籌資和優先股籌資帶了相應的財務槓桿,即息稅前利潤增加導致每股收益的大幅度增加,從增長的幅度來說,優先股籌資的增長幅度更大。

  2、財務槓桿係數

  DFL=***△EPS/EPS******△EBIT/EBIT******1***

  在上式中,△EPS表示每股收益的變動額,EPS是變動前的每股收益,△EBIT表示息稅前利潤的變動額,EBIT則是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DFL表示每一單位的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帶來的DFL倍每股收益的變動。在財務實務中上述DFL的計算公式不便計算,經過整理和推導得:

  其中EBIT是變動後的息稅前利潤,I是利息支出,Dt是優先股的股利,T是企業所得稅率。經過此計算公式,當基期息稅前利潤是200萬元,計算三種不同籌資方式的財務槓桿係數為:普通股籌資:DFL=200/200=1;負債籌資:DFL=200/***200-1000*10%***=2;優先股籌資:DFL=200/***200-1000*12%/***1-25%******=5。

  普通股籌資其財務槓桿係數為1,說明公司通過普通股籌資沒有帶來財務槓桿效應,到息稅前利潤變化到300萬元時,公司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則為1.50元***1.00****1+50%******,這與前面的推導是一致的;負債籌資的財務槓桿是1.5倍,每股收益的變動率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2倍,即100%***50%*2***,到息稅前利潤為300萬元時,每股收益3.00元***1.5****1+100%******,這是上式的計算時是一致的;優先股籌資時,DFL為5倍,則每股收益的變動率為EBIT變動率的5倍即為2.5倍***50%*5***,當息稅前利潤為300萬元時,每股收益為2.10元***0.6****1+2.5******。由此可見普通沒有帶來財務槓桿效應,負債籌資帶來的財務槓桿效應次之,而優先股帶來的財務槓桿效應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目前不允許發行優先股是一致的,當優先股應用得當,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加帶來加大幅度的每股收益增加,當優先股應用不得當,當息稅前利潤有個輕微的變動都會導致每股收益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二、財務槓桿與財務風險

  通常我們在探討財務槓桿係數時都是探討的當EBIT>0的情況,而在現實生活中,息稅前利潤不會總是大於0,比如當上市公司兩年連續出現虧損時,那麼就算出來的財務槓桿係數就是大於1了,財務槓桿係數越大,財務風險就越大這句話是否真的就是正確的呢?下面我們通過數學推導來求證此論述。   我們通過公式***2***對EBIT求導得公式***3***:

  DFL'=-I/***EBIT-I***2***3***

  1、EBIT>I

  當EBIT>I,公司***2***中的分母大於0,DFL>1。財務槓桿係數在***1,+∞***之間變化,當EBIT趨近於I時,公司的財務槓桿係數為+∞,此時財務風險巨大;當EBIT趨於+∞,財務槓桿係數趨於1,此時財務風險最小。而在實務中財務槓桿係數不可能為1,為1時意味著沒有財務槓桿的不存在。根據此函式的性質可知,財務槓桿係數隨著EBIT的增大而逐漸降低。在該種情況下,財務槓桿係數越大,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槓桿係數越小,財務風險越小。

  2、0   當0   3、EBIT0<0且EBIT   當EBIT0<0且EBIT   三、影響財務槓桿和財務風險的因素

  財務槓桿係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負債比率*利

  息率***

  =息稅前利潤率/***息稅前利潤率-負債比率 *利息率*** ***4***

  從上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財務槓桿和財務風險的主要因素有三個,分別是息稅前利潤率、利息率和負債比率。

  1、息稅前利潤率

  息稅前利潤率為息稅前利潤與總資產之比,當負債比率和利息率不便的情況下,當息稅前利潤率越大,財務槓桿係數也就越小,反之財務槓桿係數越大,因此息稅前利潤率與財務槓桿係數的變動是呈反方向變動的。

  2、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其實質也就是公司的資本結構問題,在息稅前利潤率與利息率不變的情況下,當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槓桿係數越大,因此公司要持續健康地發展就必須維持一個適度的負債比率,當公司過多地負債就意味著公司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當公司的息稅前利潤出現下降時,公司普通股每股收益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3、利息率

  在公司息稅前利潤率和負債比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的利息稅率越高,公司的財務槓桿係數越大。這一點在財務實務中不難理解,同樣規模的借款,當利息率越高時,公司就需要償還更多的利息,相對於低利息率,公司就面臨著較高的財務風險。

  四、財務風險的防範措施

  1、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適度應用負債

  當公司沒有應用負債時,公司就不存在因固定利息存在而帶來的財務槓桿效應,因此公司要想較大幅度地盈利可以適度負債經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配比問題是公司資本結構的問題,從理論上講,公司應該存在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最佳的資本結構即企業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而在實務中很難測算出一個公司負債是多少是最佳的資本結構,即使能確定出來,而這種結構也在企業的經營過程難以持續,因為企業的經營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動態環境中。人們通常認為當財務槓桿係數在2左右,公司的負債規模是最適當的。因此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調整公司的負債規模,負債過少不能充分利用財務槓桿帶來的財務收益,負債過多,當企業存現經營困難時,將面臨著較大的還本付息的壓力,如果企業長時間處於財務困境中,最終企業將走向破產的邊緣。

  2、強化風險管理,構建風險預警機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推進,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處於不斷變化的動態環境中,企業要想在這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正確客觀地分析自身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強化風險管理,構建風險預警機制。風險管理是進入21世紀以來,理論界和實務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在風險管理中通常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與風險防範。在風險預警中通常使用Z模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X1:流動資本/ 總資產,X2:留存收益/總資產,X3:息前、稅前收益/總資產,X4:股權市值/總負債賬面值和,X5:銷售收入/總資產。阿爾特曼經過統計分析和計算最後確定了借款人違約的臨界值Z0=2.675,如果Z<2.675,借款人被劃入違約組;反之,如果Z≥2.675,則借款人被劃為非違約組。當1.81 <2.99時,“灰色區域”。

  3、加強資產管理,提高營運能力

  在當前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我國經濟處於下行通道之時,企業不應該是盲目的擴大生產規模和生產能力,而是注重企業資產的管理以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當經濟不景氣時,注重公司資產管理能力,提高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存貨的資金佔用,加速應收賬款的資金回籠,進而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和財務運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賈偉阮、文彪:財務槓桿係數與財務風險[J].商業時代,2007***27***.

  [2] 鄧家姝:財務槓桿係數及其應用[J].財會通訊,2008***1***.

  [3] 尚立偉:財務槓桿對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0***6***.

  [4] 楊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時代金融,2011***5***.

  [5] 周蘋英:適度負債發揮財務槓桿作用[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