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農業科技論文

  紅薯亦稱甘薯,是一種種植歷史較長,分佈面積較廣的旱地作物。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紅薯高產種植要點分析

  【摘 要】本文從紅薯的備耕、育苗選種、選苗、栽插、科學施肥以及田間管理等各個方面對其種植需要注意的問題做了概述,因地制宜,選用良種,依靠科技來增加紅薯的產量。

  【關鍵詞】紅薯;栽培;育苗;田間管理

  紅薯亦稱甘薯,是一種種植歷史較長,分佈面積較廣的旱地作物。發展紅薯生產是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結構,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本著“因地制宜,選用良種,依靠科技,主攻單產,促進加工,提高效益”的指導思想,在紅薯種植過程中,其栽培技術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備耕

  1.1深耕

  土壤板結會造成甘薯生長緩慢,就算多施肥料也難增產。深耕能加深活土層,疏鬆熟化土壤,增強土壤養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氣性,有利於莖葉生長和根系向深層發展,從而提高甘薯產量。

  1.2起壟

  甘薯主要是起壟種植,壟作比平作栽培能增加地表面積、增大受光面積、增加土體與大氣的交介面、晝夜溫差大且有利於田間降溼排水。在起壟時要儘量保持壟距一致,如寬窄不勻會造成鄰近的植株間獲得的營養不同,造成優勢植株過分營養生長,而弱勢植株可能得不到充分的陽光及養分,生長不勻影響產量。

  2育苗選苗

  2.1品種要純

  甘薯生產應儘量採用同一品種和種苗質量一致,當不同品種或優劣種苗混栽時,極易導致減產,這是目前南方甘薯低產劣質的主因之一。由於甘薯不同品種間和優劣種苗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前期生長旺盛,有的前期生長遲緩,有的品種耐肥,有的品種耐瘠,還有的品種蔓較長,有的品種蔓較短,那麼,混栽後的部分植株獲得優勢,營養生長過盛,從而影響了另一部分弱勢植株的生長,另外,有些優勢植株的莖葉旺長,反而會導致薯塊產量低於正常水平。一般情況下,就算兩個高產品種混栽也會降低產量。

  2.2壯苗

  要用壯苗,剔除弱苗,壯苗與弱苗的產量可相差20%~30%。因為壯苗返苗快,成活率高,長出的根多、壯,吸收養分能力強。因此造苗時要求薯苗粗壯,有頂尖,節間不太長,無病蟲害症狀。採苗時如乳汁多,表明薯苗營養較豐富,生活力較強,可作為診斷薯苗質量的指標之一。培育壯苗必須採用薯塊育苗,一般在插植前100天,選擇大小適中***單薯重以200~300克為宜***、整齊均勻、無病蟲、無傷口、薯塊做種。在計劃種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壯苗,當薯苗長度達25~30釐米時,應及時採苗種植,儘量使用第一段苗,切忌使用中段苗。

  2.3選擇好的育苗至關重要

  2.3.1甘薯脫毒育苗

  脫毒甘薯是利用生物技術清除甘薯內的病毒,培育出無病毒的甘薯秧苗,恢復優良種性,提高產量和品質。目前我國主要採用“組培育苗”的技術,進行莖尖脫毒後繁育薯苗,主要措施包括試管苗快繁和土壤扦插嫩尖苗等。

  2.3.2滅菌殺蟲

  滅菌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因病害而造成老小苗的發生,殺蟲主要是為了殺滅種苗蟲源。

  3栽插

  3.1栽插時間

  栽插甘薯,以免形成柴根。應待雨過天晴,土壤水分適宜時再栽。也不宜栽後灌水,栽後灌水或在大雨後栽插,成活率雖較高,但薯苗往往長時間長勢不好,久旱缺雨,則可考慮抗旱栽插,挖穴淋水,待水乾後蓋上薄土,栽苗後踩實,讓根與土緊密接觸,提早成活。

  3.2合理密植

  3.2.1溫棚培植

  每畝插植2500~4000株,在一定密度內,一般產量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增加,而大中薯率隨著密植程度提高而下降,如果是作為食用,不需要大薯,可適當密植,收穫中小薯,容易銷售。

  3.2.2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較多,主要有以下5種栽插法,一般以水平栽插法為佳。

  水平栽插法:苗長20~30釐米,栽苗入土各節分佈在土面下5釐米左右深的淺土層。

  斜插法:適於短苗栽插,苗長15~20釐米,栽苗入土10釐米左右,地上留苗5~10釐米,薯苗斜度為45度左右。

  船底形栽插法:苗的基部在淺土層內的2~3釐米,中部各節略深,在4~6釐米土層內。適於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水肥條件好的地塊。

  直栽法:多用短苗直插土中,入土2~4個節位。優點是大薯率高,抗旱,緩苗快,適於山坡地和乾旱瘠薄的地塊。缺點是結薯數量少,應以密植保證產量。

  壓藤插法:將去頂的薯苗,全部壓在土中,薯葉露出地表,栽好後,用土壓實後澆水。

  3.3栽插注意事項

  淺栽。由於土壤疏鬆、通氣性良好、晝夜溫差大的土層最有利於薯塊的形成與膨大,因此,栽插時薯苗入土部位宜淺不宜深,在保證成活的前提下宜實行淺栽。但在陽光強烈且地旱的條件下,要注意如果過淺栽插,因地表乾燥和蒸騰作用強烈,薯苗難長根,莖葉易枯乾,導致缺苗,應考慮適當深栽等措施。

  乾旱季節可用埋葉法栽插。埋土時,要將盡可能多的葉片埋入土中,埋葉法成活率高,返苗早,有利增產,由於甘薯的葉面積較大,通常需要較多的水分供其生長,特別是薯苗栽插後對水分需求較高。

  4科學施肥及注意病蟲害防治。

  早施提苗肥,壯苗肥在10~25天內,也可以畝追施尿素3~5千克。重施催薯肥大約在植後55天,佔總施肥的20%左右,以少量尿素加硫酸鉀肥,在靠壟的一側坡土施肥。在生長後期,葉面噴施0.5%的硝酸鉀溶液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時間宜在下午進行。

  地下害蟲有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畝用3%~5%辛硫磷顆粒劑2─3千克拌細土15千克,在起畦時撒入或者栽植時施入穴中,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

  5田間管理

  紅薯是旱地塊根作物,需肥量大,又沒有明顯的成熟期,同時整個生育期都忌土壤漬水。因此,根據紅薯的生長特點進行管理才能保持紅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生長而獲得高產。

  5.1髮根緩苗期至分枝結薯期管理:這一時期是紅薯的定根返青階段,需水量不多,消耗養分少,因此,重點是查苗補缺保全苗。

  5.2分枝結薯期至莖葉盛長期管理:這一時期是分枝長苗、根系生長和結薯階段,重點是進行控蔓促分枝並注意防治蟲害。

  5.3莖葉盛長至薯塊膨大期管理。這一時期是薯塊膨大、營養充分向塊根積累的重要時期,重點是通過水分管理保持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長期,以防止水分過多造成生長過旺。因此,要注意疏通溝渠,做到澇排漬水、旱灌跑馬水,並注意防治蟲害。

  綜上所述,本文從種植的各個方面對栽培技術須注意的要點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在種植過程中須注意的問題,切實把握好每個環節是是獲得高產的基礎。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王家才;楊愛梅;孟自立;;商丘甘薯試驗站能源甘薯新品種生產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8期

  [2]吳文明;甘薯龍薯1號特徵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08年

  作者簡介:

  閻國備***1972.9-***,男,助理農經師, 研究方向:農作物種植

  篇二

  有機紅薯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 介紹了有機紅薯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地塊選擇、品種、整地、施肥、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穫貯運等方面內容,以指導有機紅薯的栽培。

  關鍵詞 有機紅薯;栽培技術;高產

  中圖分類號 S5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0-0034-01

  紅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步認識到紅薯不再是昔日所說的“粗糧”、“救災餬口糧”,而是營養豐富、齊全,且具有保健和防治疾病功能的營養食品。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澱粉、胡蘿蔔素、Cu、K、Fe、Ca 、Se、VA、VB、VC、VE等微量元素和亞油酸等,是世界公認的保健食品[1],同時也是重要的工業、食品加工原料。

  把紅薯作為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食品進行消費,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的一種時尚,市場潛力非常大。為了提高紅薯種植效益,按照有機紅薯生產要求,結合當地生產實際,提出如下高產栽培技術。

  1 選擇地塊

  有機紅薯生產地塊要求如下:一是土壤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地勢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忌重茬。二是水源無汙染,空氣清新,土壤未受汙染或汙染程度較輕,生態環境符合有機農產品生產條件的地區。三是種植地離交通幹道較遠,生物多樣性好,水土保持條件佳,周圍無排汙的工礦企業,有機種植基地與常規生產區域間有隔離帶[2]。

  2 選擇品種

  根據市場用途不同選擇優質、高產、薯塊外形整齊美觀、商品性好的品種,目前在漢中市以徐薯十八、寧薯一號、秦薯四號、梅營一號、秦秀等品種為主,最好選用脫毒薯塊作種薯。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轉基因產品。

  3 精細整地,配方施肥

  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翻犁耙磨,打碎坷垃。以單產薯塊45 t/hm2為目標,結合整地施腐熟有機肥22.5~45.0 t/hm2、碳酸氫銨750~1 125 kg/hm2、普鈣375 kg/hm2、硫酸鉀450~600 kg/hm2作底肥,然後起壟。壟高保持約25 cm,壟距55~60 cm。

  4 培育壯苗

  4.1 播種

  推廣薄膜覆蓋釀熱溫床育苗技術。釀熱物選擇豬、牛欄糞與麥秸、稻草等配合使用,放入苗床內20 cm厚,再蓋5 cm細土,然後將消過毒的種薯按大小分開排放,以頭壓尾,排放整齊,後澆足底水,用細土填滿種薯空隙[3];隨即覆膜,做到前期高溫催芽,中期平溫長苗,後期低溫煉苗。

  4.2 選苗剪苗

  苗齡30 d左右進行剪苗或拔苗,選用葉片濃綠、節間短而勻、老嫩適度、無病蟲害的薯蔓作種苗。一般選取頂、中部,剪留長度l5~20 cm,剪口要平,切忌斜剪,隨剪隨插,確保成活率。採苗後2 d適當追施稀水糞,並加蓋2~3 cm厚的營養土,以保小苗生長。

  4.3 合理密植

  栽植株數保持在4.5萬株/hm2左右,按照壟距確定株距,一般以60 cm×35 cm的行株距為宜。高肥力地塊可適當稀植,反之可適當密植[4]。

  4.4 搶墒早插

  空閒地要求5月10日前插植結束,回茬地6月10日前插植結束。選陰雨天或雨過晴天下午插植較好,用斜插法在壟頂按株距足墒插植,若墒情不足,可採用人工造墒;插植時用手指將薯苗根部輕壓,使薯苗與土壤密接,提高成活率。

  5 田間管理

  5.1 查苗補苗

  插植後3~4 d查苗,對缺株斷壟地段選陰雨天及時補苗,墒情不足可採取人工澆水補苗,以達到保苗增產的目的。

  5.2 早中耕,勤鋤草,補追肥

  待植株成活後及時中耕除草,提壟,減少草害和水分散失,促進營養生長。追肥視長勢及時給予補足。底肥不足的田塊追施尿素75~120 kg/hm2,採取先促後控的辦法追肥。

  5.3 促控結合

  由於紅薯在中後期易形成薯蔓旺長,影響塊根膨大,當薯蔓長度達到50 cm左右,用15%多效唑750 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抑制其上部營養生長。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分2次噴施磷酸二氫鉀、多效唑混合液,促使塊根膨大,提高產量。7—9月可視薯蔓生長情況,對薯蔓生長過旺的可輕提薯蔓,減少節間不定根生長,促進塊根膨大,一般3~5次為宜。

  6 病蟲害防治

  漢中市紅薯生產中的病蟲害主要有黑斑病、根腐病、葉甲和地老虎等。生產上可採用以下防治措施:①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壯苗,適時早栽,深翻改土,施用充分腐熟肥料。②實行輪作倒茬。紅薯與玉米間作套種,有較好的防病保產作用。③田間發現病株及害蟲及時拔除或消滅。④紅薯黑斑病的防治可採用抗菌素401,或抗菌素402浸種處理;根腐病可用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噴霧防治***安全間隔期為10 d***;紅薯葉甲和地老虎可選用苦蔘鹼、印楝素、蘇雲金桿菌等防治。

  7 收穫貯運

  根據紅薯生長情況、市場需求進行採收,一般晴天採收,先破壟把大量泥土清除,讓紅薯晾晒半天后再收,要清除薯蒂、鬚根,邊收邊分級,輕拿輕放,防止擦傷薯皮[5]。紅薯貯藏,可在陰涼的屋內逐條疊放在木板上,並撒禾稈灰、谷蟲淨防蟲防潮,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涼爽。或者在冷庫中貯藏,溫度、相對溼度分別為12~13 ℃、85%~90%[6]。為防止薯塊腐爛,貯藏時要經常檢查,同時在薯塊旁撒草木灰。運輸前,清洗車輛,單獨運輸。

  8 參考文獻

  [1] 張子明.紅薯栽培技術措施[J].山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S2***:59-60.

  [2] 黃凌.脫毒紅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種業導刊,2011***8***:19,21.

  [3] 張巨集喜.紅薯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3***:121,126.

  [4] 李開明.紅薯高產的技術對策[J].北京農業,2013***9***:14.

  [5] 鍾莉傳,賴紅飛,賈先禮,等.南寧市紅薯有機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12***6***:30-32.

  [6]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T19630-2005 有機產品[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