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科學認識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太陽系簡介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2016年1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佈,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未為人知綽號"第9大行星"的巨型行星。《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KonstantinBatygin***和布朗***MikeBrown***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這顆行星,雖然沒有直接觀察到。該星體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軌道與太陽平均距離比海王星的遠20倍,這顆新行星繞太陽執行一週需時1萬至2萬年。這行星質量約是冥王星的5千倍,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屬氣態,類似天王星和海王星,將是真正的第9大行星。

  太陽系名詞解釋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直徑十萬光年,包括一千億到四千億恆星。太陽是銀河系較典型的恆星,離星系中心大約2.5-2.8萬光年。太陽系移動速度約220㎞/s,2.26億年轉一圈。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於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圓軌道上執行,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和公轉方向相同。彗星的繞日公轉方向大都相同,多數為橢圓形軌道,一般公轉週期比較長。軌道環繞太陽的天體被分為三類: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行星是環繞太陽且質量夠大的天體。

  能稱為大行星的天體有8個: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概述軌道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幾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冥王星、齊娜、穀神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鳥神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帶天體、柯伊伯帶天體、彗星和星際塵埃。

  廣義上,太陽系的領域包括太陽,4顆像地球的類地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顆充滿氣體的類木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面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

  依照至太陽的距離,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顆中的6顆有天然的衛星環繞著。在英文天文術語中,因為地球的衛星被稱為月球,這些衛星在英語中習慣上亦被稱為“月球”***moon***,在中文裡面用衛星更為常見。五顆矮行星是冥王星,柯伊伯帶內已知最大的天體之一鳥神星與妊神星,小行星帶內最大的天體穀神星,和屬於黃道離散天體的鬩神星。

  太陽系內最大的衛星***超過3000公里***包括地球的衛星月球、木星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埃歐***、木衛二***歐羅巴***、木衛三***蓋尼米德***、木衛四***卡利斯多***和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泰坦***,以及海王星捕獲的衛星海衛一***特里同***。更小的衛星參見各個相關行星條目。

  太陽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陽,它是一顆光譜分類為G2V的主序星,擁有太陽系內已知質量的99.86%,並以引力主宰著太陽系 。木星和土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兩顆行星,又佔了剩餘質量的90%以上,仍屬於假說的奧爾特雲,還不知道會佔有多少百分比的質量。

  太陽系內主要天體的軌道,都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黃道***的附近。行星都非常靠近黃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帶天體,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鳥瞰太陽系,所有的行星和絕大部分的其他天體,都以逆時針***右旋***方向繞著太陽公轉。有些例外的,如哈雷彗星。

  環繞著太陽運動的天體都遵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軌道都是以太陽為,焦點的一個橢圓,並且越靠近太陽時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軌道接近圓形,但許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則是高度橢圓的,甚至會呈拋物線型。

  在這麼遼闊的空間中,有許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陽系中每個軌道的距離。在實際上,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或環帶,與前一個的距離就會更遠,而只有少數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約0.33天文單位,而土星與木星的距離是4.3天文單位,海王星在天王星之外10.5天文單位。曾有些關係式企圖解釋這些軌道距離變化間的互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