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林業金融長效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論文

  金融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林業金融長效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林業金融長效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全文如下:

  近年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極大地調動了金融介入林業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林業金融呈快速發展勢頭,林業產業獲得的信貸支援不斷加大,為林權改革的持續推進提供了支撐。但是,由於當前林木資源評估難、林權抵押貸款手續繁成本高、林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缺位等問題的客觀存在,制約了林業金融長效發展。要突破上述瓶頸制約,進一步加快改革創新步伐,以創新求發展。

  一、長效發展仍面臨體制機制性因素制約

  ***一***林業評估市場發展仍較滯後。現有的林業評估機構直接隸屬各地林業管理部門,同時又是林業管理部門指定信貸評估機構,林業產權所有者和金融機構自主選擇餘地較小,導致在現實操作中,林權評估往往出現結論不統一的情況,影響其嚴肅性和權威性,導致評估結果難以得到銀行認可。而銀行自身缺乏林業知識專業人才,難以對林權價值作出正確評估,制約了林業信貸業務的開展。同時,林業評估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滯後,沒有明確的法律責任與追究機制,造成較高的信貸風險。

  ***二***林權抵押貸款相對手續繁、成本高。林權抵押貸款涉及評估、授信、抵押登記等手續,程式較繁瑣,銀行審批週期至少需要2030天。且辦理林權抵押評估和登記要收取一定費用,據調查,湖北省林權抵押評估費用標準約為50萬元以下千分之六,50萬-100萬元為千分之五,100萬-1000萬元為千分之二點五。單筆林權抵押評估費用最低需2500元,最高達25000元,縣域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費用標準超過城鎮房地產抵押貸款收費。相較於小額農貸無需抵押擔保、資產評估和保險,同時審批簡便的特點,林農更傾向於用小額農貸方式滿足生產運營資金需求。

  ***三***縣域林業貸款風險補償和擔保機制缺位。目前林業險種單一,難以滿足林企、林戶對保險品種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受理機構少,導致借款人議價能力低,保險成本高,加之沒有相應的保費補貼,林企、林農投保意願低,對自然災害的發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僥倖心理,一旦出現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預測的風險損失後,抵押貸款難以得到保全。另外,專業性林業擔保機,缺乏透明高效的林權轉讓交易市場,銀行面臨抵押物處置、定價、變現的“三難問題”,多是折價協商轉讓,價值嚴重低估,影響到銀行發展林權抵押貸款的積極性。

  二、促進林業金融長效發展的具體建議

  ***一***發展中介市場,完善評估機制。引入中介市場競爭機制,推行林農與評估機構雙向選擇,合理確定資費標準,加快森林資產評估、發證進度。加強對中介評估機構的評估業務培訓和檢查監督,促進評估市場良性發展。相關部門共同建立林業金融專家人才庫,負責為有融資需求的林企林農提供融資諮詢和指導,為銀行提供林業方面的技術諮詢,根據企業現狀為銀行制定切實可行的林業金融方案,促進林業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

  ***二***發揮政策合力,建立林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的林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林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並在稅費方面給予優惠。由財政資金對林業小額貸款進行貼息扶持,對森林火災保險的保費進行補貼,林業主管部門從育林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對使用林權抵押貸款的農戶進行貼息。鼓勵擔保公司介入林權抵押貸款,對辦理該項業務的擔保公司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或獎勵,鼓勵適當放大擔保倍率。在擔保費用上,財政資金給予一定比例補償,降低被擔保人融資成本。

  ***三***推廣“龍頭林業企業+林農+林場”融資模式。針對林業生產週期長、運作成本大等特徵,大力推廣“龍頭林業企業+林農+林場”的融資模式,發揮龍頭林企優勢,帶動林農增收,促進林業產業鏈發展,同時也有利於金融機構降低林業貸款成本。

  ***四***加強林地流轉市場建設,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積極培育林地流轉“二級市場”,儘快建立集林權、林木交易、儲備為一體的林業交易市場,增強林權流動性,在促進林業規模化發展的同時為林業資源轉換為資本提供高效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