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電子電工創新教學的研究論文

  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與解決在基礎教育領域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職電子電工創新教學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職電子電工創新教學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長期以來,職高電子類專業教學,以應試為主,重知識傳授輕實踐創新,教育方式使學生難以形成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只有積極探索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有利於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符合中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關健詞:中職;創新能力;課程改革

  1 研究成果產生的背景

  1.1 電子類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現狀

  長期以來,職高電子電工類專業教學,以應試為主,重知識傳授輕實踐創新,傳統的教育觀念以及幾十年不變的課程與教材,使職業學校的教師習慣於過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特別是電子技術課程內容往往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絡不大,課程的教學需要專業教師改變自己的角色,以適應新的教學方法。

  1.2 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形成對實踐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蘇州地處經濟活躍的長三角地區,電子製造業極為發達,蘇州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業中心。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已成為蘇州工業經濟的一大支柱,蘇州的電子資訊製造業對“創新型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很大,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工人,既是適應中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1.3 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還處於傳統型教育階段,培養出的學生大多按部就班,難以形成創新的意識和精神。與知識經濟時代和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模式是很不相稱的。因此,廣大教師應投入到創新教育的改革洪流中去,努力構建創新型教學體系,並採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強化創新教育。

  2 創新改革的目標定位

  2.1 電子類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2.1.1 知識結構及要求

  ***1***具備中等職業教育所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熟悉上述電子電器裝置採購、推銷、調撥、儲運及辦理索賠等基礎知識。

  ***2***掌握相關電子電器裝置的控制元件及典型控制系統的基本知識, 掌握相關常用元器件效能及功能的基本知識。

  2.1.2 能力結構及要求

  ***1***能夠熟練使用常用檢測儀器,具有安裝、除錯、檢測與維修電子電器裝置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具有良好的表達、理解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3***具有一定的接受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

  2.2 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目標。職業崗位需要什麼,我們的專業就教授什麼,以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為中心進行專業教學內容設計和人才培養。我們根據電子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功能定位和技術工人需求的發展變化,確定電子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方向,建立了電子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委員會,指導和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

  3 創新教學的內容和實施方法

  3.1 創新教學的內容

  創新教學改革基本內容是:以市場需求和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精品課程***專業***建設為試點,從教學計劃、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入手,創新實驗教學,大力開闢“第二課堂”,充分利用蘇州有利的IT產業基地優勢,著力加強學生實踐創新基地的建設。充分藉助教師的科研課題、三創專案、“產學研”專案、電子電工競賽等活動,修制從學生入校開始的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分階段的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計劃,構建突出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工人的培養方案。

  3.2 創新教學的實施方法

  3.2.1 開放式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不是封閉性教學,而是在學習化社會中擔當重任的開放性教學。開放式教學方法,緊緊圍繞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為目的,以實踐技能教學為主線,採用課題、模組的方式組織實施教學,重視理論的學習、運用和指導作用,突出了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有效的教學方法。

  開放式教學由師生雙方共同在實訓中心***或專業教室***進行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某-教學任務。實訓中心以先進的生產裝置,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為一體。這種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分離的做法,突出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應用性、綜合性、實踐性和先進性。

  3.2.2 學分制教學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也可以採取學分制教學模式。學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要能夠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及現代教育觀念。學分制教學要求我們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招生按大類專業招生,二年級後再選擇專業;進校後,學生根據培養目標的需要自己選課。學分制教學就是創造一個能激勵和滿足不同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良好環境和學習氛圍。

  3.2.3 專案課程教學模式。

  專案教學是將某門專業課程按類別分為若干技術或技能單元,每個技術或技能單元作為一個教學專案,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教學都以應用該項技術或技能完成一個作業來結束,並進行下一個專案的教學。專案教學就是師生為完成某一具體的工作任務而展開的教學行動。專案教學法以專案為載體,既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獨立、積極、主動,有強烈的產品質量和成本意識,非常容易適應未來崗位。近年來,電子電工技能競賽課程內容越來越趨向專業化和個性化,為我們開發專案課程提供了廣闊的社會空間。

  3.2.4 創新拓展訓練教學模式。

  建立中職生創新創業中心,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企業聯合共建實踐創新基地,拓展實踐創新辦學空間,構建學生自主創造、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平臺。根據職校生職業意向,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素質訓練內容。加強與專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引入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訓練,使素質訓練與就業崗位要求同步並軌。全面推行 “職校生素質拓展計劃”,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強化社會認同,既向社會提供客觀、權威的學生個人資訊,同時促進職校生更加自覺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按照全員性、全程性的要求,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傳授就業創業本領。立足校園,建立“學校就是創業園”,專業與專案就是產業載體,師生員工就是創業人才資源的思想,充分開發學生需求、教師需求、學校管理需求、專業建設需求,創設新的創業專案。

  4、結束語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有創新技法、創新思維、創新力開發、創新品質等環節來訓練造就,需要有一定的校園文化、學校管理、技術環境來達到培養目標的。我們只有積極探索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有利於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符合中職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