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增強德育滲透

  我是一名音樂教師,同時,也兼任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經過長期的教學和研究我發現二者之間可以相互滲透,尤其是在音樂課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手段滲透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會給思想品德教育錦上添花,二者相得益彰。

  一、增強德育意識,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與資訊科技手段配合滲透德育因素

  音樂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鑽研教材,結合資訊科技手段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有些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我們多麼幸福》、《頌祖國》、《眾人划槳開大船》等。而還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裡去》、《金扁擔》、《小烏鴉愛媽媽》、《看龍船》等歌曲,被稱為隱性教材,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如果運用多媒體手段恰如其分地表現,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人們興奮激動的心情會更加淋漓盡致。在學生學唱《看龍船》時,可適時播放屈原的動畫故事,再聯絡祖國美好的今天,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鬍子翹”的深刻含義。

  二、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寓德育於音樂藝術美之中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著獨特的作用,教師應運用資訊科技手段引導學生從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進入歌***樂***曲的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鑑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教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用多媒體展示戰場上戰士衝鋒陷陣、勇往直前的感人畫面,讓學生體會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後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表現音樂的特點。這樣既能準確地表現歌曲,又能激起學生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於情、情理交融。

  三、用資訊科技寓德育於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合理、科學地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的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絡實際。要制定切實可靠的音樂常規來訓練學生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從學生步入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養成一定的規範動作,以培養遵守紀律、舉止文明、尊老敬師的良好行為。基本訓練要通過發聲練習、節奏訓練、聽音練耳等培養學生和諧統一的良好心態。

  新課教學要結合教材採用資訊科技等多種方法,使德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在教學中。課堂小結要面向全班各類學生,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通過這些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寓德育於各種課型之中

  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說給教師上音樂欣賞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也使多媒體課件在這裡發揮出了巨大的輔助作用。音樂欣賞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可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鑑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能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讓學生從優美的旋律中體驗愛情的美麗,也針對學生的早戀問題,適時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早戀現象,珍惜學習時光,及時完成學業,然後獲得真正的愛情。再如欣賞《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時,結合今年抗戰勝利65週年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欣賞教學時,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感受痛苦,去憤怒地遣責,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心靈的淨化。

  五、用資訊科技手段寓德育於各種教學手段和各種活動之中

  結合教材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看,會在學生稚嫩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結合教材用多媒體做律動、歌表演,這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低年級同學的喜愛。它通過形體、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用視訊把各民族音樂用這個民族典型的舞蹈動作來表現,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熱愛。而集體舞表演更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運用資訊科技手段,結合各種活動,展開德育教育,也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每週的升降國旗活動,高唱《國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利時機;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之際我校舉辦的大型的“紅歌大家唱”和200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激情飛揚,愛我中華”歌詠比賽活動中,不論是《長征組歌》還是《歌唱祖國》,一曲曲激昂優美的歌曲,既唱出了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又激發了同學們的凝聚力和集團榮譽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唱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總之,資訊科技手段,在音樂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善於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在進行音樂教學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勝於空洞的語言說教,可以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學校音樂教育要寓教於樂,主動承擔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