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確立適合學生個性發展和品德養成的課堂教學方略。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意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若教師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重視師生意見的交流和平等合作,鼓勵學生積極上進,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課堂生活充滿愉悅,學生間充滿團結、友愛、合作,對學生個性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影響。教師為創新而教,學生為創新而學,必將促進學生在主體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素質獲得整體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過程,既有師生間的互動,更有學生間的互動。這裡的學生互動,既有行為互動,也有思維互動;既有知識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和諧氣氛。
        一、分組合作,互助學習
        合作教學是以集體教學為主,兼補充分組教學、個別教學的形式,一般以兩人組或四人組為單位,採用分小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體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互動合作過程。這種合作,不僅能使學生取長補短,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等優良品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最注重以人教人。”他又說:“教育是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敢於參與,勇於參與。營造民主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誘發、相互衝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教學提供環境,更有利於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我在執教《威尼斯商人》時,就成功地運用了合作教學,讓學生少了一份束縛,多了一份新奇,還學生心靈的自由。大膽放手讓學生分角色組織表演活動,通過活動再現課文內容,學生的合作在興趣盎然中進行。通過學生的合作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團結協作的意識。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強化誦讀,加強字詞句的學習、感悟、積累與遷移。執教一篇課文時,教師提供學習研究的方案供學生小組合作,學生深入開展自學活動,熱烈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則指點迷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既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又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採取分組合作互助、共同學習的方式,可以優化課堂交往活動的形式,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是氛圍。使學生個性得以藉助教學媒介(如教材、多媒體等)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使他們在主動、輕鬆的學習活動中將範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二、把握契機,適時合作
        講授新課前,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是合作成功的基礎。學生在自學時將已掌握的認知進行梳理後在小組中發言交流。同時將自己的困惑提交小組合作討論,尋求正確答案。因此,教師要善於用課堂中的質疑問難行為,既有“質問式”問答行為引導學生的合作思路,又用“對話式”問答行為提高學生在合作互動中的思維水平。讓課堂中的質疑問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教學活動,從而提供教與學交流反饋的資訊。
        在合作教學中,還可通過設疑,讓學生自己釋疑。已知的知識進行交換,不全的進行補充,從而自己弄明白疑問。設疑釋疑式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學生個性展示的好機會。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同桌交流、課前交流、學前交流、全班交流,讓他們展開充分的討論,給學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時間和空間,使資訊渠道暢通,合作學習全面展開。把教學過程創設成為促使學生個性發展、合作交流的過程。
        合作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情景創設,實踐操作來深入理解課文中蘊涵的知識並進行內化。如在執教《鄒忌諷齊王納諫》時,讓學生以兩人小組方式帶著“勸諫應用什麼方式最恰當”這一疑問,當時就互相設想勸諫對方,親自實踐一下。讓他們明白採取什麼勸諫方式,與聽著的性情也有關係。這種通過合作和親自嘗試得來的結果,遠比教師就教材講課文要有說服力。
        語文課上,教師面對的每一位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心理品質和語言發展能力方面是有差異的。如何利用這些差異,把它們作為一種資源進行開發,是素質教育“面向全體”思想的體現,也是合作互助的基點,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造了合作是契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精神。課堂教學中合作契機是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的,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把握。
        合作是一種參與,一種交流,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創新。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啟發或與其他學生共同形成他們自己的研究討論學習方式和活動計劃,這也是當今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或由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狀況,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過程中的爭論與共鳴,學有主見、思有創意的亮點,使學生在合作中享受求知的歡愉。
       三、優化教學流程,合作貫穿始終
        當前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探索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也應引導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進行探索”。受年齡和認知的侷限,許多探索過程需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可以說,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實質就是師生教學合作的過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優化活動流程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合作的載體,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在教學中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競爭策略的激勵作用,使競爭與合作相結合。既提倡競爭,又強調合作,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協助精神,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全過程。由接受型的靜態學習提高到參與型的動態探知,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益極有成效。
        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共同探究,不同認知資訊的相互碰撞、融合、互補,有助於學生良好行為品質的養成,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萌生和激發,進而使語文課堂教學結果嶄露出新的形態和徵兆。合作帶來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能動的融合,優勢的互補。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使他們易於發現自身或合作伙伴的思想最近發展區和認知最近發展區,師生之間的合作將在最近發展區激發出創新靈感的火花。
        四、運用教學方式,講究合作實效
        合作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創新模式,還需不斷完善,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給學生明確合作目標
        “期待效應”告訴我們,當學生感受到施教者的厚愛和熱情的期待時,就會產生一種強烈、向上的進取心和自信心,並由此激發出巨大的內驅力。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時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合作目標以便於操作,避免合作過程中走過場而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相互誦讀、相互評議、互練互改,達到主動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注意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組建新的合作互助小組,促進學生交流、互助合作的廣泛性。合作教學中無論藉助於何種方式,都是為了達到育人的功能,教師要注意巧妙尋找合作的支點,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調動主觀能動性。
        2.給學生充足的討論時間
        給學生留有對話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就閱讀教學的內容討論學習,是合作成功的前提,也是營造民主教學氛圍的基石。學生稍縱即逝的創新火花才不至於泯滅,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求知。反之,過分的倉促必然使學生在合作時流於形式;會導致課堂教學中情感交流、資訊流動的阻礙。成功的合作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的流程中去。
        3.給學生適時的評價
        合作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有合作中的困惑,教師要幫助他們以尋求下一步的繼續合作;有在合作中發現的問題和疑惑,教師要給予點撥以避免合作的中斷;也有在合作中發現了答案,取得了成功,老師要給予讚賞鼓勵,從而增強合作的凝聚力。在進行反饋時,對學生已經解決的問題可以一帶而過,對尚未解決的問題則要著力討論,促使合作過程的繼續。試驗表明,在教師的適時評價下,合作成效顯著,反之由於缺少激勵,合作成效差,學生缺乏合作信心和合作意識。由此可見,合作中教師適時評價,有助於教學過程中合作活動的開展。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合作教學使學生藉助於師生討論,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多邊互助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提高語文素養和水平。合作使學生個性得以張揚,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得以開發,在學生合作中,學會互相合作,遇到問題時共同商量,發生爭執衝突時懂得謙讓,發現結論時知道共享。在師生合作中體現“授、受”的引導啟發關係,合作教學方式的嘗試與探究,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波,學生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