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資訊條碼技術論文

  物證技術為司法機關運用形形色色的物證開闢了廣闊的新天地;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一:物證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物證制度的影響

  摘要自人類出現了審判活動,證據自然就在其中得到應用,並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對證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講究證據的證明力。由於物證屬於實物證據,本身具有客觀性和穩定性,所以物證具有較高的證明價值,在當代審判活動中也越來越注重對它的應用。本文闡述了我國物證技術的發展,對物證概念的影響,對物證分類的影響。

  關健詞物證技術 物證概念 物證分類

  中圖分類號:D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0***08-045-01

  美國著名法庭科學家赫伯特・邁克唐奈說過:“物證不怕恫嚇,物證不會遺忘。物證不會像人那樣受外界影響而情緒激動,物證總是耐心地等待著真正的識貨的人士去發現和提取,然後再接受內行人的檢驗,這就是物證的性格。在審判過程中,被告會說謊,證人會說謊,辯護律師和檢察官會說謊,甚至法官也會說謊,惟有物證不會說謊。”但是實物證據是不會說話的,其中的內涵必須要通過人們自己去發掘。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物證的要求越來越高,物證技術也隨之發展,同時物證技術發展進步了,也促進了物證制度的完善。

  一、中國物證技術發展

  物證技術伴隨著刑法的產生而產生,在刑事審判活動中得以發展。在中國古代物證技術大致經歷了西周時期萌芽階段;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形成階段;漢朝到唐朝發展階段;宋朝鼎盛階段;元明清三朝衰弱階段。

  改革開放後,物證技術也有了新的進步。現代分析方法聯用技術、鐳射技術、微區分析技術、電子計算機及其影象處理技術、聲紋技術等應用於物證檢驗領域,傳統的物證檢驗技術與現代尖端分析技術的結合,解決了過去我們無法識別的許多問題。這對我國有效的預防和打擊犯罪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以前我們只能用手工方法繪製現場平面圖,不僅費時費力,還常有漏測。現在隨著“現場自動測繪系統”的應用不僅提高效率防止疏漏,還能很好的解決對範圍大、客體多、測量繁雜的現場問題。

  我們己經實行罪犯指紋登記制度20多年,但手工查對,費工費時,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查出結果,這就影響了發揮指紋檔案的作用。現在利用“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查對指紋庫中是否有現場提取的罪犯指紋,只需幾分鐘,如果罪犯過去曾有過指紋登記,通過查對指紋檔案就可迅速破案。

  二、對物證概念的影響

  物證是證據體系中重要的科學證據,我國法律雖明確規定了證據的概念,卻沒有規定什麼是物證,在眾多的訴訟法學證據學專著、教材和專題文章裡,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物證概念有兩種:

  ***一***傳統意義上物證的概念

  物證,就是指對案件事實情況有價值的物品和痕跡。如:犯罪凶器、被竊財物、現指紋等。但是隨著物證技術的不斷髮展,該定義的弊端也就日益的顯現出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這一種差未能指明物證所特有的屬性。

  2.“物品和痕跡”只是物證一部分,未能囊括所有的物證表現形式。八十年代中期,有些學者意識到物證概念的不足,開始進行修正。如:“物證是指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物質。”“物證是指據以查明案件事實情況的客觀實在物。”這兩種定義指出物證的屬概念是一切物質或客觀實在物,避免了犯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但是所選擇的種差依然沒有揭示出物證的特有屬性。

  ***二***現代意義上的物證概念

  九十年代中期,出現了具有現代意義的物證概念,其典型代表有:“物證是以其自身屬性、特徵或存在狀況證明案件事實的客觀實在。”“物證是以其自身屬性、外部特徵或存在狀況證明案情的客觀實在。”與傳統的物證概念相比,其意義在於突破了“物品和痕跡”的侷限。從理論上拓寬了物證的範圍,給物證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為司法機關運用形形色色的物證開闢了廣闊的新天地。

  三、對物證分類的影響

  同樣伴隨物證技術的發展,物證的種類進一步細劃,人們在司法活動中遇到或使用的物證是多種多樣的,現在物證是無法列舉窮盡的,但是為了更好的把握物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物證進行分類:

  第一,在自然界中,物體的基本形態包括固態、液態和氣態,與此對應,物證可分為:固體物證、液體物證和氣體物證。

  第二,根據體積和壓力的大小不同,可以把物證分為:巨體物證、常體物證和微體物證。

  第三,根據檢驗的科學方法不同,可以把物證分為:物理物證、化學物證和生物物證。

  第四,根據證明案件事實所依據的特徵不同,可以把物證分為:形象特徵物證、習慣特徵物證和氣味特徵物證。形象特徵指客體的外表結構、形狀形態、影象花紋、顏色光澤等,如:手印、足跡、工具痕跡、槍彈痕跡等物證就是形象物證;成分特徵指客體物質成分的種類、含量、結構、排列、比例等方面的特徵,如:血液、精液、毛髮、人體組織等可以進行DNA圖譜分析的物證就是成分特徵物證;習慣特徵指客體進行某種運動的習慣方式和特點,

  四、展望物證技術對物證制度的影響

  物證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除繼續深化物證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物證鑑定制度的改革外,還將對以下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物證技術中計算機的應用方面,在原來指紋檔案計算機管理的基礎上,已發展到在鑑定中應用指紋印的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在法醫物證的DNA分析中,有的已將分析結果用計算機掃描儲存,克服了不同檢材必須同步分析的缺點;學者們更著眼於物證技術鑑定中自動識別系統的應用;物證技術鑑定中資訊、資料為的建立以及物證技術與國際網際網路絡等的研究。在痕跡物證、文書物證、微量化學物證等其他各領域中,將進一步研究新技術、新方法。對國外物證技術研究新成果的引進和國內外其他自然科學先進技術的借鑑,使物證技術鑑定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另外,目前學者們對物證鑑定技術的標準化和鑑定擀量控制的必要性已達成共識。將在這些方面加深研究,進一步提高物證技術的整體水平,更好地為物證制度的發展服務,更好地為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樊崇義主編.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嘉軍,張紅戰.我國證據種類的反思與重構.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