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資訊教育技術論文

  資訊科技已經走進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學科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探討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方法

  摘要:資訊科技已經走進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學科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普及資訊科技教育已成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目前高中生雖然對資訊科技學科充滿興趣,但在學習資訊科技課程中,多數學生對網路及網路遊戲的興趣遠大於對資訊科技學科本身的興趣。因此探討行之有效的資訊科技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和水平 ,是 我們急需研究的課題。本文結合在高中資訊科技實際教學中的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關鍵詞:高中教學;資訊科技;教學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19-02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當中,學生通過對所給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明確其大致涉及哪些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資訊的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從而逐步培養他們 的資訊素養。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資訊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辨別資訊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3、結合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教學任務。設計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特點。

  二、遊戲教學法

  1、遊戲教學法的定義。遊戲教學法就是以遊戲的形式教學,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在激烈的競賽中,不知不覺就學到了教材中的內容, “遊戲教學法”是“遊戲”與“教學”二者巧妙的結合體,是一種全新的且收效顯著的教學方法。

  2、遊戲教學法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我們常說“寓教於樂”,遊戲教學法的原則就是對“教”和“樂”要有一個嚴格的界定:教,必須有內容,尤其是重點、難點內容。這些知識和技能可以是演算法編寫、程式編寫,也可以是動畫製作、檔案命名規則等。樂,必須有趣味性,有成熟的遊戲法則,有一定的競賽性,有明確的輸和贏。而且這二者要有機地融合為一體,也就是說,應該能夠達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遊戲教學法的效用。遊戲教學法把課內外學習有機地結合成一體,是課內學習在課外的一種延伸。我們可以順勢鼓勵他們根據已學到的知識去共同創造新的遊戲,我們將學生中產生的有閃光的創意進行提煉加工,成熟後再推廣到學生中去,如此良性迴圈,既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情境性問題懸念法

  所謂情境性問題懸念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設計安排一個或多個與現實問題相關的情境,其中蘊含了與學習有關的問題懸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激發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強烈求知慾望,以最佳的學習狀態進行學習。

  四、形象比擬法

  形象比擬法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借用學生已感知的知識來對映新知識,從而使新知識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就應當儘量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將難懂的理論形象化。用現實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對問題進行說明,以達到加深印象、幫助理解的方法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採用這種形象比擬法教學時,應注意兩點:一是比擬的兩 種事物可能僅在某一方面相似,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貼切,如易產生誤導作用則寧可不用。

  五、直觀演示法

  直觀演示法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或直觀教具,或者向學生作示範性操作,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就能更正確、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規律等理性知識。另外,通過演示,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操作實踐法

  資訊科技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法 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計算機對某一問題反覆操作,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習慣的教學方法。操作實踐法的運用通常有以下兩種形式。

  1、課堂練習。學生做練習時,教師應走近學生了解指導,特別注意多指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 ,可以請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將答案寫在黑板上或說給大家聽。這種練習,既是學生的自我檢測,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

  2、上機實踐。這是資訊科技學科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形成計算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為了獲得較好的成效,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明確上機目的與要求;***2***精選上機內容;***3***正確的上機方法;***4***加強指導;***5***要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愛護公物、注意公共衛生和互相協作精神的教育。

  七、興趣激勵法

  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學科性質與特點,學生容易對這門課產生“興趣的萌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對資訊科技學科形成真正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

  在高中資訊科技學科教學中,採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這樣,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自豪感,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迴圈。

  三、結論

  反思自己走過的教學之路,感受頗多,改變教學觀念,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平時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有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或學習的題材,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一定要選擇有助於更好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選擇有助於適應面向全體與學生差異性的教學方法,既要照顧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總之,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妍《資訊科技中介的探究式學習環境設計》

  [2] 劉安《淺論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

  [3] 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