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特種水產養殖技術論文

  隨著人類需求的增加,農村特種水產養殖技術也在快速發展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淺談水產養殖技術

  摘要: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水產養殖要不斷進行革新。近年來,隨著人類需求的增加,魚類養殖業也在快速發展著,科學的養殖可以提高產量,是水產養殖的重要方法,所以對於科學的魚類養殖方法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完善科學理論就是對水產養殖業的改革與創新。

  關鍵詞:水產養殖 技術 問題 措施

  一、我國水產養殖現狀

  1、缺乏科學的水產養殖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的數量及面積正在不斷增加,但漁民的專業養魚水平卻不高,亂用、濫用藥物的現象還常有發生。漁民安全用藥的意識過於淡薄,政府部門對此的監督和指導較少,導致不規範的行為不斷出現。在用藥的過程中,漁民對藥物的用途和藥性沒有進行了解,甚至不看說明書,對藥物的劑量、給藥方式、用藥部位等模糊不清。加之平時不注意魚病的預防,魚類一旦發病,局面就變得非常難以控制。

  2、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我國漁藥發展起步較晚經驗不足,且從事專門研究的人才匱乏,缺乏最基礎的理論研究。而魚藥的生產沒有專門的機構,多是順帶著生產。由於缺少研究和實踐上具體的資料,很多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著很多風險,如毒副作用大、效果差、藥物殘留等問題。

  二、水產養殖技術問題探究

  1、適宜魚類生長的環境

  ***1***加註新水來調節水質

  水是魚類生活的載體,水質的好壞是水產養殖中的關鍵問題。水質調節的常規方法主要有適當施肥和加註新水。

  調節水質最有效的主要措施是加註新水。在生長旺季***6~9月份***每隔7~10天要加一次新水;早春與晚秋則每隔10~15天加一次。每次加水約20~30cm。具體情況也要根據水池及所養殖魚類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2***沖水壓制或藥物殺滅的方法來調節水質

  池塘中浮游生物過多時就威脅到池塘的氧平衡。此時就要採取沖水壓制或藥物殺滅的方法來解決。大量沖水對水蚤數量有非常明顯的效果。潑灑不同濃度的敵百蟲可以選擇性的殺滅各種浮游動物,效果非常明顯。對於池水中過多的藍藻,可以全池潑灑硫酸銅。但由於硫酸銅對魚類有很大的毒性,因而在不得已使用後,要立即大換水,即換掉池水的1/2~2/3。

  ***3***化學方法改良水質

  在池水中施放一些化學藥劑,能夠達到改良水質的目的。如生石灰能夠調整池水的PH值及增大水的硬度,且生石灰法價格優廉、用法簡單,是目前最為實用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用於改良水質的生氧劑還有二硫酸銨、過氧化鈣等。

  ***4***水位的控制

  水是魚類的必要生存環境,對於水產養殖中水的相關問題的研究是保證水產養殖順利進行的必要舉措。水位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魚類的生長還有一些浮游生物的生長,適和的水位可以減少魚類與魚類、魚類與浮游生物之間的競爭,適當的水位還可以使魚類與浮游生物能夠充分地利用水裡的各種資源。總之,一定要保證水環境的生態平衡,保證能夠形成簡單的食物鏈。

  2、挑選魚種及最佳的生長密度

  ***1***選擇優質魚種

  魚類能夠成長為健康成魚的前提是要選擇優良的魚種。優質魚種具有生長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點。在選種時要注意魚種的來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進行培育的方法。這樣既能夠生產自己所需的魚種,又能在品種搭配、數量和規格上靈活選擇。放魚種時要選擇晴天進行,放魚時操作要輕柔、細心,不能將魚體弄傷,避免魚病的發生。

  ***2***魚最佳的生長密度

  池塘在一定條件下所最多能飼養魚的總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魚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飼養密度。若存塘魚重量達到魚栽力時,魚就會停止生長並出現養殖事故,造成產量上的損失。因此在魚類飼養時要根據池塘條件、放養品種、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魚類飼養的密度。

  ***3***魚食的挑選與投放時間

  我國目前魚類養殖的餌料主要有兩種,分別是人工生產顆粒飼料和經施肥而培養出來的天然餌料。

  在進行餌料的投放時,一般對已經養過魚的塘口,可以根據以往經驗大致確定全年的飼料用量。對於初次養魚或條件發生較大變動的養過魚的池塘,全年飼料的用量需要通過計算來確定。

  ***4***防治魚得病及傳染

  魚類養殖是否能夠達到高產,與魚類是否得病及病情的傳染程度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魚類養殖時務必注意魚病的防治。魚病防治主要有清塘、魚種消毒及合理放養三個基礎工作。清塘可以首選生石灰清塘法,這種方法更為經濟實用。其次為漂白粉清塘法,清塘時操作人員務必注意做好防護措施,順風潑灑。魚體消毒通常使用食鹽水、漂白粉、硫酸銅和敵百蟲的方法。

  做好魚病的防治工作殺蟲是必不可少的。殺蟲後要進行水質調控、適時消毒並採用科學餵養措施,這樣在較為正常的條件下,可以實現魚類疾病發病率很低甚至不發病。

  魚病的防治重點在於調水。調水工作主要有調水、改底、肥水和抗應激。而調水的重點在於增氧、改底和保持水質穩定。池中氧含量的增加,一方面要補充溶氧,一方面還要減少耗氧量。要適時滅藻抑藻減少耗氧。

  結語:通過對水產養殖的研究,發現我國的養殖技術水平比較低,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漁民的養魚水平不高,還有不能有效地預防魚病等問題。科學的養魚方法對於水產養殖來說是必要的,而且必須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飼養,一般要對水質進行調節,水質的調節方法有常規的、沖水壓制或藥物殺滅調節浮游生物的數量、化學方法調節水質等,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註新水。還有魚種的選擇和飼養密度的設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選種的來源,提倡自己培育;注意飼養密度可以避免發生養殖事故,魚食的選擇與投放時間也是有講究的,要按照標準進行選擇與投放。能否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關係到魚類養殖能否達到高產,預防工作主要有池塘、魚種的消毒和魚的合理放養。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