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水稻栽培技術論文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糧食作物,我國也是重要的水稻生產國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水稻栽培技術探討

  [摘 要] 全面深入分析水稻栽培技術,結合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的實際情況,發現現在栽培技術中的問題,進而為水稻栽培技術的進步提一些建議,採用新的栽培技術培育優質大米,以期達到促進栽培技術進步和農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水稻 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06-0126-02

  一、前言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糧食作物,我國也是重要的水稻生產國之一;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大米作為主要食物,其質量也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口感、色澤等也會影響人們的選擇,而這些無一不與水稻的栽培有著密切的聯絡,以下結合安徽繁昌縣的地域及水稻栽培的情況,分析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二、水稻栽培技術的現狀

  繁昌縣地處皖南北部,長江南岸,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型別多樣,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主要分佈為丘陵、山地;北部和東部為平原,且平原大部分是依山傍水,屬半山半圩地段。其縣內人多地少,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水稻的種植面積廣大,但產量相對卻比較低。

  1.栽培水稻的分類

  早稻和晚稻、秈稻和粳稻、水稻和旱稻、粘稻和糯稻

  2.栽培水稻的生長髮育階段

  2.1種子發芽期;

  2.2幼苗期、秧田期;

  2.3秧苗分櫱期:

  返青期、有效分櫱期、無效分櫱期;

  2.4長穗期:

  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2.5結實期***包括開花***: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

  3.水稻的特性

  水稻多喜生長在微酸到中性的土壤中,一般多為翻整過、肥力較好的大田,種植範圍廣;育苗期應當注意確定合理的播種期及播種量,在育苗前水稻種子一般要經過處理,通過陽光曝晒增強種子的吸水性,提高發芽率,另外還需消毒浸泡,以此消滅種子可能附帶的病菌;在露天秧田中育秧;生長到合適大小和形態後進行移栽,拔秧插秧是比較常見的移栽方式,還包括鏟秧栽插、拋秧;移栽時根據品種特性、地力以及預期產量,合理地決定移栽密度;移栽插秧時,注意環境溫度,一般選擇淺插,保持秧苗不到即可。一般水稻具有下列特性:

  3.1感光性:指水稻的營養生長期隨著日照時數成正比變化,縮短其日照時數,可以促使其縮短營養生長期提前進入分穗期,反則事分穗期延遲;

  3.2感溫性:指水稻屬於喜溫農作物,在一定的高溫條件下可提早分穗,使營養生長期縮短,反則是營養生長期延長;

  3.3基本營養生長性:指在高溫短時間日照的條件下,不會縮短的基本營養生長期。

  這些特徵共同決定了水稻生長期的長短,因此感溫性較強的早熟品種應早播,使產量不受影響。

  4.水稻栽培技術的現狀

  4.1拔秧插秧、拋秧技術仍在廣泛應用。將已經育成的秧苗拋向大田叫做水稻拋秧技術,秧苗依靠根的向地性和莖葉的向上性立起。此法省時省種,移栽後沒有返青期,成活率高,生長迅速,產量較高,但是其受天氣狀況比如風力以及晴雨的影響較大;

  4.2機械插秧技術應用甚少。使用插秧機把秧苗按照相應的要求移栽到大田中的技術稱為機械化插秧技術。育秧在冷棚中完成,利用配製好的營養土,規格化播種、覆土、施肥,最後分割成塊用機械移栽。此技術省種省時、節省人力、秧苗質量好、效率較高,產量高,但現實中運用較少。

  4.3水稻直播技術應用正在普及推廣:把水稻田犁耙平整後,將浸種催芽的種子播於大田,具有“三省,兩增,一提早”的優點,即省工、省力、省成本,增產、增收、提早成熟。但於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著播種不均、草害、倒伏三大難題,現在農民對技術掌握不夠難以達到糧食增產,推廣力度不大。

  三、水稻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

  1.灌溉設施比較落後

  水稻的產量和品質直接受到生長期水分的影響,雨水充足時無法及時排出,乾旱時又不能及時補水,導致水稻產量及品質均受到了影響;

  2.開發出的農業機械與現實脫節

  近年來,不斷有新的農業機械問世,理論上效用很大,然而實際上由於整地的技術、水稻品種和種子的處理技術、育秧

  技術措施無法配合,結果應用後的效益大不如人意;

  3.農業機械的發展緩慢

  機械化的整體結構配套不合理,尤其在栽插環節尚未有突破性進展,插秧機效能不好,價格太高,而且大多數稻農對規格化軟盤或硬碟育秧技術不熟悉,也沒有系統的先進規範的育秧技術,這些都制約著機械插秧技術向前發展。再加上很多農民並不瞭解農機,在應用機械秧,認為苗育種麻煩,所以農業機械並不受農民歡迎;

  4.預測天氣以及防治病蟲害的能力低下

  雖然天氣預測日益精準,但是如何減輕不良天氣對水稻生長的危害仍無有效的辦法,另外,很多農民對病蟲害瞭解不多,要做到提前預防很難,而事後治理又必然影響水稻品質。

  5.直播水稻存在著,易倒伏、易發生草害、鼠害、播種量控制不當,病害加重,播期不適,營養期顯著縮短,穗型變小,難以提高糧食單產。

  四、 水稻栽培技術的解決及發展措施

  1.合理選擇種植地及水稻種子,確定最佳栽培方式,隨著發展,機插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將是最佳栽培方式的不二選擇,其一,這樣選擇考慮了當地的實際情況,是符合地區氣候條件的;其二,相對來說,符合現代的農業需求和其發展方向;其三是合理優選之後,更方便利於農業機械化的實現;其四是它具有很多優點,如省時省力、高效高產等特點。因而水稻栽培技術的提高與機械化操作密不可分;

  2.改進育秧及插秧的方式。選好種子,並做好相應的處理,是保證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基礎。育秧及插秧技術是直接關係到水稻生產能否實現優質、高產、高效的關鍵環節。傳統育秧和插秧主要使用人工操作,效率很低,比較耗費時間和精力,而且在操作中容易傷害秧苗根,浪費大量的秧苗。用雙膜規格化軟盤或硬碟育秧技術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單產,此種技術秧苗成活率高、不傷害秧苗根、生長迅速、適宜運輸,有利於農業的機械化操作。

  3.正確掌握水稻直播技術,應本地人多地少,青壯勞力在外打工多,剩下中老年在家耕作,栽插勞動強度大,迫切需求掌握該技術。一要選好優良品種,選擇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裂力適中,株型緊湊、莖杆粗壯、耐肥抗倒、抗病能力強的中熟品種;二是適時適量播種;三是均勻播種及時查苗補缺;四是精細耕作、開好三溝;五是鼠、雀害防治;六是科學管水、合理施肥;七是多種措施防倒伏及病蟲害,才能達到糧食高產,也有利於農業機械化操作,是目前農業推廣的新技術。

  4.大力宣傳培訓,增加政策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扶持。各級農機開發推廣相關部門應利用各種活動,宣傳農業機械化技術,開展技術培訓班,培訓農民使用農機,提高其技術水平;政府要加大對農業及相關設施相關技術的投資,以此促進水稻栽培技術的進步與更好地發展。

  5.應用廣播電視等媒體手段多宣傳關於病蟲害的相關知識。及時提醒農戶在合適的時間內噴灑農藥預防和治理病蟲害。

  五、結束語

  努力提高水稻栽培技術水平,促進水稻的優產、高產,改進現今技術中的不足,以期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朋立,王淑傑. 淺談優質水稻栽培技術,民營科技,2008年第11期 106.

  [2]鄭燕霞.淺談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安徽農學通報》,2009年 第14期 225-226.

  [3]但守軍.水稻直播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年11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