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蘑菇栽培技術論文

  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蘑菇大田栽培技術

  摘要 介紹了蘑菇大田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品種選擇、培養料配製、堆料發酵、鋪料與播種、播後發菌管理、制土與覆土、水分管理、通風換氣、病蟲鼠害防治、加工出口鮮菇的收購標準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蘑菇;大田栽培;選地整地;品種選擇;堆料發酵;發菌管理

  中圖分類號 S646.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94-02

  1 選地整地

  栽培蘑菇的田塊選擇土壤偏沙性、排水良好、灌水方便、近水源、交通方便的田塊。水稻收穫後泥土未乾之前犁好耙碎後以南北向排列,菇床寬2 m,廂中間留40 cm人行道,兩邊各80 cm作單向栽培床,然後在畦的外側搭建1.6 m高的拱棚,並蓋上農膜,拱棚兩頭也像蚊帳一樣蓋至落地,並做成活動門,以便調節溫溼度和管理時進出,農膜外側要蓋上草簾,以作遮蔭棚,防止陽光照晒菇床。四周深挖排水溝,菇床整好後,將栽培料鋪上菇床,厚15~20 cm,待通風1~2 d後播種蓋膜或覆蓋草扇,要求做到廂溝直、規範、統一時間播種。

  2 品種選擇

  蘑菇品種的選擇是獲取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選擇低溫型、適應性強的品種,如氣溫在5 ℃以上能正常出菇的浙農1號、福農2796、瀘01等第3代栽培種。

  3 培養料配製

  利用牛、豬、羊、禽糞、幹稻草、玉米稈等含糖量高、營養豐富的秸稈浸水堆製備用。以100 m2用料配製,可採用如下配方:無黴變幹稻草1 250 kg,尿素12.5 kg,碳氨12.5 kg,油枯50 kg,普鈣38 kg,石膏38 kg,石灰38 kg;幹豬牛糞1 500 kg,幹稻草1 200 kg,麩肥50 kg,尿素7.5 kg,普鈣75 kg,石膏***或石灰粉***75 kg;幹豬牛糞625 kg,幹稻草625 kg,油枯25 kg,尿素25 kg,普鈣37.5 kg,石膏37.5 kg,石灰37.5 kg。以上3種配方任選1種。

  4 堆料發酵

  先把稻草浸泡淋溼透,握緊稻草有水3~5滴為宜,幹牛糞淋溼抓緊有水1~2滴為宜。堆制,堆寬2.0~3.5 m,先堆17 cm厚經預溼的草,在草上面撒尿素麩肥,然後再鋪上3 cm厚的預溼牛糞,依次堆1.5~2.0 m高,經6~7 d後,堆溫急劇上升到70 ℃以上,並開始下降時開始第1次翻堆,翻堆時將石膏、磷肥均勻地撒入,若料內偏幹,可潑澆糞水或清水調節堆內的水分,堆的寬度收縮30 cm;5~6 d進行第2次翻堆,並把石灰按1%的比例溶於水中進行撒潑,以手握緊一把有代表性的料時有7~8滴水為宜,堆的寬度再收縮30 cm;4~5 d進行第3次翻堆,堆料含水量以5~6滴水為宜;3~4 d進行第4次翻堆,水分調到4~5滴為宜;3 d後水分調節至3~4滴;2 d後鋪料于田板菇床上。堆翻時做到上下、內外料的位置交換,堆料的中間用木棒等做成通風孔,堆料腐熟後用敵殺死***或殺蟎劑***將堆料表面噴1遍藥,噴藥後用膜悶10~24 h,將料中殘存的害蟲消滅[1-2]。

  5 鋪料與播種

  將堆制好的料***料溫在28 ℃以下***鋪在菇床上15~20 cm厚,堆養料的含水量在55%~60%,用菌種均勻播在栽培料表面,然後覆蓋細土***細土用石灰水淋溼透***,最後蓋拱棚膜***要塔遮蔭網或草扇***,保溼遮蔭。播種期安排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播種前先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把播種需要的各種器具消毒,然後把打散的菌種撒播在已經鋪好培養料的畦面上,再用消過毒的清潔木板輕輕拍打播好種的菇床,以利菌種與培養料的接觸,最後用500倍的多菌靈對播好種的菇床進行消毒殺菌。

  6 播後發菌管理

  播種後1~7 d是發菌吃料期,此期間不能過量地通風。播後1~3 d,以保溼換氣管理為主,棚內溫度與料溫應控制在28 ℃以下,第2天可開始適量的換氣,儘快使菌絲恢復萌發。播種4 d後菌絲開始吃料,管理上以換氣為主,少通風為輔。播後5~7 d菌絲開始縱橫向吃料,以少通風為主,隨著日子的增長,通風量也隨之適當的加大,以促進料內菌絲粗壯生長。總之,要結合氣候、氣溫、大田方位靈活應用。播後10~15 d料內菌絲已經長有85%左右,即可覆土[3-4]。

  7 制土與覆土

  每100 m2需要細碎土2 000 kg、按細碎土的3%~10%配備無黴變的礱糠***沙性土偏少,黏性土偏多***、石灰80 kg、敵殺死混合,先將礱糠提前1 d放在1%的石灰水中浸泡後撈起備用,把細碎土、浸溼的礱糠、敵殺死、1%石灰水混合拌均勻,水分調至手握成團、落地稍鬆散為度,然後把礱糠土攏堆,用農膜悶殺土內害蟲12 h,即可覆土。覆土前,料面先噴0.2%多菌靈溶液,再將配好的礱糠土覆蓋在發好菌絲的料面上,厚度掌握在3~4 cm為宜,然後在土上噴1%的石灰水1.0~1.5 kg/m2,要做到勤噴輕噴,覆土1~2 d要換氣通風,促進菌絲復壯;3~5 d內,只換氣不通風,促進菌絲上土;6~8 d菌絲開始爬上土層,並縱橫交錯生長;9~10 d後,輕撥土面,可見白色較濃密的菌絲體;15~22 d即可出菇。

  8 水分管理

  噴水原則:勤噴霧、輕噴霧;冬菇從多到少、春菇從少到多。噴水技巧為“八看八忌”。“八看”即:一看品種;二看氣候;三看氣溫;四看棚內空間小氣候;五看土層乾溼度;六看土層厚薄度;七看料內菌絲強弱;八看床面蘑菇大小多少。“八忌”即:一忌噴關門水;二忌25 ℃以上噴水;三忌採菇前噴水;四忌寒流來前噴重水;六忌菌絲衰弱的床面噴重水;七忌暴雨降臨前噴重水;八忌一次性噴大水。“八看八忌”是相輔相成的,辨證地掌握好兩者的技巧是保證蘑菇優質豐產的重要技術之一。

  9 通風換氣

  蘑菇是好氧性大型真菌[5]。菌絲若處在長期乾燥狀態時不會死亡,但不出菇;菌絲長期處於溼悶環境時,不但不出菇,其菌絲將會被悶死。菇床通風換氣應採用“四看二少”法進行管理,“四看”即:一看氣溫,如氣溫低時選擇中午通風換氣,氣溫高時選擇早晚涼爽時進行;二看氣候,氣候乾燥時不通風只換氣,陰雨天則多開門窗通風換氣;三看菇色,菇色發紅,菇蓋發粘要加大通風量,菇色幹亮、菇蓋無絨毛狀要停止通風,必要時需及時噴水提高溼度;四看土層,土層潮溼要多通風換氣,反之少通風只換氣。“二少”即:一少,寒流時少換氣、不通風;二少,冬季夜間寒冷時少通風換氣。通風換氣要結合噴水技巧的“八看八忌”靈活應用。

  10 病蟲鼠害防治

  蘑菇大田栽培是冬季野外田間套種的方式,此時氣溫較低,所處的環境條件比大棚床架式栽培的固定菇房優越,如果空氣清新協調,週期不長,廢料當年還田作肥料後衛生環境清潔,輪作率高,從而減少雜菌蟲害的滋生源,故病蟲害發生機率低。冬菇冬閒田栽培,一般很少發生大面積病蟲危害,但是也不能輕視,應採取“防重於治”的方針,把病蟲害殺滅在生產週期前。一旦發生病蟲害要及時防治。具體防治措施可根據發生的病害或蟲害對症下藥。鼠害一般少見,如有發生,在防治時必須要做到“兩要一禁”,“兩要”即:一要防止毒鼠餌接觸蘑菇;二要注意人畜安全;“一禁”即禁止在栽培田塊周圍設定防鼠電網。

  11 加工出口鮮菇的收購標準

  菇蓋直徑1.0~3.5 cm;菇蓋圓整並與菇膜緊連;菇柄切削平整,長度不超過0.8 cm;無薄皮菇、無泥根、無斑點、無蟲害菇、無浸水和噴水菇、無過夜菇、無死菇。薄皮菇、大畸形菇、開傘菇、蟲害菇、過夜菇、死菇可以根據市場是否需要自行處理。

  12 參考文獻

  [1] 韓梅.秸稈蘑菇栽培技術要點[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1***3***:43.

  [2] 喬義卿,杜學立.日光溫室玉米秸稈種植雙孢蘑菇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2***1***:15-16.

  [3] 盧永彬,蔣文澤.蘑菇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0***5***:16-18.

  [4] 李民耀,李小平.合成料栽培雙孢蘑菇[J].河南農業科學,1992***7***:25-27.

  [5] 王健.雙孢蘑菇大田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99-1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