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栽培技術論文

  雞腿菇作為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菌類產品,具有“天然、營養、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下面是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淺談雞腿菇栽培技術

  論文 關健詞 雞腿菇;栽培;管理;技術

  論文摘要 雞腿菇作為一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菌類產品,具有“天然、營養、保健”三效合一的功效,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特從雞腿菇的栽培場所、物料準備、栽培管理、採收時機等方面詳細介紹雞腿菇的栽培技術。

  雞腿菇,學名毛頭鬼傘,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鬼菌科、鬼菌屬。雞腿菇是一種可被人工簡易栽培的野生菇種,因形似雞腿而得名。其品質品位均在平菇、香菇之上,是一種色香味形俱佳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雞腿菇的優點很多,如技術簡單,易於栽培,適應性強,易於管理,原材料來源廣泛,生產成本低,且產量高。近年來在國內得到大面積推廣,在全力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 農村 庭院栽培雞腿菇具有非常廣泛的前景。

  1生物學特性

  雞腿菇能廣泛利用農產品的下腳料,如麥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棉籽殼、花生皮、木屑、畜糞等進行栽培。雞腿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為3~35℃,最適溫度為21~28℃。菌絲適宜培養料含水量以60%~70%為宜,空氣相對溼度70%~80%,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溼度要求在80%~90%。覆土溼度以20%~40%為好,即捏緊成團、觸之能散的溼潤狀態。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在黑暗條件菌絲生長旺盛,較強的光照反而對菌絲有抑制作用。雞腿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成都需要新鮮空氣。雞腿菇菌絲能在pH值為2~10的培養基中生長,以pH值為7最適。子實體的發生及生成均離不開土壤,若無土壤刺激,菌絲即使長滿培養料也不會形成子實體,故在栽培雞腿菇時覆土是不可少的。

  2栽培工藝

  2.1熟料栽培工藝

  培養料配製→裝袋滅菌→接種培養→脫袋覆土→出菇管理。

  2.2棉籽殼生料床栽工藝

  培養料配製→堆制發酵→上床播種→發菌管理→覆土調水→出菇管理。

  2.3稻麥草發酵料栽培工藝

  配料預溼→建堆發酵***6-4-3-2***→上床播種→發菌管理→覆土調水→出菇管理。

  3栽培技術

  3.1栽培季節

  一般選擇在秋季或春季,也可以地溫降至20℃左右為準。

  3.2栽培場所

  選擇土質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無病蟲害、水源充足、相對潮溼的地點。

  3.3物料準備

  ***1***配方。玉米芯50%,廢菌糠20%,牛馬糞10%,穀糠10%,麩皮10%,石膏1%,石灰2%。

  ***2***備料。計劃生產500袋,用料400kg,麩皮40kg,其中玉米芯200kg,廢菌糠80kg,牛馬糞40kg,穀糠40kg,麩皮40kg,石膏4kg,***22~24cm***×***55~60***cm的折角袋500個,菌種25瓶***500mL***。

  3.4栽培管理

  ***1***堆積發酵。將稱好的料,充分拌勻,加水,溼度控制在60%~70%,即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料堆溫度在60℃後維持12~24h,終止發酵。

  ***2***裝袋。料發好後散堆降溫,進行裝袋。方法:底部先放一層菌種,裝料至一半時放第二層菌種,裝滿後再放第三層菌種,用種量為培養料乾重的10%,然後在20~23℃的溫度下發菌20d,菌絲即可長滿袋。

  ***3***覆土。所取土壤要肥沃,有一定粘度,拌入2%的生石灰和3%~5%敵敵畏、甲醛液邊翻邊噴霧,並用塑料膜密封3d後使用,覆土厚度3~4cm。

  ***4***入棚出菇。在露地蔭棚內挖深5cm的畦床,將菌袋去掉薄膜,取出菌棒,截成兩段,斷面朝下,排於畦內並覆蓋3~5cm厚的土,隨即可現蕾。在出菇期間保持85%~95%的溼度,每潮菇採收後,及時清理床面,2~3d後噴1次重水,促使現蕾出菇,可連續出4潮菇左右。

  3.5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綠黴、鏈孢黴、鬼傘、麴黴等,可以通過使用50%多菌靈200倍液拌料和環境消毒解決。

  ***2***蟲害以地蛆、金針蟲、螻蛄為主,可用50%敵敵畏100倍液,地蟲一包淨、一撒靈等拌土或拌料殺蟲。

  4採收

  雞腿菇從原基到長大成熟十分緩慢,但臨近成熟時,生長速度顯著加快,菌柄不易鬆動脫落,菌蓋易開傘,子實體易破碎,菌褶變黑而自動溶化,失去商品價值。因此,只有將採收期適當提前,才能充分保證幹菇的質量。 實踐證明:菇長到七至八成熟時採收,當菇頸變為梭型,菇杆伸長時,菇體結實不中空,採收質量最佳。可採大留小,也可整叢採下,削淨根部,儘快上市。

  5 經濟 效益

  生產500袋雞腿菇產出成品菇750kg,按4元/kg 計算 ,可獲3 000元,去掉成本,純獲利2 500元。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