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栽培技術論文

  土豆又名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具有高產、早熟、用途多、分佈廣等特點,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土豆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早春土豆高產栽培技術

  摘要介紹了早春土豆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用良種、正確切薯種、合理倒茬、確定適宜的播種期、加強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為農戶種植土豆獲得高產,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提供技術指導。

  關鍵詞土豆;早春;高產;栽培技術

  土豆又名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具有高產、早熟、用途多、分佈廣等特點,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土豆種植面積逐漸擴大。但部分農戶種植的土豆,地上部分長勢很好,地下部分卻結薯小而少,產量低,效益差。要獲得高產,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要按照土豆的生長規律,進行科學管理。現將早春土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良種

  應按當地的氣候特點選用豐產、抗病、優質的品種,特別要考慮該品種的生育期。最好選用脫毒薯種進行播種,或是將種子進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有:一是變溫浸種。先將薯种放在40~50 ℃溫水中預浸1 min,再放入60 ℃溫水中***種薯和溫水的比例為1∶4***浸15 min。二是藥物浸種。用72.2%普力克,或70%克露800倍液浸泡種薯15 min後,晾乾播種[1]。

  2正確切薯種

  每塊薯種種重20~25 g,緊靠芽眼邊緣,將薯塊切成三角形,每塊要保證有1~2個芽眼。切薯塊時要注意2點:一是切到病種薯時要剔除,切刀要用15%酒精消毒後再切另一薯塊;二是要把前尖芽和後腚芽分放、分開播種,以利出苗整齊一致[2]。

  3合理倒茬

  土豆不宜連作,也不宜與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菸草等進行輪作,還不宜與紅薯、胡蘿蔔、甜菜等塊根作物輪作。輪作年限最少在4年以上,在蔬菜區可與大蔥、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輪作,也可與禾穀類、豆類、棉花等作物進行輪作倒茬,以減輕病害發生[3]。

  4確定適宜的播種期

  選擇適宜的播種期是土豆種植豐產的關鍵。土豆是喜冷涼的作物,薯塊形成期氣溫不得超過25 ℃。按氣溫推算,黃淮流域最適宜的播種期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前進行催芽播種,5月氣溫約18~23 ℃,十分有利於薯塊膨大,可以奪取高產,6月上旬收穫。

  5加強田間管理

  5.1種植前的土地管理

  土豆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作物,除了鹽鹼地之外,其他型別地塊都行,但必須有水澆條件。來年春天種土豆的地塊,頭年最好要深耕,土豆喜歡土層鬆軟,而且能疏鬆土壤,比較板結的地塊,連種幾年土豆就會變得疏軟、鬆散。經過深耕或冬耕的地塊,經過一個冬天,凍化層可達15 cm,一個冬天的嚴寒和陽光照射會有很好的殺菌作用,對來年土豆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4]。土豆不但要求頭年耕,而且要求深耕,土豆有幾層匍匐根系,所以需要深的軟土層。近幾年來田間的機旋耕,深度達不到要求,影響土豆產量,因此,要創高產耕深必須達到20 cm以上,如能達到30 cm,在同等種植條件下,增產會更多。

  5.2重施基肥,培肥地力

  由於土豆生育期短,基肥要一次性施足,一般施用腐熟的有機肥45~60 t/hm2,施用方式可結合整地施入70%,餘下的30%作種肥,採用穴施或溝施。

  5.3防止晚霜凍害

  出苗期經常出現晚霜,發生凍害死苗的現象。因此,要加強苗期防護,採用覆蓋或薰煙法,避免晚霜凍害。

  5.4中耕培土

  在塊莖形成期和膨大期,要勤中耕,分次培土,促進根系生長和匍匐莖形成,增加結薯數量,保證植株健壯生長。

  5.5摘除花蕾

  當土豆花蕾形成,花序抽出時應及時摘除花蕾,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養分積累。

  5.6根外追肥

  後期如果脫肥,可葉面噴施0.1%硫酸鎂溶液和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肥液600~750 kg/hm2。

  6病蟲害防治

  土豆從播種到收穫一定要把防治病毒病放在首位,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並及時防治蚜蟲,以減少傳播。同時,可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防治晚疫病、環腐病等病害。在條件合適時,疫病發病迅猛,危害嚴重,要勤調查,發現病葉、病株要立即摘除銷燬,迅速噴藥防治。常用藥劑除福美雙、代森鋅、波爾多液、甲基託布津外,還有以下幾種:防治晚疫病可用72.2%普克力8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47%甲瑞農600~8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防治早疫病可用50%撲海因1 000倍液、77%可殺得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每6~7 d用藥1次,連噴3~4次。

  7 參考 文獻

  [1] 楊樹恭,陸立銀.蘭州地區馬鈴薯低產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淺議[J].蘭州科技情報,1995,24***1***:7-9.

  [2] 蔡金龍.建陽市漳墩鎮馬鈴薯低產原因分析與改進措施[J].福建稻麥科技,2007,25***3***:52.

  [3] 戴亨仁,吳建軍,韋祿春,等.江西紅壤區馬鈴薯高產、高效、優質綜合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2***:74-76.

  [4] 王永勝.左雲縣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115-11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