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校圖書館的博士學術論文

  學校圖書館不僅是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

  提要 圖書館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它不僅是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本文主要對如何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學校圖書館;建設;探討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筆者認為,圖書館是一所學校的縮影,圖書館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一所好學校必然有一所好的圖書館,一流的大學圖書館是構成一流大學和建設一流學科的必備條件。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擔負著特殊而重要的使命。大學生的素質結構通常分為思想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它們均與大學圖書館建設有密切的關係。曾擔任十載哈佛大學校長的陸登庭教授在談到一流大學的概念時,用四個“一流”加以概述: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學生、一流的評價。其中“一流的設施”主要包括圖書館,可見圖書館的建設對一所大學來說是多麼重要。加強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學校圖書館不僅是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而且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翼,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學校不僅要加大投資,加強圖書館現代化步伐,而且要提高圖書管理工作者的素質,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使學校圖書館不僅成為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服務機構,而且成為繁榮校園文化生活,傳播先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陣地。然而,在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中出現了圖書館的建設與學校的建設發展規模不能相適應甚至嚴重滯後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體會,就如何加強學校圖書館的建設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目前學校圖書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圖書館建築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三十六條規定:“高等學校應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建造獨立專用的圖書館館舍。館舍建築應充分考慮學校發展規模,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滿足圖書館業務功能的要求,具有調整的靈活性。”據筆者所知,不少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管理者觀念陳舊,對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功能認識不足,不少人至今仍認為圖書館只是藏書、借書、看資料和報刊的場所,沒必要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有一個藏書、借書、看資料和報刊的場所就行了,更不願對提高圖書管理工作者的素質花本錢,他們認為圖書管理人員只是管理歸類、編目存檔的資料員,是學生借書、還書的“售貨員”。由於學校管理者觀念陳舊,不願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致使不少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不達標,空間狹小,更有甚者侷促於教學樓或辦公樓的一角,室內光線昏暗,圖書擠滿書架,有的佈滿灰塵。

  ***二***圖書資料陳舊,適應不了教育發展的需要。藏書建設是圖書館工作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它是圖書館發揮素質教育職能的先決條件,是服務育人的前提和保障,圖書館藏書剔舊更新是圖書館生命力的所在。筆者認為,各級學校要廣開渠道籌措圖書經費,並保持購書經費逐年遞增,保持圖書藏書量逐年增多。目前,無論是大學還是小學,圖書館都屬於經費相對緊張的單位,經費緊張是學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經費的緊張,在有限的經費中,絕大部分用來精打細算選購書刊,無力購買大量優質的圖書,收藏比重越來越小。圖書資料陳舊,適應不了教育發展的需要,館藏資源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資訊服務的要求,圖書館已不能履行一個圖書館應有的職能。

  ***三***圖書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滿足現代管理需要。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當高,圖書館管理人員應該是資訊專家和資訊工程師,應該是資訊系統的建設者、資訊服務的嚮導和顧問。由於我國學校人事管理體制的侷限性,高層次的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未必能進來,即使進來的高層次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也未必能留得住。目前,學校圖書管理人員普遍偏少、素質偏低,有的學校甚至把圖書館作為安排老弱病殘人員或勤雜人員的場所。不少圖書館管理人員連最起碼的圖書分類、編目等基本常識都不懂,能做的只是“借還圖書”的登記工作,如此的圖書館管理隊伍與管理水平,難以實現多層次、深層次的服務,難以適應現代社會資訊服務的發展。

  二、加強學校圖書館建設的途徑

  加強圖書館建設,不僅是加快高校發展的需要,也是知識經濟的要求。為使我國高校圖書館加快現代化步伐,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社會化,學校必須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圖書館工作者也必須明確目標,轉變觀念,提高素質,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社會化。圖書館是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管理水平往往反映學校的管理水平,它不僅是學校教學的輔助設施,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戰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第三十五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文獻資訊資源購置費不應低於全校教育事業費5%”的比例數,並根據學校的發展逐年增加。學校應利用多種渠道,採取多種形式籌備資金,加大對圖書館建設的投資力度。筆者認為,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網路化、社會化,首先應實現高校圖書館裝備的自動化,即利用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管理軟體來輔助採購、編目、流通、檢索及內部管理,建立機讀目錄資料庫、專業資料庫;其次應實現館藏多媒體化。館藏多媒體化是實現圖書館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再次建立計算機網路,實現資訊資源共享。大學圖書館界應建立一個全社會的資訊資源共享體系,讓圖書資源為全社會服務。

  ***二***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素質,滿足現代管理需要。加強隊伍建設現代化,隊伍建設是核心。由於歷史的原因,大學圖書館的隊伍建設不及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現代化圖書館發展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所再好的圖書館,如果不能配備高素質管理人員的話,就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效能。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要求都相當高,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僅要具有圖書館學、目錄學、分類學、資訊學及文獻學等科目的圖書館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社會人文知識;不僅要掌握精深的計算機知識與網路技術,而且還要具備資訊資源的二次開發與建設能力。因此,學校首先要深化人事管理體制的改革,以科學、先進的人事管理體制來吸引高層次的圖書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其次要利用各種渠道,採用多種形式對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每年都有一定的經費用於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進修、培訓和業務學習等,根據圖書館的實際工作需要和圖書館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培訓,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圖書館工作人員走出去參加培訓和進修業務知識;同時,還要千方百計地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穩定圖書館專業人員隊伍,進一步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滿足現代管理的需要。

  ***作者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建平.論圖書館管理戰略[J].情報科學,2003.12.

  [2]單虹.加強圖書館建設,提供優質服務[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3.

  [3]劉寧.社會資訊化與圖書館的發展[J].四川圖書學報,1995.4.

  [4]李曉明,沈正華.GERNET網與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享[J].中國高等教育,1996.5.

  [5]白應國.樹立資訊觀念.實現圖書館資訊化[J].津國學刊,1996.1.

  篇二

  職業學校圖書館建設研究

  【摘要】 職業學校圖書館是職業 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科研素養、綜合能力起著重要的滲透作用,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積極推進圖書館現代化建設,創新服務模式和 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方面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 圖書館 現狀 舉措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2

  圖書館是蒐集、整理、儲存、傳播和利用書刊資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教育機構,同時也是為學生獲取資訊、增長知識的重要場所,在職業學校 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學校圖書館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學校開展“創新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

  1 圖書館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用人單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職業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資訊情報中心,是學校開展教學、科研的重要支柱,也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拓寬知識面有著直接的引導作用。在職業學校專業水平評估中,學校館圖書的生均面積、生均圖書冊數、年生均進書量是評估內容之一,是反映學校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圖書館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成為學生素質教育的搖籃

  圖書館是知識的源泉,是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 發展的綜合能力。圖書館收藏了許多教科書中未涉及的知識和資訊,能幫助學生開發內在潛質,拓展專業教學內容,完善知識結構,提高人文及 心理素養;圖書館是學生自學的場所,學生從中能獲取需要的大量資訊,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主觀能動性。

  1.2 成為校園 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

  校園文化是職業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濃郁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圖書館是傳播文化,向師生提供精神食糧的場所。通過圖書館積極開展時政 熱點論壇、讀書評論、教育資訊等校園文化活動,滿足學生對文化的需求,使圖書館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樂園,讓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道德準則、價值觀念,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3 為師生獲取各種資訊提供平臺

  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現代化的形式為學生的學生和老師開展科研提供最新、最全的資料。圖書館通過訂購、交換、複製等途徑向師生提供各種文獻資料,有的放矢地開展資訊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資訊資源的作用。

  2 職業學校圖書館的現狀

  當前,職業學校圖書館建設,由於種種原因,尚不能滿足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現狀,達不到在職業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2.1 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辦學資金缺乏的現狀。資金投入不足造成圖書館面積偏小,館藏資料不能及時添置與更新,導致圖書館資訊資源的匱乏和滯後,或雖然藏書量能達到評估要求,但過時、必須淘汰的資料佔據相當比例,起不到圖書館應有的提供大量最新資訊的作用。

  2.2 場館設施落後

  大部分職業學校圖書館現有硬體設施逐年老化,不能滿足現代化管理的要求,部分學校尚未建立資料庫,對館藏文獻不能採用數字化管理。

  2.3 人員素質偏低

  部分學校領導不重檢視書館工作,認為圖書館的工作只要有人管理就行,導致管理人員人數不足,學歷偏低,有許多人由轉崗而來,業務素質偏低,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和培訓,使圖書館的正常工作受到制約,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圖書館管理的需要。

  2.4 管理模式落後

  管理人員管理理念跟不上職業教育發展的步伐,制訂的圖書館管理制度僵化,如封閉式管理,業餘時間、節假日不開放,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功能。

  2.5 資源利用不高

  當前職業學校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佔相當比例,他們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和自學能力,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感興趣,除了上課之外,空餘時間寧願上網也不願進圖書館查詢資料。學校學術氛圍不濃,大部分教師忙於授課,忙於應付事務工作,只有少數人進入圖書館查詢資料,浪費了圖書資料。3 職業學校圖書館建設的舉措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快速 發展,用人單位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職業學校的 教育教學 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書館作為學校教育的服務機構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圖書室建設,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

  3.1 健全 組織領導

  學校圖書館作為獨立的職能科室,在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各項 工作。每年要有專款用於圖書館建設,確保生均面積、生均圖書冊數、年生均進書量達到專業水平評估指標要求。

  3.2 加強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圖書室功能。如制定書刊採購制度、書刊外借閱覽制度,書刊丟失、損壞賠償制度,書庫、閱覽室管理制度和圖書管理人員工作職責等,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確保圖書資源的流通率,確保圖書資源的充分利用。

  3.3 實施現代化建設

  購置先進的 計算機硬體、配套的 軟體以及資料庫,加強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對有指導性、專業性強、有收藏價值的圖書、影像、多媒體資料資料進行收集,在校園網上為師生提供服務;根據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學生的實際狀況,重視電子閱覽室的硬體設施建設,重視電子閱覽室的軟體監控管理;逐步推行館際聯網,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圖書文獻資料的利用率;開通中文期刊資料庫,為師生員工撰寫 論文、開展科研進行查閱資料服務。

  3.4 提高人員素質

  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圖書館管理人員隊伍建設。①嚴把進人關,圖書館管理人員應有大學本科及專科學歷,且專業對口;②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參加各級各類組織的 專題講座和學術活動,拓寬知識面,瞭解圖書館管理的動態,提高專業知識;③開展專業技能如計算機和 網路操作技能培訓,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④創造條件,鼓勵管理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圖書管理專業畢業的人員要學習職業學校開設專業的基本知識,非圖書管理專業畢業的人員必須學習圖書管理專業知識,並涉獵現代科學、 藝術等領域,增加知識儲備,拓寬視野,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當前,在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的今天,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必須積極推進圖書館現代化建設。要充分發揮職業學校圖書館的作用,創新服務模式和管理機制,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料使職業教育收到實效,使圖書館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麗,陳平華.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指標體系中看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 經濟,2007,17***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