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教學方面的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對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計算機教學中開發職業學生潛能研究

  摘要:計算機教學對於職業學生而言是一種兼顧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學科,對於提升職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計算機運用能力都十分有效。本文就如何在計算機教學中開發職業學生的潛能進行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職業學生;潛能開發;

  一、目前職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分析

  ***1***職業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其他學生相比稍弱,他們的學習成績一般也只能排到比較靠後的名次。多年的被動受教使他們喪失了創新能力和思索能力的培養,這也使得他們的學習水平很難提高。

  ***2***因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這些職業學生習慣了跟隨老師的“師講生聽”教學模式,缺乏應有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不少學生在學習時只會死記硬背,不能較好地做到靈活應用,這對於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生活是很不利的。因此,要想解決當下計算機教學中的這些問題,必須從開發學生潛能這一根源上著手。

  二、計算機教學中高職學生潛能的開發

  1.提升教學設計水平,激發學習興趣

  計算機教學的教學設計,必須更加註重實踐操作環節的具體設計。計算機老師必須適當放低起點,並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加大操作運用的學習難度。以在Office2007中Excel的操作教學為例,計算機老師就需要採用低起點的梯度漸進式教學模式,並在職業學生達到一定的學習水平後進行適當擴充套件。這樣職業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也降低了Office軟體的整體學習難度,並提高了他們的函式運算能力和軟體使用水平。

  2.改進考核辦法,提倡多元評價

  ***1***結合實踐,綜合評價。在測試難度相同的情況下,部分職業學生容易因成績不夠理想而產生自卑心態。因此,計算機老師可以採用理論加操作的綜合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水平檢測,讓那些具備計算機學習潛能的職業學生能夠發揮出個人所長,並激勵所有學生努力學習。

  ***2***正面激勵,良性迴圈。在每次進行測驗前,計算機老師需要給予職業學生們積極的正面鼓勵,這樣才能扭轉職業學生的應試思想和悲觀情緒,引導他們在考試測驗中不斷積累正面效應,將考試作為查漏補缺的工具,使學習和考試之間形成良性迴圈。

  ***3***學生出卷,教師把關。在完成具體章節的知識技能學習後,計算機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每人出一份試卷,每份試卷的出題人都需要署上個人姓名。全班交換試卷進行答題,並交回出題人進行批改。這樣職業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全面稽核,並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

  3.嘗試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髮展

  計算機老師可以引導職業學生相互組成小組或組合,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實現職業學生之間的相互督促、相互幫助、共同提升。小組學習還可以增強職業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思維活性。針對那些學習狀態比較差的職業學生,計算機老師還可以將他們組成重點幫扶小組,進行計算機學習的重點扶助。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計算機老師也必須給予職業學生必要的指導和關注。

  4.開展實踐活動,提供培養環境

  ***1***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實踐活動。計算機教學中需要實踐操作的部分很多,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每一章都有很多需要進行操作演示和操作實踐的內容。在多媒體教室內可以反覆演示具體的操作流程,並給職業學生實踐練習提供機會。

  ***2***組織開展創新能力的實踐活動。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配不同的創新實訓任務。在活動期間,小組間可以自由討論及合作。在活動結束後,計算機老師可以引導職業學生進行交流總結,完成所學知識技能的分析、整理、歸納,並討論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以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在進行職業學生的計算機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特性,對當下的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提升,並以開發學生潛能和提高學生能力為主題,全面優化計算機教學設計和水平測驗辦法,努力提高計算機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丁茉.談計算機教學中高職學生潛能的開發[J].當代職業教育,2012,***6***:39-41.

  [2]楊曉良.淺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體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1***:265-266.

  範文二:計算機教學中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

  摘要: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傳統以課堂為主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已經很難與現代教學相適應。為此,將移動互聯技術引入到計算機教學,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從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背景、目的、意義、應用前景、應用目標和應用探索等方面,研究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移動互聯;人才培養

  1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用的背景、目的和意義

  計算機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對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計算機的教學模式要和新的教學目標相掛鉤,其課程體系的構建就要與時俱進。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層次也要不斷髮展,教學目的已經不再是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應以培養實踐能力的應用能力為主體。隨著計算機普及教育的深入,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變中。提高人才培養成效是當前各個計算機教學單位的重要課題。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事實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加強和我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工程”的實施息息相關。移動互聯技術已經走進大眾的視野。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不斷髮展,手機的群討論功能、移動互聯虛擬社群、移動互聯視訊/電視、移動互聯閱讀、移動互聯閱讀、移動互聯上網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闊。相較而言,移動互聯的通訊功能反而被逐漸淡化。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媒體也在不斷髮展。移動互聯技術終端的更新換代以及技術瓶頸的屢屢突破,使得移動互聯媒體技術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移動互聯媒體技術在新媒體不斷湧現的前提條件下,仍然具有不容置疑的優勢地位。移動互聯媒體技術與媒體產品服務、資訊網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相關聯。可以說,隨著時代的進步,移動互聯媒體技術有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計算機教育新途徑的開闢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的桎梏,因此可以換一個視角來變革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形式。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習慣與以往不同,特別是網路新環境出現後,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都受到了巨大沖擊。要有效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果,需要教師充分研究學生心理方面、情感方面和認知方面的特點。在深入分析當前時代背景的前提條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大眾媒體與可用資源,將知識進行分類與彙總,從而改變傳統計算機教育中的填鴨式與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果。而將移動互聯技術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可以有效實現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效果。

  2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通過移動互聯技術所設計出的媒體交流平臺,可以使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變為零距離與最直接的形式。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可為大學生群體的計算機教學服務,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資訊的形式變得自由自在,且可以不受地點和時間等因素的制約。移動互聯教學的介質包括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移動裝置。將這類裝置應用到大學生計算機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傳統教育的弊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對移動互聯技術做出過這樣的評價:移動互聯技術中的移動媒體的使用,可以改善人性化的服務模式,排除資訊垃圾的困擾。移動互聯技術具備全新的人網介面,其使用可以克服數字鴻溝,消除頻寬瓶頸,且具備完善的共享結構。李幼平院士的預測詮釋出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方向,即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可以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通過4G技術等也可以很好地解決頻寬問題,使各運營商之間的資源共享,通過三網融合模式更好地為計算機教學服務。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即“21世紀技能”。該技能面向未來,包括移動課堂和移動互聯技術等。為了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迎接新時代的挑戰,需要構建新型的學習模式。而要移動學習成為可能,就一定要立足於移動互聯技術,從而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革命性改變,包括學習評價模式的改變、學習資源獲取方式的改變以及師生互動方式的改變等。移動互聯技術與計算機教學相融合,可以使教學方式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使得教學溝通方式、教學、分享、師生的閱讀等更加人性化,增強人機互動的作用,延伸人的感官反應。

  3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目標

  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變以往的傳統觀念,使得移動互聯技術與計算機教育的融合成為一種基本教學模式。第二,移動互聯技術的使用,可以突破班級授課帶來的侷限,使得計算機教育走到“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階段,從而徹底改變以往的“黑板+粉筆”的教育教學方式。第三,移動互聯技術的使用,使得計算機教育變成一種基於專案的遠端協作學習模式,從而改變以往以課堂為主題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網路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得更加緊密。第四,計算機教學轉變為一種遠端視訊的實時教研模式,並以網路為主題。第五,計算機教學中的備課採用遠端協作備課,而不是以往的傳統集體備課。第六,計算機學習變為一種新的移動學習的形式,利用基於平板多點觸控技術來實現。第七,計算機教學在移動互聯的基礎上發生改變,使其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為“移動式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移動互聯技術環境與移動裝置的多點觸控來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4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索主要涉及以下三部分。第一,筆者認為,要想實現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首先要實現課程資源的移動互聯,即移動互聯式的計算機教學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教學資源庫作為保障。資源庫的建設可以與圖書館、試題庫、學習資源庫等相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路技術以及視訊技術等對以往的傳統資源進行整合,並藉助移動互聯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課程資源的互聯化與多樣化。第二,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模式,以不斷完善計算機教學。教學環境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引用,逐漸轉變為能夠適應移動互聯技術的新的形式。利用移動互聯中的移動媒體技術、智慧語音技術和無線互聯技術等,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第三,利用移動互聯技術最大限度地優化課堂教學。採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校園內網等多網融合的模式,實現課上與課下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利用手機平臺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創造出新的能夠適應移動互聯的移動課堂,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移動互聯式進行學習,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

  5結語

  移動互聯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使用得當,可以很好地解決以往傳統教學中學習資源不豐富,授課時間有侷限,互動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難題。通過移動互聯技術以及移動互聯媒體的應用,在手機與多觸點平板的介質支援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切實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榮懷.移動學習——理論•現狀•趨勢[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22-25.

  [2]王建華,李晶,張瓏.移動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55-60.

  [3]何克抗,鄭永柏.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32-34.

  [4]顧鳳佳.微型移動學習資源的可用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5:52-53.

  [5]倫墨華.移動學習的理論研究與應用設計[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