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動檢測技術論文

  自動檢測技術是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綜採機械化、礦山機電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自動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探索

  摘要:自動檢測技術是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綜採機械化、礦山機電等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如何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大膽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就成為目前自動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模式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自動檢測技術教學改革模式

  隨著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以資訊的獲取、轉換、顯示和處理為主要內容的自動檢測技術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完整的技術學科,在促進生產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廣闊領域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動檢測技術作為高校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礦山機電等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通過學生對多種感測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和特性的學習,掌握感測器原理及應用技術,為智慧儀器、自動化控制、自動檢測等技術打下基礎。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和重要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比普通高校更加重視對該課程教學的改革,這是自動檢測技術教學培養目標的必經環節。只有大膽對自動檢測技術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也只有對自動檢測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我們培養的人才才能適應市場需求,這是我們的辦學特色,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 自動檢測技術教學現狀

  自動檢測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其中理論課時佔60%,實踐課時佔40%。按照教學內容要求,實踐教學內容一般不應低於教學總學時的40%。除此以外,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該課程還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1 在教學內容上,由於該課程具有資訊量大、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教授過程中學生感覺深奧。加之所選教材各章節教學內容又缺乏連續性和系統性,而各種感測器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且應用廣泛、種類繁多,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也逐漸顯現。所選教材不能體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特點,是本科教材的壓縮與簡化。

  1.2 在教學方法上,仍採取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課為主導的理論教學為主,側重於各種感測器結構、原理和測量電路的講解,教師講起來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艱澀難懂,教與學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需要繪製大量圖例。由於校方為保證實踐教學的學時,於是壓縮學時數,這種“板書+掛圖”的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

  1.3 在教學條件上,已有實踐教學設施利用率低,缺乏校內實訓基地。實驗教學仍以感測器工作原理驗證為主,造成了學生缺乏運用感測器解決實際引數檢測問題的技術和能力,與我校“上手快,留得住,後勁足”的培養模式存在較大差距。而且實驗簡單,缺乏創新,學生既看不見感測器的敏感元件,也不進行感測器檢測電路的設計。很顯然這樣的教學方法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既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自動檢測技術教學改革

  2.1 結合專業特點,優化教材內容

  現有的自動檢測技術教材數目繁多,教學重點各有不同。鑑於現有自動檢測技術內容的多樣性且明顯帶有行業特性,為了能培養更貼緊行業特色的專業技術人才,就需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捨。為此,結合我校高職人才培養主要服務於自治區煤炭企業的目標,與其他院校一起完成了自動檢測技術一書的編寫工作,並由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新編教材理論與實際並重,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力求理論淺、應用多、內容新,堅持“理論以夠用為度,要為應用服務”的原則,注重應用例項的介紹,同時儘量反映自動檢測技術領域的新技術、新動向。同時,結合自動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重點、難點,重在突出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如在各種感測器的應用例項中,都增加了感測器在現代化煤炭企業自動控制和檢測技術中的應用,力爭實現教材為培養目標服務的宗旨。

  2.2 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改革的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其潛能,改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培養不夠、工程素養不足的現狀,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創新能力。

  感測器是實實在在的器件,而自動檢測技術不斷髮展,新型感測器又在不斷研發之中,為了能講好這門課,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各種感測器結構、工作原理、測量電路為基礎,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部分感測器器件進行演示,並配以生動形象的圖形、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例如利用動畫形式展示電阻應變片在電子秤中的應用、超聲波感測器在流量測量中的應用等,既讓學生見識了真實感測器的模樣,又讓學生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其次,通過案例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重點突出一條主線,即各種感測器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對於每一種感測器都要舉出工程實際案例,以工程應用背景的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氣敏電阻感測器時,以煤礦井下監測監控系統中常用的KGJ15型智慧遙控甲烷感測器為例,既突出了辦學特色,又拉近了學生與實際的距離,達到了互動目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除了課堂教學之外,充分發揮實驗課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讓學生在實驗室針對課堂上舉的例項,利用現有的CYS-2000型實驗臺,自己組裝、製作各種檢測裝置,如利用氣敏電阻感測器製作有害氣體檢漏儀、利用霍爾式感測器製作轉速測量儀、利用光電感測器製作光控燈等。通過這些應用性實驗的開發,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相關感測器效能、特點的理解,並能從實驗中學會檢測電路的設計和製作,引導、啟發學生拓展它的應用領域。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接電路、查故障,直至除錯成功,完成一個從學生到工程技術人員的角色轉型,既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工程意識和實踐應用能力。

  2.3 變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試方法為學習能力和工程實踐應用能力並重的考核模式

  現有的高校課程考核方法主要是通過期末考試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這種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試方法並不能真正地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專業應用能力,這就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考核體系。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教學現狀和課程特點,我們針對自動檢測技術的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本門課程的成績評定主要由平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考核三個方面構成,其中:平時成績佔20%,主要包括出勤情況、回答問題、課後作業、大作業等;實驗成績佔20%,主要考核學生對感測器效能的瞭解程度、對所應用的測量檢測電路熟知程度和工程實踐的應用能力;期末考試成績佔60%,主要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題型涵蓋填空、選擇、應用、綜合設計幾個部分。通過這樣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小了突發性和不確定因素對成績的影響,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專業技術能力。通過幾年對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需將知識傳授、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高融為一體。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學改革中,應用理論並對照反思,充實自身的教學經驗,澄清教學改革的困惑,才能為解決現實的或未來的教學問題打下基礎。同時通過課程教學改革,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接觸到了前沿的學科動態,提高了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這樣的課程完成好了教學內容,培育出了符合專業需求的高階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魏良,王建國.自動檢測技術.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

  [2]張紅.感測器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

  [3]牛甲,熊剛.淺談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2011.

  [4]鄭春嬌.感測器與檢測技術教學與考試方法改革的幾點措施[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5]張小奇.感測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