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類學術論文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某種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一些,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通過工業設計看綠色設計

  [摘要]綠色設計是近來幾年設計界研究的熱門話題,目前對綠色設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綠色技術方面***物質的一面***。本文就綠色設計的理念內容,通過研究工業設計的各個階段對其進行補充,發展。把設計的情感化,人性化***精神的一面***納入到綠色設計理念中來豐富綠色設計的內容。

  [關鍵詞]綠色設計 情感化 人性化 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隨著人口、環境、資源三大問題的出現與加劇,綠色設計***Green Design***成為國際設計界研究的熱門話題,因為它是進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它可以協調“人─機─環境”系統關係。通俗的講綠色設計是解決人與產品、人與環境、產品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性問題。但是就目前國際設計界對綠色設計的研究來看,主要集中在綠色技術方面,以解決“機─環境”也就是“產品—環境”的關係,這種思想強調了設計對將來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而卻忽視了人在整個“人─機─環境”關係中的全面協調性的研究,忽視了人類現在生活的質量問題。因此,在綠色設計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人─機─環境”總體關係的協調性上提出了“人類生活設計”的設計思想,把“情感化設計或者個性化設計”納入到綠色設計理念中來進一步完善綠色設計理論。“人性化設計”的納入強調了“人—機—環境”關係系統中人的因素,使綠色設計理論更加充實,把人類的現在與將來緊緊聯絡在一起。

  工業設計是一門研究產品在“人─機***產品***─環境”關係系統中如何最優化的學科。因此,要很好地指導產品的設計開發,還必須解決好人一機***產品***和人一環境之間的關係。

  要對以上對綠色設計概念的擴充,完善綠色設計理論的理解,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一下工業設計發展的幾個階段。

  1,產品化設計

  產品化是人類在其設計行為中對產品設計目的的界定。產品設計是進行其它各項生產技術準備工作的主要依據。產品化設計是產品的技術設計,其意義為人類使其自身的技術活動結果的物件化一物化。物化的過程是運用技術成果、技術手段、工具與技術規範等,最終所達到工業化生產物品的過程。產品化設計就是這種物化過程的設計。產品設計或產品化設計,解決的是物與物間的關係,即零件與零件間的關係、部件與部件間的關係以及產品與產品間的關係。解決這些關係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出物的使用功能。

  以技術為主體的產品設計,是人類為滿足自身最基本需求的設計行為。把由產品化設計的產品納入“人─機***產品***─環境”系統中進行考察,發現產品化設計是一種非優化設計。主要解決“人─機***產品***─環境”中“機***產品***”的環節。

  2,商品化設計

  商品化設計是對產品化設計的提升與超越,即商品化設計既保留了產品化設計對產品物質效用功能的追求,同時又增加了人對產品其它功能,特別是精神功能***心理***的需求。因此,商品化設計實際上是把人對產品的各種功能需求作為設計的目標,把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融合到產品進行優化設計的一種設計方法。主要解決“人─機***產品***─環境”中“人─機***產品***”的環節。

  商品化設計在滿足人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時,也遷就了人的種種並非理智的需求。這不僅助長了人對物的貪婪心理,使浪費資源的現象日漸嚴重,而且隨著人類社會與人類文明不斷髮展,人類改造自然的技術手段也愈加進步,於是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也愈加嚴重。大自然對人類的屢屢報復使人類認識到,自然是人類的朋友而非敵人:人類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必須遵循人類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原則。

  3,生態化設計***綠色設計***

  人類對大自然採取了掠奪性態度,這種掠奪的結果是以損害自然界的生存達到人類的生存為目的的。今天,人類終於認識到人類的生存必須以自然界的生存為前提,人類的生存與自然界的生存是共生的關係。人類的這種意識導致了生態文化的誕生。綠色設計建立在生態文化的基礎上,是工業設計的高階階段,其能真正地解決“人─機***產品***─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研究綠色設計並將其應用對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在設計思想上,綠色設計需要生態哲學的指導。生態哲學,就是用生態智慧、生態觀點觀察事物、解釋現實世界、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生態哲學是從“反自然”走向尊重自然的哲學,從人統治自然的哲學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哲學。綠色設計需要生態哲學的指導,是因為它能為設計提供新的價值觀念、新的意識形式與新的思維方法,為設計指出方向。綠色設計,首先必須建立在生態意識與嶄新的消費文化上。生態意識是生態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意識作為人類思想的先進觀念,產生於20世紀後半葉,它是反映人、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種新的價值觀念。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生態意識正從淺層向深層發展,具體的標誌即是從限制人類行為向指導人類創造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

  人類對待環境的行為,鮮明地表現出生態意識從淺層向深層的發展。在傳統的科學價值觀念指導下,人的環境行為具有“反自然”的掠奪性,在向大自然無限制地索取物質的同時,又向大自然無所顧忌地排放著過多的廢棄物,把地球視作物質的倉庫與廢物排放場。生態意識產生後,人們對自身的活動做出了限制:既限制向自然的索取,又限制廢棄物的排放。通過兩種限制,以延長、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很明顯,這種限制帶有退卻和消極適應自然的性質,與人類的智慧、人類的創造精神和主動積極的進取精神相悖的。這種生態意識顯然是人類生態意識的淺層表現,要使生態意識從淺層向深層發展,從被動向主動發展,從限制到自由地發展。具體表現應該為:研究綠色工藝、生態技術,開拓更廉價、更清潔的新資源,減少廢棄物並向無廢料生產發展;同時,建立綠色消費文化,並注意消費行為的引導。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業設計中的綠色設計包含了更廣闊的內容,其不僅要利用綠色技術解決好產品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還得解決好產品與社會環境、人與產品的關係、人與環境***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關係,實現“人─機─環境”的協調發展。從表面上看來,綠色設計更偏重於綠色技術方面的因素,不注重產品的外觀和風格;因此,工業設計師的影響和作用是比較小的。但隨著綠色設計理論的發展,逐步意識到僅僅是優化產品結構的易拆卸性和清潔的生產過程、廢棄後的回收是不夠的。從根本上說,應該通過研究和影響消費者的行為,引導使用者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發展。在這些方面,工業設計師是具有其它專業所不具備的條件和優勢,其能對使用他們產品客戶的消費行為和態度,使用行為和態度有很大的影

  響。因此,在這裡提出“人類生活設計”的設計理念,作為對以綠色技術為基礎的綠色設計的補充,將綠色設計的概念進行擴充套件。因為,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但是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依情論點的出現,讓我們得知,人與物質是可以產生感情的,並可以把這種情感覆蓋在人類的行為活動中,通過工業設計中對產品情感化,人性化的研究來引導綠色消費,讓設計來引導消費者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綠色設計是指通過設計師對產品、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使用者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對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進行全過程分析,設計出滿足環境要求、適應市場和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併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同步實現產品、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消費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可持續發展。

  先進的產品開發理念和設計方法能給產品開發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對於提高產品的開發效率和成功率有重要的意義。綠色設計理論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特別是將綠色技術和對生活方式理解融入到產品設計中,將會給人們提供宜人的綠色產品,這不僅讓消費者受益,同時也能促進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可持續不僅僅是人類生活能源,環境的可持續,可持續還應該包括人類生活情感世界的可持續。因此,提出“人類生活設計”的觀點把情感化或者說個性化注入到綠色設計的理念中,是對綠色設計的一個補充與擴充套件。

  參考文獻:

  [1]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 著新世紀出版社

  [2] 《工業設計概論》程能林 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3] 《人性場所》克萊爾.庫伯.馬庫斯 卡羅林.弗朗西斯 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4] 《當代生態哲學及綠色設計方法論》黃志斌

  劉志峰 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5]孫景平 情感化工業設計2004-11-0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